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二百七十一章【一代女皇】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唐朝那些事兒 | 作者︰朝月清風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本書首發網站百度直接搜索關鍵詞 网游小说网】

    年輕時狄仁杰就顯示出了很高的情商。http://www.kmwx.net/Book/0/1/他很孝順,有一次去並州當官,登上太行山,看到南邊有一朵白雲,于是潸然淚下︰“吾親所居,在此雲下。”

    我的尊親就住在這朵白雲下面啊!于是悲泣,站了許久,一直等雲朵遠去才重新上路。

    這種大孝子在唐代很受人器重的。古人認為人生舞台無非是家庭、朝廷,對家庭要講究孝,對朝廷要講究忠,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雲。以後人們教育孩子,就經常講狄仁杰這個故事,叫做“白雲望親”。

    不僅對自己的長輩孝順,對別的老人他也孝順,這就是儒家常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待別的老人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那時候也沒“踫瓷”這一說,所以看到別人家的老人倒地還是有人敢扶的。

    在並州,狄仁杰有個同事叫鄭崇質,家里老母多病,鄭崇質又接到命令,要求他出使國外,那時出使國外可不是美差,走一趟短的要數月,長則好幾年,而且路途充滿艱險,什麼事都有,死人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當時唐朝政府專門有規定,什麼級別的使臣出使國外死了享受什麼級別的撫恤,可見這差事實在不好干。所以踫到出國這種事,常有人推諉,但是狄仁杰仗義,他對同事說︰“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你家老母有病,怎麼能讓她對萬里之外的兒子懷有憂愁!因此狄仁杰提出代替鄭崇質出使,鄭崇質的感動可想而知。

    而且受到感動的還不止他一個。當時狄仁杰的上司藺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鬧矛盾,听說此事後主動對李孝廉說︰“吾等豈獨無愧耶?”我們兩個听說這事難道不羞愧嗎?于是兩人竟然由此和好了。這就叫榜樣的力量。一個單位團結一致很困難。因此要立榜樣樹典型。

    狄仁杰到哪里任職,都能為民做主。走的時候老百姓都感恩戴德,給他建立德政碑甚至生祠。

    狄仁杰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行為都以大局為重。有一次武則天曾經在他面前回憶往事,說︰“以前曾有人誣告過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嗎?”

    狄仁杰的回答是︰“他告我,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礙大局。您告訴我他的姓名。則不利于同僚的友愛團結。請求您還是別說了。”武則天听了後大為感嘆。

    正因為一身正氣,所以歷代對狄仁杰評價極高。剛才說了,同樣一件事——比如奉勸武則天立李家人為太子,不立武家人為太子——有的人被歷代歷史學家們批評是借機給自己謀求長遠利益,而狄仁杰,則被認為是為蒼生社稷謀福利。這就是行為端正帶來的善果。

    才能非凡狄仁杰有優良的氣質和才干。史書上說狄仁杰“倜儻不羈”,也就是說他是個氣質灑脫的人,。瀟灑之余,狄仁杰的性格也很沉穩。從小就這樣。小時候有一天,狄家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一個門人被殺了,縣吏跑來破案。全家人都接受詢問去了,唯獨小小的狄仁杰坐在書房讀書。

    縣吏見狀很生氣︰“小孩子,你為什麼不動彈?”狄仁杰回答︰“黃卷之中。聖賢備在,猶不能接對。何暇偶俗吏,而見責耶!”書本之中。我正想和聖賢對話,這還忙不完呢,我哪里有空跟你們這些俗人說話!擱著一般的小孩子,看熱鬧還來不及呢,哪能坐得住。

    縣吏相當于警察,警察來質問,他還如此對答如流,一點也不怵,很酷。這就是狄仁杰的性格——有主見,沉穩,同時又執拗。狄仁杰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而且寫得一筆好字。

    武則天曾當眾夸獎狄仁杰“能書”,字寫得好,要知道武則天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她可不會隨便夸贊誰。還有史料說狄仁杰很善于醫道,會針灸,而且水平很高。唐高宗顯慶年間狄仁杰去趕考,在華山腳下看到一大堆人圍在一處,個個伸長脖子觀望,人群中間坐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鼻子上長了一個大瘤子,瘤子很大,墜在臉上,把眼楮扯得都翻白了。孩子的家人坐在旁邊,萬分焦急,背後有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能療此兒,酬絹千匹”。看得出來這家沒少求醫問藥,但是都沒奏效,所以到官道上來懸賞求治。

    狄仁杰上前自告奮勇︰“我能治療!”孩子父母趕緊請他施術,史籍上說他在孩子腦後扎針,然後一拔,瘤子應手而落,孩子得救了。

    這有點神,肯定是傳說者的夸張,這哪里是針灸啊,明明是激光刀嘛。不過不能因為這件事就輕易否認故事本身,因為古人的傳說里,神醫的醫術總是被夸大,說得神乎其神。他們認為神醫肯定有天賦異稟,跟凡人不一樣,所以你去看扁鵲、華佗的正傳,里面有不少夸張的地方,但是你不能就此說扁鵲、華佗完全是假的。

    估計這個書生治病還是靠手術加藥物的方式。這個故事的重點在後面,狄仁杰治好了孩子的病,孩子父母趕緊把一車的絹拉過來要送給他。一千匹絹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折合人民幣計算怎麼都在200萬以上,這個巨型紅包被狄大夫毅然拒絕了。他說︰“我給你家孩子治病是看他可憐,你的錢我不能要,我非‘蠰技者’也。”

    狄仁杰非常善于斷案。上元二年(675),他被召入長安,當了大理寺丞,不久就創造了一個紀錄,一年斷案17800起。這個數字很驚人的,這意味著一年不休息的話,平均每天要斷案49起。

    那是審理卷宗,不是看小說,我敢擔保多數讀者看小說的速度都沒這麼快。一年下來。上級來考核政績,宰相看狄仁杰是個新來的。隨便給了個低等級。狄仁杰的上級大理寺卿張文趕緊找宰相說︰“這不行啊,你給狄仁杰這個成績不公平。”

    宰相問︰“他很能干嗎?一年審了多少案子?”張文說︰“一萬七千八百。”宰相大驚失色。可見這個數字多驚人。結果他把狄仁杰的成績改為上下等。一個新手能達到上下等,可謂出類拔萃。後來狄仁杰那個神探的美名,就與他在地方和大理寺善于斷案有關系。

    這里順便要說一句,唐代的司法程序和今天的有類似的地方,一般刑事案件(當然,也包括部分民事案件,我國古代歷來“刑民不分”)都是先交由事發地方政府審理(古代政府就是司法機關),

    然後上報中央各個司法機關,其中狄仁杰所在的大理寺一般負責審理京師判處“徒”(唐代刑罰分笞、杖、徒、流、死五個等級)以上案件。以及金吾衛查辦的案件,還有就是地方移送的死刑案件。

    唐代官場有個好傳統,就是並不諱言政府辦案會有冤假錯案,官員如果能糾正冤假錯案,往往會被當做政績加以宣傳,而不是出于官官相護的目的而加以掩飾。

    唐代司法機關也有辦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據說很多案犯因為案件遲遲得不到審理,在環境惡劣的監獄里輾轉哀號,度日如年。天長日久案件越積越多,被稱為“滯獄”。

    所以說,狄仁杰以極快的速度審案,本身就是一種德政。他的到來大大提高了大理寺的工作效率,減少了“滯獄”現象,他因此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來。就大理寺丞的職責而言,大部分案件應該不是狄仁杰親手偵破。雖然唐代大理寺官員也時不時直接參與重大案件審理,但多數案件是在基層官吏審理完畢後交由大理寺復審。所以我估計狄仁杰的主要功勞在于審閱卷宗。從中發現疑點或者真凶,避免冤假錯案,提高審判效率。膽量過人,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前面說過,狄仁杰從小性格執拗,一生堅持原則不動搖。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他引起皇帝關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關。有兩位將軍,一個叫權善才,一個叫範懷義,誤砍了昭陵的柏樹,高宗知道後勃然大怒。

    你到人家老爸墳頭上砍樹,人家能不憤怒嗎?何況還是皇上的老爸。高宗下令,一定要嚴辦這兩個人。案件交給狄仁杰,狄仁杰按照律法條文一審,認為應該免官。

    高宗一听就炸了︰“權善才砍昭陵的樹,是使我陷于不孝的境地,必須殺頭。”狄仁杰據理力爭,保住了他們,那話說得有藝術,他先給皇上戴高帽︰“人都說勸諫皇帝難,我看要是踫到桀紂那樣的昏君就難,踫到堯舜那樣的明君就不難,我今兒覺得跟您說這事應該不難。”

    好,給皇帝把套設下了——您不想當昏君,所以您肯定听我的,對吧?

    然後繼續給領導樹典型找差距︰“您看人家漢文帝,有人偷了高祖廟的玉環,文帝一定要把這人滿門抄斬,執法大臣堅持按律法只能處死盜賊本人,最後文帝不也答應了?”

    “您再看人家曹丕當年,一個大臣勸諫他不要向河南移民,曹丕不听,這個大臣上去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襟,曹丕最後還是答應了。

    今兒這事我要是勸不動您,我都羞見前人了。”然後再曉以利害︰“您今天為了一棵樹殺兩位將軍,千年以後人們怎麼評價您?我今天堅持原則,是為了不讓您以後被人戳脊梁骨啊!”我全是為您好啊。

    高宗讓他又是戴高帽又是給台階的搞得說不出話來,最後干脆耍個賴︰“我就是想殺這倆人,你今天給我來個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一听,冷笑一聲說︰“律法是您制定出來的,就要遵守,哪能隨便改變,朝令夕改,那天下豈不是要大亂?

    您非要法外施刑,行!那干脆就從今天開始好了。”氣氛越來越緊張,皇帝氣得不得了,大臣們嚇得不敢說話,皇上有高血壓,把皇上氣出個好歹你狄仁杰負得起責嗎?狄仁杰上司張文手里拿著笏板,使勁朝著狄仁杰揮動,那意思是︰行了,別說了,下去吧,皇上都急眼了。

    狄仁杰還是不管,硬頂。最後還是唐高宗讓步了,他說︰“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你能如此堅持原則,我有好法官了,于是命令史官把這事編入史書。

    然後授予狄仁杰侍御史的官餃。唐高宗這人真是不錯,性格是軟了點,但是氣度還是比一般皇帝強。這件事使得狄仁杰第一次走進了武則天的視野。當時唐高宗高血壓日趨嚴重,病重時連眼楮都暫時失明了。

    唐朝皇室的高血壓是個家族病,很多皇帝都有這個病,除了高宗外還有高祖、太宗、順宗、穆宗、文宗、宣宗等,其他皇帝有沒有不清楚,沒有的都應該拉去做個親子鑒定,血統可疑啊!

    高宗病了,武則天開始幫助處理一些政務,這人絕頂聰明能干,處理得很得當,高宗對她很放心,由此開始將一些決策交給她去做。

    武則天這時候“權與人主侔矣”,意思是權力和皇帝一樣大。那麼狄仁杰的舉動,武則天自然是看在眼里。

    若干年後在任命狄仁杰為宰相的詔書里,武則天是這麼說的︰“雅達政方,早膺朝寄”,意思是狄仁杰很能干,早就擔當朝廷重任了,可見她很早就開始注意狄仁杰了。

    權善才事件後,狄仁杰再去奏事,唐高宗一見他就趕緊答應,還跟他說︰“卿得權善才便也。”意思是你知道我為什麼答應你的奏請嗎?因為權善才那件事我服了你了。換句話說,狄仁杰在皇帝那里都有氣場了,一過去皇帝就被他的氣場拿住了。出身恰逢其時狄仁杰什麼出身?

    科舉上來的非貴族家庭子弟。

    時代需要這種人。說到這一項,就不能不說說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了。

    換句話說,狄仁杰在皇帝那里都有氣場了,一過去皇帝就被他的氣場拿住了。出身恰逢其時狄仁杰什麼出身?(未完待續。。)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