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公英智破鐵車兵(下)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 作者︰一騎闖天涯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且說兀突骨誤以為晉軍要撤兵,隨即命令大軍盛勢掩殺,欲要一舉擒下張遼、成公英。www.biquge001.com☉,

    可蜀軍方才追出數百步,便听得一連串轟響齊起,慘叫聲、驚呼聲響不絕耳,驚變忽生,這雪地中竟有無數陷阱!

    原來早前成公英教張虎、文翔二人趁著大雪未來,挖掘坑塹,待大雪一下,坑塹皆被覆蓋,蜀軍無料,必然中計。

    成公英這一手,可謂是詭譎無比,令人防不勝防,前頭蜀兵、獠丁俱落于坑塹之中,一時間人仰馬翻,不知有多少人馬墜落坑塹內,摔得痛呼慘叫。

    不一時,一聲聲轟響又起,原來背後鐵車正行得緊溜,雪地又滑,急難收止,霎時間,一架架鐵車失控般飛涌撞來。

    在中軍內的蜀兵、獠丁方才收勢,哪知卻被涌來的鐵車撞個正著,慘叫連連,就這一瞬間,幾乎所有鐵車都在雪地掀翻,一些隔在坑塹,移動不得。

    鐵車內的蜀兵紛紛逃出,兀突骨看得驚悚不已,方知中計,連忙喝令後兵急退,就在這時,背後樹林內喊殺聲大起,原來前番來報的那部兵馬,根本就不是疑兵!

    只見凌襲引著兵馬快速在林中穿梭,鄧芝見狀,神色一凝,臉色盡是猙獰之色,宛如一頭被逼入絕路的幼虎,竭斯底里地喝道︰“此時若不死戰,必死無疑,諸軍隨我沖殺!”

    鄧芝之言,激憤後軍士氣,蜀軍齊聲暴吼。奮勇往後狂沖。與此同時。隨著凌襲一聲令下,林內猝然震起無數箭破虛空暴響。

    一片片箭潮撲來,如若萬弩齊發,霎時間,沖殺中的蜀軍被射個措手不及,死傷無數。

    兀突骨看得早就魂魄驚飛,正是不知所措,又是一連串喊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只見背後張遼、張虎、文翔等將各引一軍,斜刺里火速殺來。

    蜀軍大亂,瘋狂逃竄,張遼縱馬狂奔,從右方斜刺里爭先殺至,撞入亂軍之內,左突右沖,如入無人之境,無人敢擋。

    張遼正沖殺間,正好看得兀突骨。頓時精神一震,厲聲喝道︰“蠻夷狗賊。納命來!!!”

    兀突骨聞言,嚇得心驚膽寒,哪有昔日那般威風,勒馬狼狽而走,張遼徑直飛沖,兀突骨麾下部將紛紛來擋。

    張遼手執秋水雁翎刀左劈右砍,將雁翎刀舞得密不透風,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殺起片片血雨。

    數個呼吸間便有數員蜀將死于張遼雁翎刀之下,四周蜀兵、獠丁看得,士氣俱失,眼見晉軍氣勢洶騰的撲殺過來,竟紛紛倒戈而降。

    兀突骨見大勢已去,哪里顧得指揮兵馬,引著一隊心腹從騎,奪路而逃,張虎、文翔二將見得,連忙勒馬一轉,急去截殺。

    兀突骨不敢怠慢,奮力加鞭而行,張遼攜張虎、文翔二將,瘋狂追襲,兀突骨慌忙撞入東南角上的山谷中,大雪茫茫一片,正好將其隱蔽。

    另一邊,鄧芝拼死沖突,強硬破開凌襲的攔截,奪路而逃,凌襲大怒,急引兵追襲。

    鄧芝引著數十從騎望小路而走,幸而逃脫,比及夜幕降臨,由兀突骨所領的人馬,過半俘虜,只有數百殘兵得以逃脫,其余的盡數陣亡。

    兀突骨、鄧芝似乎命不該絕,皆得逃脫,張遼等將遂收軍回寨,此戰晉軍可謂大獲全勝,得數千俘虜,兼之還有千余輛鐵車器械。

    蜀將韓林于亂軍中沖突,被晉兵圍在垓心,成功將其俘虜,韓林此人並無氣節,當下跪于帳內,拜伏于地,乞哀請降。

    張遼坐于高堂,面色冷酷,冷聲喝道︰“宵小鼠輩,你怎敢抗我?”

    韓林一听,嚇得魂魄驚飛,連忙說道︰“將軍饒命,此實乃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將軍憐憫,誓以死報!”

    張遼見韓林乃貪生怕死鼠輩,臉色更為寒澈,投眼望向成公英,詢問其意,成公英綽須而笑,冷聲回道。

    “這般不忠不義之人,若是殺了,猶殺狗彘爾,空污刀斧,不如令人縛送漢中大牢內監候,待大王歸來,再做處決!”

    張遼聞言,亦有此意,微微頷首,遂令人將韓林押回漢中,此下兀突骨大敗,山口關兵力空虛,如同虛設。

    張遼遂命兵士歇息一日,次日盡起兵馬,聲勢浩蕩,殺往山口關下,哪知山口關根本無一兵一卒。

    原來昨夜兀突骨逃回山口關,其後不久,鄧芝亦歸,考慮到張遼軍勢大,兼之山口關兵力空虛,若是硬抗而守,不過白白折損兵馬。

    于是兀突骨連夜撥兵,棄了山口關,望梓潼撤去,于是張遼兵不血刃,便是得了山口關。

    此時忽有流星馬來報,閬中失守,呂布大敗而回東川,閬中前後戰事,皆細細詳述,張遼聞言大驚失色,急尋成公英前來商議,具告前事。

    成公英一听,眉頭深鎖,思量一陣後,長嘆一聲,與張遼謂道︰“閬中已失,實乃時運不濟也,當時關羽已被大王斬殺,我軍盛勢攻之,必可將蜀軍剿滅!”

    “可惜諸葛亮及時趕援,突而襲擊,而張頜將軍所引援軍,被諸葛亮八陣圖延誤了時日,援之不及,以致此大敗!”

    “不過世事難料,諸葛亮亦無料到,張頜將軍後來得土人相助,走了斜谷小路,在千鈞一發之際,救下了大王等人!”

    “眼下諸葛亮必率大軍前往梓潼來援,我等萬萬不可貿然輕入,否則必遭滅頂之災,依我之見,此處關口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等可把守此關,以待龐軍師平定涼州,發以援軍,再做進取!”

    成公英素來行事縝密,張遼亦非急功近利之人,更何況又有前車之鑒,張遼細想一陣,遂應下成公英之言,一面教兵士嚴密把守關口,一面又教人前往漢中打探涼州戰況。

    與此同時,在涼州之內,卻說馬超兵行險著,成功襲擊了南安,正欲呼應隴西舊部,一起舉事。

    隴西乃西涼腹地,一旦馬氏舊部一齊舉事,隴西失守,馬超要取西涼便如囊中探物,可馬超卻萬萬未有料到,龐統正率領大部兵馬趕往隴西。

    此下在隴西郡內,有羌人名叫徹里吉,年近三旬,義薄雲天,德高望重,故而有不少羌人暗中追隨。

    其中徹里吉麾下有一文一武,文乃雅丹,此人智謀極高,曾深究漢禮文學,兵法甚為了得。

    武則是越吉,此人生得孔武有力,虎背熊腰,力大如牛,極為悍勇,有萬夫莫敵之勇。

    早年西羌、北羌紛紛造反,徹里吉隨之在西羌舉事,只可惜後來北羌被龐統鎮服。

    當時西羌叛賊首領,見呂布采取懷柔政策,又嚴懲貪污官吏,便接受了北晉的招安。

    徹里吉雖是野心蓬勃,但見大勢已去,便暫且忍辱負重,隨之招安,不過徹里吉暗中卻聚集舊部,就于隴西一帶,等待時機。

    羌人素來與馬氏一族深交,時年馬超攻克南安,威震西涼,徹里吉見隴西有不少馬氏舊部欲要造反起事。

    徹里吉隨即暗中聯合,約定于初春時分,一同造反,期限一至,隴縣城內城外喊殺聲四起,徹里吉還有各路反賊,約有數千余人在城內縱火。

    而在城外,東、南、西、北四門,各有二千余賊兵前往攻城,欲要與城內賊子里應外合,奪取隴縣。

    隴西太守國淵見群賊四起,卻無慌亂,急傳令各門兵馬嚴守城池,又聚集精銳兵士于郡衙抵御城內群賊。

    卻說徹里吉引著千余羌人,蜂擁望郡衙殺來,國淵立于樓閣之上,一聲令下,弓弩手齊齊射箭,亂箭迸發。

    徹里吉大驚,連忙閃入人潮之內,此時麾下大將越吉,一聲怒吼,猶如猛獸出籠,舞著一雙大鐵錘,撥開箭雨,奮然而進。

    越吉神勇無比,激憤各路人馬,群賊紛紛狂涌而入,國淵見勢,急教刀盾手抵住衙門,又令弓弩手急發箭矢。

    隴西兵馬與群賊就在衙門口激烈拼殺,雖然隴西兵馬暫時還能穩住陣腳,但是看群賊這般瘋狂的攻勢,只恐難以把守多久。

    與此同時,在隴西四門,各路賊子猛攻城門,城內亦不斷有賊子蜂擁來襲,隴西四門守兵,接應不暇,情勢極其危急。

    就在群賊里應外合,瘋狂攻打,妄想攻略隴縣時,在隴縣數里外,旌旗如山海一般,一部部兵馬威嚴赫赫,如若天上神兵。

    引兵而來的,正是由龐統所率的六萬兵馬,龐統遙遙見得隴縣火光沖天,喊殺聲大震,臉色寒澈,與身旁諸將冷聲而道︰“幸好早料此事,否則隴縣一失,隴西危矣,即時這些反賊與馬超相互呼應,西涼勢必大亂!”

    原來龐統一開始本想先救天水,行至中途,龐統突然想到,馬氏一族在隴西威望極高,尚有極多余部在隴西一帶。

    這些馬氏余部見馬超襲擊西涼,必定蠢蠢欲動,妄圖助馬超攻克西涼,而天水郡與南安郡相鄰,此下南安郡兵力空虛。

    若是馬超出奇兵偷襲南安,再與隴西賊子相互呼應,勢必危矣,于是龐統最終命先鋒軍黃忠趕援天水,至于己軍這六萬兵馬卻取路轉往隴西。(未完待續。。)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