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080章 雪擁關事變(1)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惡女當家 | 作者︰蘭英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歷史是個很玄妙的東西,解讀起來即簡單又復雜。www.kmwx.net

    若是從演義和傳奇的角度分析,它簡單的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錯綜復雜的因果關系成為一條簡單的直線,沿著單一方向走下去,必定能夠到達彼岸。

    但是歷史又很復雜,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又會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形成一團縱橫交錯、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評判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成了最為困難的課題,特別是對于那些優點和缺點並重的人,沒有對錯是非的事情。

    那些成為歷史轉折點的大事件在史書上相互**但是在冥冥之中又有所聯系。

    前朝盛極而衰,興盛和衰亡的標志不謀而合,興建長城、阿房宮、京杭大運河本意是抵御匈奴、彰顯國力、溝通南北水利。

    可是十萬勞工奔赴匈奴和中原的邊界為揭竿起義的埋下了隱患,阿房宮建起之時已經累死三萬民眾,京杭大運河通航之時,兩岸州郡已然餓殍遍野,入不敷出。

    而歷史的不嚴肅性在一瞬間暴發出來,在中原一個名不見經傳、地圖上都沒有標注的地方,一位因為延誤工期要被殺頭的農民,一咬牙一狠心,扯爛了身上的破衣爛褲,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此開啟了大澤鄉起義。

    隨即便掀開了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序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片戰火侵襲中原,天翻地覆、改朝換代似乎已經成了大勢所趨。

    前朝從內到外已經爛成一鍋粥,卻橫空出世一位駙馬兵聖,力挽狂瀾,扶大廈于將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並且以大毅力將舉國氣運綁定在自己身上,誓要逆天改命。

    而且他差一點點成功了。只可惜遇到悍不畏死的徐驍,帶著十三太保,在壁壘死戰中和駙馬兵聖渦旋十日。最後,前朝駙馬兵聖為了救三百騎兄弟。只身面對徐家鐵騎,力竭而死,被踐踏成了一灘爛泥。

    前朝氣運也被風吹雨打去,最後一根頂梁柱轟然倒塌,前朝亡矣。

    而諷刺的是。最先向徐驍投降的竟然是那三百騎,這三百騎投降之時,手提駙馬兵聖上下家眷六百余人的頭顱。徐驍命人厚葬了駙馬兵聖一家,從不殺降病的徐驍越想越憋屈,趁著月夜摸入已經加官進爵的三百人府中,舉刀砍人。

    隨後而來的襄樊死戰和赤壁水戰投入的兵力之多、戰況之慘烈,無出其右,可是這些大事件似乎更像是點綴,為了歷史大幕的結束帶來一些壯闊的場面。

    大魏國定鼎天下,立都上京。歷史再次顯露了它的不嚴肅,也酣暢淋灕展現了它的殘酷無情——朱雀門事變。

    朱雀門事變成了大魏國歷史轉折點,為以後的大魏國格局奠定了基調,直至如今依舊展現著它的威力,在每一個經歷過這件事的人心中都留下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朱雀門事變之後,無論是徐驍馬踏江湖、十死士進宮、渭水同盟,還是封王涼州、侵佔河套,也都成了朱雀門事變的韻腳,成為了那位白衣如雪女子失蹤的延續。

    整個大魏國都在朱雀門事變面前顫抖,沒人願意提及。但是它又確實存在,國姓趙家一夜間十去五六,大臣家眷死去大半,陛下悲痛欲絕。徐驍瘋魔失常,範立瞬間白發,陳賢呆若木雞……那句“殺光趙家人”猶在耳邊,靖安王趙承德跪在趙建成和趙元吉的衣冠冢前痛哭流涕。

    隨後的大魏國歷史在平和和可遇見中前進,再也沒有發生過垂直性歷史變革,平緩的螺旋式上升。每一件事情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直到雪擁關事變。

    雪擁關事變從後來人眼光看來,有其發生的必然性,是時間車輪向前推動的必經之路,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但是處在當時的環境中,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預料到,在極短時間內,時事的發展竟然朝著控制不了的方向推進。

    它的偶然性和大澤鄉起義一般,可是它的性質和朱雀門事變類似。

    事情的起因要從鎮北軍裁軍說起,鎮北軍在大將軍夏侯襄陽的把控下大幅度裁員,已經有不下八萬人馬已經回歸家鄉,還有五萬余人在歸鄉途中,又有三萬余人準備歸鄉。

    看似井然有序的裁員,由于速度太快隱藏了不少弊端,離開了熟悉多年的草原大漠,一些老兵茫然若失,雖然大多數人沒有戰死沙場的想法,但是卻有老死草原的願望,只要身死魂消的時節一把黃土可以灑在家鄉的土地上就可以了。

    歸途之中,不少老兵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即使回到了家鄉,他們豁然發現家鄉已經沒了原有的模樣,他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親人成了陌路,即使雙方表現的如何親昵,但是一扭頭,豁然發現,家人已然疏遠。

    朝廷發放了足夠的軍餉和撫恤金,足夠讓老兵們衣食無憂,可是剝脫了他們習慣的藍天白雲和草原大漠,抬頭望去,只能望到不遠處裊裊升起的秀氣炊煙,即使爬到山巒之巔,還是看不到熟悉的遼闊。

    再也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再也沒有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再也沒有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中原太富饒,太養人,卻養不活這一群軍人。

    一小隊告老還鄉的鎮北軍從草原出發,取道漢地,途徑雪擁關,他們已經走了很長的時間,腳上的鞋子已經磨破,背上的行禮也越發沉重,而在身後留下一條長長腳印。

    他們離開的時候,大將軍夏侯襄陽親自端酒送行,不少人痛哭流涕,他們不明白大將軍為何執意裁軍,但是只要是大將軍說得話,他們就至死不渝的堅決執行。

    再不舍,喝下大將軍敬得一杯軍,眾人背起包袱,撫摸一下跟隨自己多年的戰馬,一扭頭。直下中原,回去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

    路過雪擁關,這一小隊鎮北軍駐足觀看,听說這雪擁關是西涼一夜建成。氣勢雄渾,是易守難攻的險地,我看若是鎮北軍來修建何須一夜,半夜即可。

    西涼軍和鎮北軍是大魏國兩支最為重要的軍隊,而徐驍和夏侯襄陽是平定天下戰功最為顯赫的兩人。一人封王西涼,做了天下第一的異姓王,只手握穿了西胡,另一人任職鎮北軍,做了天下唯一的大將軍,打得匈奴不敢露頭。

    所以坊間不僅討論徐驍和夏侯襄陽誰更厲害一些,西涼軍和鎮北軍的戰力強弱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有人說夏侯大將軍武功絕世,運籌帷幄,十大兵法大師之首,用兵如神。就連前朝駙馬兵聖和神行太保之首範立都自愧不如。

    有人不服,說,你那是一面之詞,西涼王平定中原的五場大戰役,一人指揮了三場半,其中一場是和你家大將軍一同指揮的,至于那場赤壁水戰,還不是西涼王抽身去了渭水,和陛下一同面對匈奴,不然這赤壁水戰哪里有你家大將軍的份兒。

    至于西涼軍和鎮北軍戰力強弱。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掙得面紅耳赤。

    有人說鎮北軍人數佔優,整整五十萬。可是比西涼軍多了二十余萬人,而且糧草錙銖供給更為充足,絕非貧瘠的西涼三州可以比擬,更何況鎮北軍還有一支萬人余的鎮北龍雪騎,更是不得了,首領是曾經斬下南院大王阿骨打腦袋的林成平。西涼五虎中以兵法見常的司馬尺就在林成平手中吃過兩次虧。

    有人反駁,說,你那都是老黃歷了,如今西涼軍人數已經激增到五十萬,而鎮北軍已經裁員到二十萬,此消彼長,再加上本就有驍勇善戰、甲天下之稱的西涼騎兵,戰力高低強弱一眼便知。還有你說的林成平和司馬尺,兩人的兩次較量,並沒有行兵列陣,真刀真槍的干上一場,何談勝負。更何況西涼還有四虎,即使相互之間有些矛盾,但是遇到外來敵人,也能夠相互配合,一個林成平很難阻擋。

    私底下,西涼軍和鎮北軍也暗中較勁兒,一個打穿西胡,另一個必須殺退匈奴。

    唯一一次合作還是大魏國初建國,一個疲于追擊匈奴,一個入住西涼,根基未穩,又被西胡牽制了大部分兵力。中原漢地憑空出來一股自稱七十二路諸侯軍,打著“反魏復前朝”的旗號進軍上京城。

    西涼軍和鎮北軍同時抽調部分人馬,一個從西南,一個從東北,合力夾擊七十二路諸侯軍,最終打到西涼軍和鎮北軍踫面,認為還沒有和對方主力踫面的西涼軍和鎮北軍頓時恍然大悟,哦,原來這就是七十二路諸侯軍啊。

    事後西涼軍和鎮北軍有些小的摩擦,便是爭論戰力高低,雙方約定看誰擊潰的諸侯軍多,結果一統計,雙方各三十六路諸侯軍。也不知道誰提議大家比武打擂,誰贏了就是誰勝,勝利者效仿大魏國興起科舉考試,被評為武狀元。

    只是擂台剛剛搭上,上京城一封聖旨而下,最後不了了之,但是朝廷在科舉考試之外,又增加了一出武舉。

    看到雪擁關,提起西涼軍,這一小隊告老還鄉的人越說越興奮,消除了不少煩惱和愁悶,有人提議說去雪擁關里面看看,觀賞一下這所謂的天下第一險關,是不是真的雪擁藍關馬不前。

    其他人紛紛附和,走到雪擁關之前,還沒有來得及諷刺一下雪擁關的華而不實,就看到一小隊披輕甲的西涼軍從雪擁關內緩緩而出。

    雙方一個照面,同時愣了一愣,西涼軍首先反應過來,輕弩上架,涼刀抽出,虎視眈眈望著面前突然出現的一小隊一看就是身手不凡的人。

    鎮北軍這一小隊人多年征戰沙場,但是已經卸甲,身上並無兵刃,看到對方如此陣勢,知曉其中利害關系,輕輕抱拳,說了一些場面話,緩緩退去。

    而那一小隊輕甲西涼軍也識趣,首領緩緩右手緩緩壓下,輕弩微微低頭,等著對方漸漸離去,井水不犯河水,雙方相安無事。

    歷史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分不清厲害輕重,只是任性而為,在不經意間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就能引發巨大的轟動,而後續愈演愈烈、不受控制的事情發生之後,再也沒有人記起事情的起因是何等的荒誕不羈。

    一個因為擴軍剛剛入伍西涼軍的年輕士兵或是因為緊張,或是因為不熟練,手指微微一顫,以靈敏快速著稱的輕弩一聲琴弦崩開的脆生一響,一株劍弩瞬間激射出去,沖著鎮北軍一小隊人疾飛而去。

    那只箭羽不快,所以很容易躲過去,而鎮北軍一隊人也輕而易舉的躲開了,可是這支箭羽也成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本就心中有郁結之氣的鎮北軍率先暴起,雖然沒有兵刃,但是靠著多年行軍打仗的經驗,很快便來到了西涼軍的身前,雙方展開了一場近身肉搏,場面瞬間失控。

    西涼軍和鎮北軍多年積攢下的恩怨一朝爆發,西涼軍本就悍不畏死,下手更是不留情,雙方混戰在一起。

    這是一場很難被軍事學家記憶的戰斗,雙方沒有戰略部署,更像是鄉野無賴之間為了幾兩瑣碎銀子而大動干戈,其中某一個小的細節被處理好,都不會引發過後的事件,但是所有的巧合在一瞬間匯聚,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在安排一般,假之于巧合偶然之手,瞬間暴發。

    又是那位新入伍的士兵因為不敵鎮北軍而抽出了腰間的匕首,那是鄉下未婚妻入伍前給他防身用的,囑咐他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用來保命。被鎮北軍一位軍人一腳踹在肚子上倒飛出去很遠,這位新士兵便覺得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毫不猶豫抽出了匕首,一刀子捅進對方心窩中。

    鮮血飛濺,染紅了腳下土地,見血了,所以不再是拳腳混戰,而是拼死廝殺。

    (ps:蘭英覺得歷史真的很好玩,“必然說”是事後諸葛亮的論調,蘭英不喜歡,“偶然說”很有意思,陳勝吳廣起義、凱撒大帝被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太平天國起義、盧溝橋事變、珍珠港事變等等等等等等,僅從導火索來看,都是偶然的有些讓人不住搖頭!)(未完待續。)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