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二章 少年行者2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行者玄奘 | 作者︰昌如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陳確實沒有剃度,不是因為他不想。www.biquge001.com事實上,自從跟二哥住進淨土寺後,他便一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人。所謂“寺院里清燈古佛寂寞難捱”,那只是葉先生的想象,卻不是陳的想法。對于陳來說,佛法已經為他開啟了一扇神奇的大門,門內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里面有數不清的珍寶——那是完全不同于世俗的精神的珍寶。他已經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他希望自己能夠正式剃度出家,廣學佛法,然後像一名真正的高僧大德那樣登壇講經,普渡眾生。

    可惜這個心願在此時卻是難以實現的。

    隋煬帝時期,朝廷為限制僧人數量,專門設有僧官,度僧必須由朝廷統一下發名額,統一考試,寺院被剝奪了度僧的權利,一旦發現私度者,將處以很嚴重的刑罰。

    憑心而論,楊廣的這一舉動對佛教界也不見得是件壞事,雖然減少了出家人的數量,但卻保證了質量,確保了出家的大多數都是有信仰的,而且文化程度不低,甚至可以說都是精英。

    後來唐朝的時候延用了這一僧籍制度,這就使得隋唐時期的佛教僧團成為一個素質非常高的團體,高僧大德如滿天星斗,層出不窮。

    朝廷沒有下發度僧的指標,陳便不能出家,他只能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暫住在淨土寺里。

    像他這種身份,在當時的寺院里被稱作“行者”,未成年的行者也叫做童行、童子。

    行者住在寺院里,每天要做些力所能及的雜役,閑暇時光也可以隨師父們修行,或者讀書誦經。長大後若有機緣,便可剃度出家。當然,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機緣的。

    淨土寺是座大寺,寺內雜務分工很細,明確到人。陳初來時也只是做些打掃殿堂、給師傅端茶倒水之類的簡單雜役。後來,方丈慧明長老意外地發現,這個年幼的孩子居然寫得一手好字,便叫他進入藏經閣里抄經。

    在沒有印刷術的年代,各種經典、書籍全靠手抄,所以當時的書籍極其貴重,一般家庭負擔不起。而那時的佛教寺院就像一個專門的出版發行機構,不僅發行佛經,甚至還發行儒家乃至世俗方面的書籍。

    很多居士、善信要到寺中請經;一些家有蒙童的人需要四書五經,也到寺院來請;一些開私塾、辦學館的先生,需要統一為學生配發教科書,這麼多的書當然不可能自己抄寫,于是也到寺院來請;甚至,有人想看《道德經》、《南華經》之類的道教典籍,而附近如果沒有道觀,或者道觀里的道士不會寫字,也到佛寺里來請。

    其實,當時的佛道兩家並不怎麼友好,口水仗已經打了多年,只不過有些老百姓不太明白而已。盡管如此,只要有原本,有人,有錢,有時間,寺院就可以給你抄,並且絕對保質保量。

    所以那個時候,像淨土寺這樣的文僧寺院里,有一些專門從事抄寫的人,被稱做“抄經僧”,或者“抄經生”。

    淨土寺里本來有不少抄經生,大多是遠來參加科考而落榜的書生,還有些是希望出家而暫時不得度的行者。只是近年來中原時局不穩,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已離開洛陽到別處求生去了。抄經生空缺,陳便在這時補了進來。

    抄經需要極其細心,只要寫錯一個字,整卷便得重寫。實際上有些童行和沙彌是寧願干粗活也不願意去抄經的,他們不喜歡一動不動地坐上幾個時辰,這是個性格問題。

    但這個工作對于陳卻很適合,一是他出自書香世家,對文字有著天然的喜愛和痴迷;二是他性格專注,心思細膩;三是他確實經常出入藏經閣里找書看,索性就讓他在藏經閣里工作好了。

    在當時,寺院就相當于一個教育機構,其教育效果甚至高于儒家的私塾或書院。這是因為儒家教育受制于科舉考試的指揮棒,世俗中人無論是讀書、習武,還是學習別的什麼技能,通常都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質,總要問上一句︰我學這個東西究竟是為了什麼?它能帶給我什麼好處?

    讀書,當然是為了做官;習武,就是為了當將軍馳騁疆場,或者打架的時候佔些上風;乃至學理發,就是為了當個剃頭匠,有門手藝養活自己。

    總之,學的東西必須有用,沒用的不學。

    所以很多儒生只讀四書五經,閑雜的書不讀;相比較而言,由于佛寺和道觀不用考慮科考的問題,這使得他們在做學問方面不功利,反而能夠學習並保留很多在當時沒用但是後世卻可能有用的東西。

    陳既然是抄經生,這就意味著他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很多書籍——不只是佛經,還有其它各類典籍。

    這樣的日子過去了三個月,這天,寺中最有名望的講經師慧景法師應眾僧之請升座,為大眾講解《維摩詰所說經》。

    這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經典之一,因此經的主人公是維摩詰居士,故而得名。

    維摩詰是一位在家修行的佛教居士,他才智超群,享盡人間富貴,又善論佛法,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大菩薩,深得佛祖的尊重。

    盛唐時的大詩人王維就非常崇拜維摩詰居士,他給自己取字摩詰,可見受此經影響之深。

    這部《維摩詰經》主要宣傳的是大乘般若空觀,運用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消解一切矛盾,因而影響了禪宗思想、禪悟思維和公案機鋒。禪宗將《維摩詰經》作為宗經之一,將不二法門作為處世接機的態度與方法,泯滅一切對立,從而獲得了生命自由的無限超越。

    維摩不二禪機,對禪宗影響最大的,除了斬斷葛藤的方法論,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論。這主要表現在心淨佛土淨、在欲而行禪、處染而不染、無住而生心等方面。

    每次經過講經堂,陳都會在窗外駐足諦听,有時听得忘了時辰,如痴如迷。

    這部經書的語言還是很通俗的,不能算難,但是內容卻不是太好理解,特別是對一個小孩子而言。

    這一日,景法師向座下僧眾拋出了一個問題︰“維摩菩薩已證無上聖果,因何有疾?”

    面對法師的提問,那些僧人們不知是不會還是不敢,竟無一人應答。景法師的臉上略顯失望之色。

    這時,站在窗外的陳忍不住開口道︰“文殊代表如來,故淨智無病;維摩代表眾生,故示相有疾。”

    這輕脆的聲音讓所有的僧人都轉過頭,朝他望了過來。

    這許多的目光讓兒有些不自在,想起自己的職責,趕緊低頭施禮,準備離開。

    景法師叫住了他,畢竟是個高僧,雖然心中詫異,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只淡淡地問道︰“你怎知維摩代表眾生?”

    長者有問,總不能不答。陳只得重新合掌,回話道︰“維摩菩薩有言︰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

    “那麼文殊師利因何無疾?難道他們不是本來平等?”法師步步緊跟。

    “以佛性論,文殊、維摩自然平等,眾生與佛亦復如是。”

    景法師閉上雙目,微微頷首,示意他往下說。

    既然已經接了話,陳干脆侃侃而言︰“佛之文殊,具妙智德;眾生之維摩,植眾善本。眾生煩惱功德總在心源,煩惱未淨,故維摩以大悲之力,現身有疾;文殊以佛智加被眾生,使其煩惱頓空,功德頓發。故維摩初示有疾,文殊入室,病則不愈而愈;如眾生因佛智引發,恆沙煩惱若日照霜雪,自消滅于無形也。”

    此言一出,當真是義理清晰,條理分明,不僅在場的所有人俱感驚異,就連景法師也睜開眼,對這個小行者刮目相看。

    法師接著又問了幾個問題,陳也都對答如流,雖然有些回答稍顯稚嫩,但稍加引導,便能舉一反三。僧眾們已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景法師心中暗暗稱奇︰怪哉!淨土寺內有一位如此出色的少年行者,我竟不知!

    得知陳每日都在窗外听經後,法師便將手中的《維摩詰經》送給了他,告訴他有空隨時可以進來听經,有疑問也可到他禪房去問。

    陳大喜,法師的鼓勵刺激了他的求知欲,他決定深入地研究一下這部經。

    好在藏經閣里不缺經書,很快,他就找出一堆注解《維摩詰經》的論疏。

    在佛教典籍中,佛陀親口所講的義理法門統稱為“經”,給經做注釋的被稱為“論”,給論做注釋的被稱為“疏”。

    陳所看的《維摩詰經》中文版本,是南北朝時期,由西域請來的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據說,為了請來這麼一位學者,前秦、後秦的兩位皇帝先後發兵幾十萬,滅了三個西域小國,才把鳩摩羅什帶到中原。

    這種事情,大概也只有中國南北朝時期這些野蠻的皇帝們做得出來。

    漢傳佛教四大譯經家,另外兩位都是有爭議的,只有鳩摩羅什和玄奘這兩位是沒有爭議的,並稱為漢傳佛教翻譯史上的雙子星座。

    有人這麼評價他們兩位的文字能力︰天竺羅什的中文水平比當時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強;而唐人玄奘的梵語水平比鳩摩羅什更強。

    為什麼說鳩摩羅什的中文水平比多數中國人都強呢?因為有了《維摩詰經》,中國此後兩千年的文學、文化都為之豐富了。例如唐詩,幾乎無不受《維摩詰經》的影響。

    從唐代起,人們就把《維摩詰所說經》編成戲劇上演,昆曲中的《天女散花》就出自《維摩詰經》,這部宗教經典已經深入民間的戲劇、歌曲、舞蹈,對中國文化、文學的影響之大,可以說無與倫比。

    陳將他找來的這些卷軸像擺木料一樣,一層一層地碼放在自己的書案上,然後一卷卷地展開、翻看,對于每一句的注解逐一比對,研究……

    在把《維摩詰所說經》領會得差不多的時候,陳又開始對八卷十萬言的《妙法蓮華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妙*\*]更新快

    《妙法蓮華經》是佛陀晚年所說教法,屬于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的一乘了義。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被譽為“經中之王”。

    《妙法蓮華經》的關鍵詞就是“妙法蓮華”這四個字。“妙法”指的是一乘法,究竟圓滿,微妙無上;“蓮華”是作比喻,形象地講述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這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救眾生出苦海。像這樣的經書陳就極為喜歡。

    他照例找來有關《妙法蓮華經》的各家論疏,開始研究,有不懂的就翻翻這家看看,再翻翻那家看看。甚至,他開始提筆自己注釋《法華經》。

    就這樣邊學邊寫,寫完了,也學完了。在這個過程中,這部洋洋十萬言的大經竟被他輕易地背了下來。

    在淨土寺,無數個平靜的夜晚,窗外樹影婆娑,秋蟲在樹上、草叢中啾啾鳴叫著;窗內,燭光微微跳動,照著案幾上的經卷,也照著少年行者專注的臉龐。

    在他的筆下,一行行清峻疏朗的蠅頭小楷躍然紙上……

    ...

    ...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