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益邏輯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軍閥天下 | 作者︰暖茶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大衛說,德國威廉二世的戰略調整,直接導致了德國向著一個錯誤的方向迅速劃去。www.biquge001.com

    他們盲目的制訂巨大的戰略目標,在自己羽翼還未豐滿的時候,就已經招引了太多的敵人,因而,在對手的矚目之下,你再也沒有趕超對手的機會了。

    陳中說,一個國家或地區戰略性的錯誤是致命的。如果戰略的方向出現了偏差,那麼,即使你拼了命的去努力,最終也逃不過失敗的結局。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錯了,你每前進一步,就是巨大的後退。如果,一個國家和地區制訂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即使發展再慢,他始終會站在不敗的地方。

    德國威廉二世不單是戰略方向出現了偏差,沒有搞清自己國家的核心利益,而且,有表現出了絕對大國的清高,這種清高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威廉二世極不成熟的政治品格。

    威脅判斷是制定戰略的前提。威脅判斷,就是要明確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次要威脅和潛在威脅。同時,要明確直接同盟友和間接同盟友。

    在錯綜復雜的世界環境中,確定主要威脅並不容易。主要敵人一旦確定下來,就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長期性。除非國際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就不要輕易改變。

    當年的俾斯麥深知德國地處中歐,戰略環境復雜,四周強鄰環伺,只有巧妙地處理好大國關系,力避兩線作戰,集中打擊主要敵人,才能確保立于不敗之地。

    為此,他始終將復仇情緒強烈的法國作為主要敵人,拉攏和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法國,所以采取了“聯奧、拉俄、親英、打法”的大國外交戰略。

    但其繼任者不理解俾斯麥的深刻用意,不明白大國外交的復雜性,采取了“要麼全部,要麼沒有”的簡單化、情緒化的處理辦法,致使德國在與法國爭取盟友的斗爭中一敗再敗。

    首先是拒絕與俄國續訂《再保險條約》,客觀上促成了法俄同盟的建立。該條約是俾斯麥大國外交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雖然不能保證俄國在德法戰爭中支持德國,但卻能防止法俄接近,因為它可以束縛俄國的手腳。

    拒絕續訂,等于給俄國行動的自由,促成了法俄接近直至結盟。1893年,法俄正式結盟後,德國的安全環境急劇惡化,面臨著東西兩線腹背受敵的險境。

    其次,爭取英國再遭失敗。法俄結盟後,歐洲大陸形成了德奧意同法俄互為對手的兩大軍事集團。英國老大處于“四兩撥千斤”的地位,誰能爭取到英國的支持,誰的力量必將倍增。

    當時,英國與法俄集團的矛盾遠遠大于與德奧意集團的矛盾。應該說,德國爭取英國有較好的條件。兩國內閣中都有人強烈主張建立英德同盟。1898年至1901年英德進行結盟談判,英國的目的是結成地區性同盟以抗俄,而德國的目的卻是要建立英國與三國同盟之間的全面同盟,最終談判不歡而散。

    造成英德談判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德國“不全寧無”的態度。德國認為英國與法、俄矛盾尖銳,不可能和解,因而得出結論︰英國需要德國大于德國需要英國。這完全是誤判。

    事實是︰英國有更大的行動自由,是德國需要英國,而不是英國需要德國。對英國提出過分要求,不僅使自己喪失了與英國達成妥協的機會,而且使英國對德國的戰略企圖產生了懷疑。

    當然,英德談判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德國企圖建立“世界帝國”的野心,大力發展海軍,挑起同英國的海軍競賽,挑戰英國的戰略紅線。英國認識到,誰想奪取制海權,誰就是主要威脅。去年,英法簽訂協約,宣告德國在爭取英國的競爭中失敗。

    德國不善結盟導致腹背受敵,在大國的政治博弈中,始終用一種情緒化的處理方式,而寧願擯棄自己的切身利益,這種孩子般的不負責任做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讓德國陷入極其孤獨的境地。

    另外,地緣環境始終是影響國家戰略的重要制約因素。一個國家的地緣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戰略資源的投向和戰略方向的選擇。

    陸海大國與海洋大國爭奪海權,皆以失敗告終。

    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海權關系到海洋大國的生死存亡,它們必然傾全力發展海權,而陸海大國既要發展海權,又要發展陸權,造成資源分散,最終陷入被動。

    第二,陸海大國地緣環境相對復雜,海洋大國易搞“離岸平衡”。英國曾多次利用奧地利、普魯士、西班牙牽制法國;後來,又利用法國、俄國制衡德國。

    陳中說,大衛將軍此次來海南的目的,其中不無這樣的因素吧。大衛將軍笑而不答,其實,這是聰明人之間不公開的秘密,這就是所謂的利益邏輯。

    第三,遠洋海軍消耗龐大,後勤補給困難,需要遍布全球的基地網,陸海大國難以承擔。

    德國的地緣環境決定了它主要是一個陸地大國,其主要敵人是法國,主要資源應投向陸戰力量。

    但是,威廉二世是美*事理論家馬漢“海權論”的狂熱信徒,早在1897年就宣稱“德國的未來在海上”。當時,德英海軍之間的差距是1︰7。

    德國國會于1898年3月通過《海軍法》,計劃大造軍艦。德國瘋狂造艦的計劃,不僅將自己置于與海洋霸主英國對立的地位,而且耗費了大量資源,嚴重影響對陸軍的投入。

    這些錯誤的投入,必將讓德國會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嘗到失敗的苦果。

    這個世界的本源決定了這個世界的邏輯,不論你信與不信,它永遠都和利益掛鉤,沒有利益就永遠沒有發展和進步。

    即使有許多的人會高尚的譏諷這是個功利性的邏輯,但是,事實終歸是事實,大凡用情感編織的紐帶最終都會破裂,甚至是反目為仇。

    只有利益,才是這個世界最為永恆的原則,拋去了這個利益的邏輯,所有的行為方式,都會是極不成熟的。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