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既然是關系到後世歷史的兩個關鍵人物,吳仁義也就首先順理成章的將兩人,加上一個一直纏著自己非要比劃著學習武術的朱朱白人美女收為了弟子,一路行來,既要教授漢話禮儀,又開始針對性的調教對方武功。
www.luanhen.com
一段時間相處之後,曾經大打出手的鄔氏兄弟,反而與劉烏魯古、石周曷朱兩名異族師弟特別投緣,自然的也就代替師父吳仁義做了一些代師傳藝的工作。而朱朱卻與楊香特別投緣,竟然學會了姐妹相稱,形影不離。
盡管這朱朱看起來人高馬大,外表年齡足有二十上下的樣子,實際上,正與楊香同年,只不過十六歲年紀,讓吳仁義好一番驚訝。不過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因為自己前世的時候,可是沒少見到國外族人,尤其是外表形體上高大魁梧的歐美男女。
有了三個徒弟作為引子,吳仁義正打算直接到匈奴部落會見一下三位的父祖輩,看看有沒有可乘之機,突然得到前面特戰部隊偵探兵的匯報︰前面攔截了一名傳送急報的騎士,請王爺大人批示如何處置,吳仁義急忙趕了上去,一問之下大吃一驚,急忙轉到南下,向著正發生劇烈沖突的雁門關趕去。
雁門關,又名雁門塞、西隆關,位于今山西代縣。出關向北,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峽谷幽深。山外勾注山腳之下,數百座漢墓封土堆狀若丘陵一般,高低錯落,透透迄迄,散落在曠野荒郊之上。在這些漢墓中,埋葬著無數個漢朝守衛雁門關將士之忠骨。
雁門關東臨隆嶺、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形如一座寬闊巍峨的大門,每年大雁往飛其間,故稱雁門。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此置有雁門郡,唐朝置關,名曰西烴關,舊址在雁門關西側的雁門山。明朝洪武年間,吉安侯陸亭將關城移到現址,重新築關。形成了當今宏偉的雁門關。
其關城周長二里,牆高一丈八尺,石條座底︰上砌城磚。東門之上築有樓台,名曰雁樓,門額嵌瓖一方石匾,書曰“天險”。西門之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瓖一方石匾,書曰“地利”。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瓖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瓖磚刻對聯一副︰“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
城北設有軍營;東側建有靖邊寺,內有一對石獅、一豎石旗桿、一面石碑,其中碑文記述了趙國名將李牧率兵屢勝匈奴的豐功偉績;東南方向設有練兵校場。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之“外三關”,這里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借關城天險,擊敗匈奴十萬人馬;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鏖戰,大獲全勝,威震塞外;又隋煬帝曾經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唐代名將薛仁貴曾經于此地大敗突厥;而北宋的楊業也曾出雁門大破遼兵,使其聞風喪膽,博得“楊無敵”稱號。
漢元帝時,昭君出塞就是過的雁門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杜預做了並州刺史,王渾調來做了並州將軍,兩人合作起來倒也得心應手,但是礙于此地胡人較多,不適農耕,經常出沒與民間,很讓他們膽戰心驚,害怕一個不慎就會造成矛盾。所以經過計劃,決定與雁門守將協商,在北面設一互市,嚴格限制除了商人,以及朝貢之外的部族武裝馬隊進關。
此令一出,開始一段時間倒也安寧,尤其是關內百姓更加贊同。但是隨著北面地區部分胡人首領的別有用心,不斷地挑起事端,叫囂關城之外,甚至不斷騷擾互市民眾商客,極大影響了當地民生和社會安定。當軍報到達京師,主持朝政的蜀王劉禪馬上召集朝會,很快決定派出了回朝述職的鎮北將軍吳猛前出雁門,處置邊地軍情。
臨行之前,經過與蜀王等人協商,只帶了兩千多名奇兵,加上一營火炮隊;同時與龍衛的燕飛狐等人商量,暫時借走了劉贊的第二營作為特別輔助,打算在關鍵時刻作為輔助力量。
在晉陽落腳僅僅一個晚上,與王渾謀劃之後,兩人共同出兵,一直到達雁門關外。將部隊屯駐在關內之後,兩名將領只帶了少數衛隊,以及劉贊的火槍營,少量兵馬出了關前峽谷,一直到了互市的平谷地段。
半天的時間里,這支小規模高規格的部隊巡查了上百里地區,西行過了朔州,又折往北面,一直到達了平成以南區域,大有牧馬匈奴左部居留地的架勢。
一路巡查,只是看到了滿目荒涼,倒也沒有發現什麼大的敵情,傍晚時分開始沿著山澗峽谷南返。沒想到剛剛到達平城南境,河谷邊緣地段,兩側密林中突然號炮齊鳴,上萬名匈奴騎兵包圍了上來。
“一大隊隨我斷後,二三兩大隊配合中軍衛隊保護將軍沿著河道西南側回撤!”龍衛第二營營長劉贊一聲大喊,第二營迅速分作前後兩部,緊緊圍護著吳猛、王渾二位主將向南面撤退而去。
等匈奴馬隊包圍上來,剛進入射程,劉贊馬上又是一聲斷喝︰“我們是大漢鎮北將軍部下,請你們馬上停止進攻,否則格殺勿論!”
因為用上了功力,劉贊的喊聲可以傳得很遠,盡管馬蹄聲聲,嘶喊不斷,在後面高地上觀戰的匈奴將領依然听到了那段漢話,回身對著一名中年漢人問道︰“這小子好像有恃無恐的樣子,難道就憑他的叫喊,就能阻止我鐵騎進攻?”
中年漢子微微頷首,似乎是凝重地說道︰“是有些不自量力,但是對方既然敢如此公然出來,實施挑釁很有些目空一切的架勢!”
正自討論著,突然一陣爆炸聲傳來,兩人大驚的同時,坐下戰馬都是騷動起來,因為下面河谷地段響聲太大,加上群山環伺,音響更加震耳發聵。
一陣硝煙過後,兩人驚訝的發現,正在奮勇前進的騎兵隊伍頓時混亂一片,自相沖撞起來。而對方百余黑盔黑甲的戰士卻依舊肅立原地,毫不畏懼的樣子。
“怎麼回事,快,馬上過去看看!”匈奴將領大是震怒,馬上叫了起來。
眼看自己主帥已經遠遠脫離包圍圈,劉贊一聲低呼︰“撤退!”百余騎兵戰士迅速撥轉馬頭,向南馳去,後面還在慌亂著的匈奴騎兵因為先前的震撼,沒有一個人貿然涉險去追擊,只好眼睜睜看著對方遠遁。
“對方真的是擁有了役使天雷地火的能力?不對啊,據說除了那個什麼韓大師,還有他的幾個得意徒弟,沒人有如此神鬼莫測的本領啊!”看著剛才爆炸場地的一片狼藉,中年漢人疑惑的說道。
“我們怎麼辦,看來對方早有準備,要不暫時回去,另想別的法子,從東面,或者南面給他來個偷襲?”匈奴將軍問詢道。
中年漢人稍加思考,最後決斷說︰“先回去,與大帥商量過後,再做定奪!”
“老頭,那般傻小子撤走了,我看今晚我們的空手而回了!”河道東側,一個山坡之上,一老一少兩個身影突然現身出來。青年人身形瘦小,似乎是體弱多病的樣子,但是一雙眼楮卻也炯炯有神,凶光乍露之下,讓人不寒而栗。
老頭倒是穿的干淨利索,不過長袍之上幾個大大的補丁卻也很是醒目,讓人很容易就能辨識出他的身份,尤其是內情人,自然識得對方何等高貴人物,那是中原地區大有名號,而且受到朝廷認可的乞丐幫總堂主。
一般人可能只曉得這老乞兒的武功厲害,卻不清楚他的暗中身份。這一年下來,有些地方官員倒是見識過他的無情,尤其是犯在他手里的官員,事到臨頭他們才明白,這老頭竟然有尚方寶劍,皇帝密旨。
說起來有些戲劇性,身邊的青年人就曾經遭遇了代郡郡吏的迫害,外出游俠歸來,正值自己妹妹遭到郡吏強搶,正在放手屠戮的時候,巧遇老乞兒公孫名揚大人,結果兩人一番爭斗,青年人技差一籌,最終被打敗。當老頭了解了青年人的冤屈之後,馬上找到代郡郡守,不僅為他肅清了冤屈,而且嚴懲了郡吏。經過這段過節,本來就是游俠的青年人木游方,竟然和老乞兒成了忘年之交,相處融洽的待了數月時間,倒也行俠仗義,扶貧濟弱,懲治貪官污吏,很是暢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