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314 拳譜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國術大俠的幸福生活 | 作者︰書竹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安羊很喜歡研究拳譜,這會帶來很多的武術理論體系,增強著安羊的武道之路。www.biquge001.com

    哪怕很是枯燥,安羊也是會一直進行下去的,這可不只是看起來繁瑣,還需要很多的思考。真正的認真,從來都不是簡單地,而是非常的困難。

    故此三體式內之一點生候發動,而能至于無窮,所以謂之道藝也。三靜坐功夫以呼吸調息,練拳術以手足動作為調息。起落進退,皆合規矩;手足動作,亦俱和順。內外神形相合,謂之息調。以身體動作旋轉,縱橫往來無有停滯,一氣流行。

    循環無端,謂之停息,亦謂之脫胎神化也。雖然一是動中求靜,一是靜中求動,二者似乎不同,其實內中之道理則一也。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廣大,至易至簡,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羅萬象,體物不遺,放之則彌**。

    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惟是起初所學,先要學一派,一派之中亦得專一形而學之,學而時習之,習之已熟,然後再學他形。各形純熟,再貫串統一而習之。習之極熟,全體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動。

    一意如同自虛空發出。所以練拳學者,自虛無而起,自虛無而還也。到此時,形意也,八卦也,太極也,諸形皆無,萬象皆空,混混淪淪,一渾氣然,何有太極,何有形意,何有八卦也。所以練拳術不在形式,只在神氣圓滿無虧而已。

    神氣圓滿,形式雖方,而亦能活動無滯。神氣不足,就是形式雖圓,動作亦不能靈通也。拳經雲︰“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陽之氣,運化于周身,無微不至,以至于應用,無處不有,無時不然,所謂物物一太極。

    物物一陰陽也。中庸雲︰“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听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亦是此拳之意義也。所以練拳術者,不可守定成法而應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門教人之規則,可以變化人之氣質,開人之智識,明人之心性。

    是化除後天之氣質,以復其先天之氣也。以至虛無之時,無所謂體,無所謂用,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是體用一源也。體用分言之︰以體言,行止坐臥,一言一默,無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無可無不可也。余幼年間,血氣盛足。

    力量正大,法術記的頗多,用的亦熟、亦快。每逢與人相比較之時,觀彼之形式。

    可以用某種手法正合宜,技術淺者,佔人一氣之先,往往勝人;遇著技術深者,觀其身式,用某種手法亦正合宜,一至彼之身邊,彼即隨式而變矣。自己的舊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再想變換手法,有來不及處,一時要進退不靈活,就敗于彼矣。以後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將體式法身全都脫去,始悟前者所練體式,皆是血氣。

    所用之法術,乃是成規。先前用法,中間皆有間斷,不能連手變化,皆因是後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練拳之人,在余處閑談。彼憑著血氣力足,不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時正洗面,且吾洗面之姿勢。

    皆用騎馬式,並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腳望著余之後腰用腳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邊,似挨未挨之時,予並未預料,譬如靜坐功夫,丹田之氣始動,心中之神意知覺,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時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

    覺腰下有物踫出。回觀,則彼跌出一丈有余,平身躺在下。予先何從知彼之來,又無從知以何法應之,此乃拳術無意中抖擻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經雲︰“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也。至此拳術無形無相,無我無他,只有一神之靈光。

    奧妙不測耳。拳經雲︰“混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神藏氣內丹道成。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徹靈。養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武藝雖真竅不真。

    費盡心機枉勞神,祖師留下真妙訣,知者傳授要擇人。”一則形意拳術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一、三層道理1、練精化氣;2、練氣化神;3、練神還虛(練之以變化人之氣質,復其本然之真也)。二、三步功夫1、易骨︰練之以築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狀似泰山。

    2、易筋︰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俗雲︰筋長力大),其勁縱橫聯絡,生長而無窮也。3、洗髓︰練之以清虛其內,以輕松其體,內中清虛之象︰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動轉,其輕如羽(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意義也)。

    三、三種練法1、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和順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而不可散亂。拳經雲︰“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2、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圓通活潑而不可滯。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3、化勁︰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意義也。

    四、詳論明勁、暗勁、化勁1、明勁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易骨者,即練精化氣,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不合,體質不堅,故發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無不善,體無不健,根無不固,純是先天。

    以後,知識一開,靈竅一閉,先後不合,陰陽不交,皆是後天血氣用事,故血氣盛行,正氣衰弱,以致身體筋骨不能健壯。故昔達摩大師傳下易筋洗髓二經,習之以強壯人之身體,還其人之初生本來面目。後宋岳武穆王擴充二經之義。

    作為三經︰易骨、易筋、洗髓也。將三經又制成拳術,發明此經道理之用。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與古之五禽、八段練法有體而無用者不同矣。因拳術有無窮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陰陽混成,剛柔悉化,無聲無臭。

    虛空靈通之全體。所以有其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內外一氣,動靜一源,體用一道,所以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也。因人為一小天,無不與天之理相合,惟是天之陰陽變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與天道理相合。

    身體虛弱,剛戾之氣,豈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強,柔者易之剛,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經者,皆是變化人之氣質,以復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勁,練精化氣之道也。將人身中散亂之氣,收納于丹田之內,不偏不倚,和而不流。

    用九要之規模鍛煉,練至于六陽純全,剛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連,手足相顧,內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勁之功盡,易骨之勁全,練精化氣之功亦畢矣。2、暗勁暗勁者,拳中之柔勁也(柔勁與軟不同︰軟中無力,柔非無力也),即練氣化神。

    易筋之道也。先練明勁,而後練暗勁,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勁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勁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勁,是將形氣神(神即意也)合住,兩手往後用力拉回(內中有縮力)。

    其意如拔鋼絲。兩手前後用勁︰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絲綿;又如兩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開之意。兩手或右手往外翻橫,左手往里裹勁。或左手往外翻橫,右手往里裹勁,如同練鼉形之兩手,或是練連環拳之包裹拳。

    拳經雲︰“裹者如包裹之不露”。兩手往前推勁,如同推有輪之重物,往前推不動之意,又似推動而不動之意。兩足用力,前足落時,足根先著,不可有聲。然後再滿足著,所用之勁,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後足用力蹬勁,如同邁大步過水溝之意。

    拳經雲︰“腳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憑後腳蹬”,是後足;“馬有跡蹄之功”。皆是言兩足之意也。兩足進退,明勁暗勁,兩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勁則有聲,暗勁則無聲耳。3、化勁化勁者,即練神還虛,亦謂之洗髓之功夫也。

    是將暗勁練到至柔至順,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也。丹經雲︰“陰陽混成,剛柔悉化,謂之丹熟”。柔勁之終,是化勁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練神還虛,至形神俱杳,與道合真,以至于無聲無臭,謂之脫丹矣。拳經謂之“拳無拳,意無意。

    無意之中是真意”,是謂化勁。練神還虛,洗髓之工畢矣。化勁者,與練劃勁不同。明勁暗勁,亦皆有劃勁。劃勁是兩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謂之短勁。如同手往著牆抓去,往下一劃,手仍回在自己身上來,故謂之劃勁。練化勁者。

    與前兩步功夫之形式無異,所用之勁不同耳。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即明勁、暗勁、化勁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勁是一式;九轉者,九轉純陽也。化至虛無而還于純陽,是此理也。

    所練之時,將手足動作,順其前兩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並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用耳。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腹內之氣所用亦不著意,亦非不著意,意在積蓄虛靈之神耳。呼吸似有似無,與丹道功夫,陽生至足、采取歸爐。

    封固停息、沐浴之時呼吸相同。因此,似有而無,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莊子雲︰“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閉氣也。用工練去,不要間斷,練到至虛,身無其身,心無其心,方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之境。此時能與太虛同體矣。

    以後練虛合道,能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無可無不可也。拳經雲︰“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術與丹道合而為一者也。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還是十二形拳,每個形都有三種練法。

    第一步是練定步,以調息、摸勁(練氣);第二步是練跟步,練意、氣、力相合,練發力,以內催外,練丹田抖決,整體爆發;第三步是練行步,練意、練形。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氣法的高度協調統一。行步拳也有兩種練法。

    一是在行進中練絞力,以內催外,丹田抖動,整體爆發。二是練暗勁、化勁,步如犁行,身似龍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氣,行雲流水。過去有人說形意拳邪性,不敢練形意拳,有人練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師不願意教小孩子練形意拳,認為成年人會更容易接受形意拳(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這是因為形意拳更側重于內氣的修煉,對于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緣故。總之,習練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要練之得法。

    過去有不少地區的拳師在習練形意拳時都偏重于剛勁爆發,不少人熱衷于震腳發力,這樣練之日久,結果使不少練家腿傷腦損。有些拳師到老年時落下嚴重腿疾,不要說不能練拳了,甚至連走路、蹲廁都困難。我的恩師張蘭普先生對此深有體會。(未完待續。)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