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二千二百一十五章 战略奇才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天唐锦绣 | 作者:公子許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5281章 战略奇才

    刘洎看向李勣,见后者一副漠不关心、不以为意的态度,心底默默叹了口气。www.biquge85.com虽然文武之争如火如荼,但刘洎自认为是站在国家层面来反对这场战争,并无过错。

    国家若是被军方所把持,动辄开启战端,岂是长久之计?

    有些仗可打可不打,有些仗尽可能不要打……但当国家被军队所把持,则所有的仗都不得不打。

    毕竟只要想打,总是能寻到开战的理由……

    可是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呢?

    如今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正该趁此机会专注于内政,一边兴修水利设施筑桥铺路、一边大力发展工商,奠定万世不拔之基业。

    一天到晚的打仗,迟早将国库耗干。

    御书房内的气氛略显紧张。

    房俊放下茶杯,看了眼李承乾的神色,想了想,道:“我知中书令以及各位宰相的心思,无外乎当致力于内政之发展,与陛下共创千古未有之盛世……但是诸位也该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即便是一件好事也常常伴随着危机,发展内政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因此丢掉尚武之风。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大唐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富有,周边那些豺狼虎豹必然虎视眈眈,试图扑上来狠狠咬一口血肉。”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如今坐视番邦蛮夷积聚力量,他日兴兵犯境之时就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去抵御外侮、保卫来之不易的盛世。与其如此,何如今日便将贼寇荡平、一劳永逸?”

    最后,他沉声道:“战争会带来伤亡,会拖累国家发展,会衍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普天之下、由古至今,何曾有过什么岁月安好?只是一直有人在负重前行而已!既然早早晚晚都要打仗,都要遭受攻讦、谩骂,那就让我们这一代人挺起脊梁做出奉献,将该打的仗全部都打完,给子孙后世留下一个安定繁荣、四夷臣服的煌煌盛世!”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唯有房俊振聋发聩的声音绕梁不绝、回音袅袅。

    刘洎瞪大眼睛,大受震撼,一时间居然分不清房俊是真的甘愿背负攻讦、谩骂、甚至穷兵黩武之骂名而无私奉献,还是为了揽权、私利而巧舌如簧。

    这家伙果然是个权臣,公私难分、忠奸难辨……

    感觉到文官似乎对攻略中南半岛仍有顾虑,李承乾便看了李勣一眼。

    李勣心领神会,开口附和:“帝国战略不能仅限于眼下,更应有未雨绸缪、了敌机先之洞察力,既要防范于未然,更要剪除后患,此吾辈军人之天职也,为此,当不惜代价。”

    刘洎见军方两大巨擘意见一致,且马周等人沉吟不语,便知道这一战在所难免,只能暗自叹气、无可奈何。

    李承乾这才幽幽开口:“战争之时,城垣倾颓、生灵涂炭,仁者所不为也。然帝国自有军政运转之规则,我身为皇帝亦不能擅自更改否则遗患无穷,只能在此遥祝帝国军队百战百胜、横扫敌寇,宣示天威、维系正统!但我要警告诸位爱卿,对战之时当体恤兵卒、严谨制定战略决策,宁肯多消耗粮秣辎重亦要尽可能减少伤亡,而对于伤亡之兵卒要及时抚恤、公平叙功,若使帝国之兵卒流血复流泪,我绝不罢休!”

    大臣们目光看向皇帝陛下,各自心情复杂。

    这番话听上去公允正大,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打仗可以,但是必须胜利,且发起战争之罪名由你们承担,我只以“仁爱”示人,做我的“明君仁主”……

    看似一切守规矩,实则有些无耻。

    但自古以来最忌讳皇帝不懂装懂瞎指挥,陛下愿意守着政事堂、军机处立下的规矩,不掺和、不捣乱、不以皇权压人,这已经是身为大臣所梦寐以求的待遇,即便“无耻”一些,却也欣然承受。

    房俊信誓旦旦:“陛下放心,水师已经调集精锐,由苏定方亲自坐镇岘港,先解决林邑、再由海上登陆真蜡等港口,定可横推中南半岛,剿灭不臣、纳入帝国统治。”

    李承乾欣然颔首,房俊办事,他自是放心。

    只叮嘱道:“虽然我亦不以为诸如林邑、真蜡之流可以阻挡大唐天兵,但正所谓‘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定要以雷霆万钧之势确保胜利,绝对不可轻敌大意。”

    除了轻敌之外,着实想不出如何能败。

    “陛下放心,微臣年后便启程前往华亭镇,坐镇后方、替苏定方查缺补漏,确保万无一失。”

    长安地处关中,与海外相隔关海,消息往来不便,万一苏定方那边遇到难以委决之事需要请示,自是去往华亭镇更为方便、及时。

    “那就由你全权指挥,我在关中静候捷报。”

    君臣之间三言两语,便将战争的指挥权全部授予房俊,过程丝滑顺畅。

    刘洎这个时候也有所醒悟,陛下与房俊之间肯定之前有过沟通,且房俊早已说服陛下对林邑、真蜡开战。

    陛下素来抵制军事处对于皇权之制衡、侵蚀,这次为何答应得如此痛快?

    ……

    “中南半岛气候温暖、水源充沛,最是适宜耕种粮食,以往大唐需要花费钱帛从那些番邦蛮夷手中购买粮食,虽然花费不多且每年的数量都能得到保障,但毕竟粮食命脉不能假手于人,何如将其彻底控制在自己手中?”

    从御书房出来,刘洎也不避讳旁人,直接乘车随着李勣造访英国公府。

    当他提及陛下可能与房俊之间的默契,李勣不以为意,如此分析。

    刘洎依旧不解:“可水师虽然纵横大海,但对于陆地之掌控却力有不逮,即便将中南半岛上那些番邦尽数伐灭,进而派遣官吏予以治理,长久之后也未必比当下更为稳妥。”

    中南半岛北部山岭纵横、南部水网密集,那些蛮夷国破之后必然不肯甘当顺民而是遁入深山,时不时袭扰侵犯,必将使得整个半岛陷入动荡之中,帝国也将被拖入深渊。

    李勣亲手斟茶,摇摇头,道:“陛下或许会有此疏忽,但房俊素来长于战略,必然深思熟虑。”

    刘洎蹙眉道:“如何解决此等状况呢?”

    “不是冒出来一个什么扶南国王子吗?既然此战之名义是为了维系扶南之正统、讨伐真蜡之不臣,那么大可以在伐灭真蜡之后由扶南国王子上书敬献国土,陛下则派遣一位或者数位亲王前往扶南国故土之上封邦建国……如此,本应由大唐派遣官吏治理之领土,则由藩国去管理,相应的风险自然也有藩国去承担。”

    “原来如此!”

    刘洎这才恍然大悟,倒不是说他政治才能拙劣看不透这件事背后隐藏着的真实意图,而是他先入为主以为诸多亲王都将如魏王、晋王一样封国于海岛之上,却从未想过会将整个中南半岛作为亲王分封之地。

    将中南半岛分割数部,分封亲王、封邦建国,自然竭尽全力予以治理,加上水师随时支援,较之帝国派遣官员前往治理自是好处多多,且等到半岛安稳之后藩国之间彼此制衡,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统一半岛威胁帝国之后患。

    半岛予以妥善治理,亲王也得到气候温暖、适宜耕种的封国,且消除中南半岛统一之后患……一举数得。

    忍不住赞叹道:“房俊果然天资纵横、惊才绝艳,或许于庶务政事之上略有粗鄙,但是制定国策、绸缪战略却堪称当世第一人,我甘拜下风。”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能谋一时、谋一域者,皆天下之能臣。

    而谋万世、谋全局者,则当世之人杰。

    如今帝国人才井喷,擅于军政者比比皆是,无论带兵作战、斩将夺旗之将领,亦或是治理地方、安定一隅之文臣,尽皆人才济济,但是能够根据当下国内、国外之局势,辅以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等因素而洞彻十年甚至数十年变化者,却屈指可数。

    如房俊这样可制定百年战略者,绝无仅有。

    回头看看,无论是当初悍然介入倭国内乱,亦或是坚决与大食两番大战进而长驱直入攻伐其腹心之地,还是现在制定的攻略中南半岛……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展示出卓越之才能。

    李勣喝了口茶水,也自感叹:“此子非但文武兼备,且长于战略,特别是这份好似能够洞彻天下局势发展脉络之能力,尤其令人折服,这可比打赢一场仗、治理好一处州府难得多。我生平极少服人,但是对于这个后辈却心生敬佩,自愧不如。”

    顿了一顿,他看向刘洎,语重心长:“分歧应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更不能因彼此之分歧而影响到帝国长远战略,利弊得失之间,一定要分得清。”

    刘洎不悦:“我岂是那等公私不分之人?英公此言,置我于何地!”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