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始皇帝對直道工程做了親筆御批,且用的不是令,而是僅次于詣的制!
這道御制被尚書署抄錄多份,連夜散發相關各部,不入夜,厚厚的,加印著玉璽的書簡便已經展開在李斯的桌案前。
www.biquge001.com
李斯默不作聲已經很久,連帶著,就連候在堂下的鮑白令之和周青臣也只能一言不發。
堂中氣氛異常沉悶。
李斯皺著眉,一遍一遍重讀御制,對比宮中眼線托帶出來的奏對信息,只覺得越來越看不懂李恪。
這個人……似乎是沒有私心的。
長城、驪山、阿房、馳道、大渠……這些都是大秦在建的十萬乃至數十萬人力級別的工程,論規模,論體量,直道工程毫不比上述任何一個工程遜色。
跨越四郡,綿延三千里!
李斯至今不相信李恪能夠憑借區區三萬五千民夫和一萬戍卒,就在區區兩年內完成這項好大的工程。
他覺得李恪是用了緩兵之計,比如先讓工程上馬,然後追加人手,追加金錢,追加工期……直到滿足工程的真實需求。
李斯對這個需求的認識是三十萬人,五年時光。
依照這個規模,李恪所需要的官吏團隊將是極其龐大的,總數可能會超過兩千人。
他本以為李恪會通過各種名目,將這些官印全部籠絡在墨家手里,因為那樣,墨家就可以一次性增加近兩千的基層官吏、上百名中層官僚,一位乃至于數位上卿。
五年時間,直道貫通,這些官吏會通過從缺流向大秦的方方面面,從而構成墨家影響大秦政局的中堅力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僅憑李恪一人的巧嘴攪動天下。
可李恪並沒有這麼做。
他不僅沒有為墨家牟取利益,甚至還有意縮減官吏的規模。
總指七處,僅有內三處由墨家統轄,其中有秩唯有四人,主營令張遷還是齊法出身……
外四處的狀況更讓人在意。
財務和保衛兩處僅在職務上受李恪統轄,監察和執法兩處甚至不需要對李恪負責!
這個人的腦子里究竟在想些什麼?
是墨家人手不足?亦或是此人真的公正若斯,全無半點私心?
第一次,李斯發現自己完全猜不透李恪的心思。
鮑白令之小心翼翼遞上來一枚簡︰“相國,這是下官與青臣擬定的人名,皆忠心耿耿之輩……”
“重新擬。”李斯看也沒看那枚簡,徑直就將那份名單打了回去,“上郡監御使沖秩級八百石,可調任總領,剩余人等由你們廷尉寺自行商議,務求剛正不阿,不偏不倚。”
周青臣眉頭一皺︰“相國,黃沖才調任監御使數月,再行調動,會否叫人心生猜忌?”
李斯冷冷一笑︰“青臣,你最大的缺陷便是思慮過甚,以至于輕重不分。黃沖為何超拔至上郡?不就是為了李恪?如今李恪擺明要對陽周不管不問,黃沖留在上郡,有何用處?至于人心猜忌……墨家鉅子尚且不懼,堂堂法吏,懼流言耶?”
憑著一張巧嘴,李恪又一次攪動了大秦的風雲。
咸陽御使府,雲中匈奴將軍莫府,章台宮少府,雁門郡、上郡、薛郡、九江郡、黔中郡、長沙郡……半個天下全是喝彩的聲音,人人口中皆是少年鉅子的事跡,李恪之名,婦孺皆知!
賺得盆滿缽滿的李恪快馬回歸上郡總指城,隨手將新得的官印拋給張遷和憨夫,也不顧張遷喜極而泣的狼狽樣子,一頭扎進工棚,就此進入了漫長的閉關和等待。
是日也,八月廿五,距離直道誓師開工,還剩下最後三十五天。
……
九月開初。
遙想始皇帝二十七年的九月,李恪還在為人生當中第一次納租奔忙,那時,他的對手還是苦酒里一個小小的田典余。
現在是始皇帝三十三年,六年時光,他成了鉅子,結了婚,一言一行都有無數人關注揣摩,就連棋盤的對面,也成了李斯、馮去疾這樣留名于史的能人俊杰。
每每想起這些,李恪都想用詠嘆調唱上一句︰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便是一九九七年。
他在工棚里窩了整整十天,工地不看,甚事不想,養精蓄銳,終于等來了第一組往來匯合的人群。
接了訊息,李恪整肅衣冠微笑而出,既不顯得急迫,也不刻意拖延。
只是來人卻委實超出了他的預料。
客廳之中,三人分左右對坐。
右首陪坐的是張遷,從取到官印的那一刻起,他就自覺自願地做起了李恪和工程的大管家,凡迎來送往,報備登記,都表現得當仁不讓,憨夫也由此能全身心撲在總指城的修建上,反饋到工程,效果就是一日千里。
而左邊,首座之人李恪不識,長得細眉鳳目,青衣薄衫,看起來大約二十五六。他很少說話,臉上的表情恬淡適靜,隱約有種超然物外的學者氣度。
相比之下,次席之人就顯得健談多了。
那人臉上常有笑意,聲音听來溫藹和順,他有一副分外精致的五官,濃眉大眼,鼻梁挺翹,就是個子似乎稍矮一些,相比他的儀表氣度,顯得有些泯然人群。
三年不見了啊……
李恪臉上展開笑容,站在門口便出聲呼喊︰“曜與我說有佳朋遠來,我還道來人是誰,卻不想居然會是商山的高徒。平君,許久不見。”
陳平臉上也是由衷的喜意,他與首席之人一道站起來,對著李恪深揖下拜。
“商山道家陸衍、陳平,見過墨家鉅子!”
一番寒暄,眾人落席,只不一會兒,李恪就從陳平口中知道是事情的因果由來。
商山有四賢。
東園公唐秉,擅《老子》,崇季真,通曉莫為之論,主張道德無為,是陸衍的座上恩師。
夏黃公崔廣,一生研接予之學,立義或使,常言天道有志,人為附庸,須得順應天命方為本分,陳平這幾年就是向他求學。
綺里季吳實是莊子的信徒,號清靜無為,天人合一,歷來只管勘悟,不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