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六十八章︰紅薯是個好東西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作者︰崛起的石頭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落日余暉映入懋勤殿,朱由校再度睜開雙眼,面無表情地起身走回了西暖閣。www.kmwx.net

    王朝輔心悅誠服,匍匐謝恩。

    他心中知道,從此以後,自己將名正言順地留在乾清宮。

    他也在心中嗟嘆,自己宦海沉浮多年,走到如今這一步,怕已是用光了幾輩子的運氣。

    王朝輔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能有今日,他已是千恩萬謝,只想著能一直這樣下去,做皇帝身後諸多影子的一個。

    ......

    因魏忠賢搞出來的動靜,朱由校得以抽身,將目光放在番薯種植這一塊。

    就歷史上的經驗看來,小冰河時期無論西方還是韃清,全都靠紅薯、馬鈴薯渡過難關,保存了大量人口。

    韃清那所謂的康乾盛世,主要是靠攤丁入畝和紅薯、馬鈴薯這兩樣早在晚明就引入的作物大量普及。

    攤丁入畝,導致民間的大量隱藏人口被發現,直接讓韃清人口爆炸式增長。

    人口上去這麼快,乍看起來好像真有那麼回事兒。

    那問題來了,這麼多人口,韃清是怎麼養活的?

    答案還是紅薯和馬鈴薯。

    紅薯和馬鈴薯,都是高澱粉食物,好不好吃尚且不論,反正特別適合饑荒的時候拿來救人。

    無論之前你有多餓,吃上一個烤紅薯你就飽了,一個不行,那就兩個,反正產量高!

    朱由校早和王在晉談過開源節流的問題,奈何京畿等處早特麼要錢沒錢要糧沒糧了。

    生產力想要上去,首先你人口就得上去。

    大明人口不少,但生產力為啥上不來?因為大家連吃飽飯都費勁,誰還有那閑心給你搞生產。

    朱由校明白一點,無論東林怎麼黑自己,只要能讓饑民吃飽飯,聖明之君的名頭是跑不了的。

    話句話說,眼下只要將紅薯推廣開來,先解決了災區人民吃飯難、難吃飯問題,其他事兒都不算個事兒!

    而且紅薯產量上來了,一樣可以酌量發給邊疆,緩解連年戰爭造成的糜餉問題。

    這麼好的玩意兒在大明不推廣出來,卻讓後世韃清撿了便宜,朱由校只要一想起來,就覺得心痛。

    ......

    王在晉接了皇帝的聖諭,也是欣喜不已。

    他本以為,此前皇帝並沒有听說過這種國外傳來的新型作物,想要勸他接受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卻沒想到,事情這樣順利。

    皇帝諭命自己與海商陳經綸詳談番薯之事,這是莫大的信任,要知道,朝廷的官員與商人相聯系,很容易產生中間利益。

    對很多人來說,這次與海商細談合作的事兒,代表著能大肆賺取中間利益的機會。

    自古民不與官都,如果這個海商陳經綸真心想讓朝廷推廣番薯,前來的官員他就要好好的“孝敬”。

    不然,誰會鳥你這個從國外傳進來的作物?

    在王在晉看來,這不是他自己本身的利益,這是功在本朝,利往千秋的百年大計!

    海商陳經綸,時下福建海商第一家。

    說起來,這還要感謝他那在後世大名鼎鼎的父親——陳振龍。

    陳家的上任家主陳振龍,自幼吟讀詩書,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在常人看來,這又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是後來,看透官場利益的陳振龍厭倦科舉,棄儒經商,移家于閩縣,隨眾海商赴呂宋經商。

    在呂宋,陳振龍見當地朱薯遍野,並了解到此作物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遂主動向當地人學習種植法,出資購買薯種。

    萬歷二十一年五月,陳振龍密攜薯藤,避過呂宋國出境檢查,歷七晝夜,航行回到福州,開始在住宅附近試種。

    是年,閩中大旱,五谷少收。

    陳振龍促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朱薯可以救荒。

    當年,番薯試種成功,百姓之間一傳十、十傳百,于次年遍植福建各處。

    陳振龍引入的番薯,有效解決了時年閩人饑荒之災,陳家自此崛起,在福建當地享有很高聲望。

    至于眼下番薯這個名字,還要從福建巡撫金學曾說起。

    當年,陳振龍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欲將朱薯改稱金薯,但遭後者拒絕。

    金學曾以其由呂宋國引進,將之稱做番薯。

    名字什麼的不重要,王在晉看重的是它易大量種植的特點,萬歷年福建那次饑荒已經證明,番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陳經綸承襲父親衣缽,打算將番薯推廣到全國更多地方,但是如當年福建巡撫金學曾那樣的人已經很少。

    饑荒,對百姓來說是足以令他們家破人亡的災難,可對當地文官來說,這代表著可以再大撈一筆。

    一旦某地發生饑荒,朝廷議來議去,總要賑災。

    賑災,掏空了朝廷的太倉存糧與內庫存銀,地方上官員層層盤剝,最後發下去多少,消失多少。

    饑荒問題沒解決,反倒變本加厲,引起民亂。

    此刻,京師內一座酒樓二層的雅間之中,就坐著一個穿著灰色長衫的年輕男人。

    其相貌,大概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一副老成深沉的樣子,見他靜靜坐在椅子上,動也未動。

    “哎呀!”須臾,一身便服的王在晉走進來,拱手笑道︰“讓陳兄久等了,實在失禮!”

    陳經綸大笑幾聲,忙起身將來人迎進來,還端了擺正了一把椅子,道︰

    “王先生哪里的話,能結交您這樣的人物,這是我陳家沾光了啊!”

    王在晉心中沒什麼變化,順著陳經綸的手坐下來。

    其實,他心中也知道。

    商人嘛,無利不起早,有這麼一個可以大賺特賺,又于民間積累名聲的機會,誰不會上趕著來。

    當年這陳經綸父親陳振龍自呂宋引入番薯,都說是為了閩地饑荒。

    可但凡是有些眼見的,誰不知道陳家從里面名利雙收,如今也有了不小的家業。

    天下間,有些事兒,看破不說破罷了。

    王在晉滿面笑容,也道︰“陳振龍為國為民,當為我大明番薯第一人啊!”

    “我看,要讓今上那位,給你們陳家立個牌坊才是。”

    王在晉這話,讓陳經綸听得暗暗皺眉,卻也是大笑幾聲,待上菜的人退出去後,才又是道︰

    “哪里哪里,只是家父見閩地饑民遍野,實在不忍罷了。”

    兩人各有各的心思,都是互相扯皮。

    王在晉靜靜抿了一小口桌上的茶,等著陳經綸給自己交底,陳經綸則在猜測朝廷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推廣番薯。

    朝廷在此事上的認真程度,幾乎決定了他陳家的朝夕存亡。

    要知道,番薯這個東西,又好種又管飽,對饑民來說自然有如天眷,可是相對的,卻也擋了某些人的財路。

    現在的陳家,因這事兒被有些官員和商人聯手打壓,就快要不行了。

    自己想要闖出條路來,就得找一個靠山。

    這天底下最大的靠山是誰,不就是紫禁城里邊那位……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