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和前世相比,宁卫民对于港台明星和外国动漫席卷大陆的文化现象,他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www.biquge369.com
上辈子的他,大可以用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去看待这种“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现象。
认为国外和港台的流行文化就是领先于内地。
大家各凭本事,既然人家的东西比你的强,理所应当应该让人家来挣钱嘛。
老百姓要的无非就是个轻松快乐,音乐好听就完了,电影好看就结了,你管谁拍的呢,管谁唱的呢?
什么冲击不冲击的,侵略不侵略的,说那么多没用的干嘛。
不如人家,你就低头认输,谦虚一点,跟人家好好学习嘛。
上辈子的他,甚至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去接受这样的既定事实,以屌丝的身份去享受其中的快乐,安心沉浸在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对发达国家富庶生活的好奇中。
一厢情愿的相信外面的世界就是很精彩,五彩斑斓,就是比国内好,是梦中的天堂。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他已经具有远超这个时代多数人的见识,知道文化市场的得失,是事关民族认同感,有关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的大事。
更清楚如果本土文化长期处于弱势,不但有可能误导许多人过度崇拜外来文化,而且还会扰乱下一代的三观,甚至会引发华夏文明传承的危机。
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他杞人忧天,而是他上一世曾经亲眼目睹过的情况,是会发生的事实。
为什么后来会有“毒教材”事件。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主动去迎合外国人所谓的“特殊审美”,认为亚洲人就是眯眯眼,塌鼻子,黝黑皮肤才好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美国电影的水平会永远领先世界,认为进口商品就是比国货好。
这其实就和那些外来者,一直都在通过娱乐作品潜移默化的Pua我们的老百姓,有重大关联。
要知道,娱乐作品有时候不仅仅只有单纯的娱乐功能,还可以迎合人的内心需要,成为一种成为扭曲现实,美好的让人难以拒绝的谎言。
有些外来人就是蓄谋已久的阴谋家,他们不但希望破坏和平,制造动荡。
而且还喜欢挑唆人们对自己原本的生活不满,希望他们的受众开始自我怀疑,然后逐渐走向慕强的不归路,变得卑躬屈膝。
试问既然清楚流行文化主导权的重要性,宁卫民又怎可能对眼前的状况坐视不理,放任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要知道,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的生意经啊。
现在的他不就在一直在努力把华夏文化对外输出嘛。
他还想怎么把国内的影视剧卖到外面去圈钱,让别人迷上华夏文化,去割外国韭菜呢。
结果一回来,发现自己家里的大门敞开,毫无防备的“引狼入室”了,反而让别人占了自己的老巢,这岂不是倒反天罡?他又如何甘心?
他当然要不遗余力的反抗,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利益了。
内地市场可是他的根据地,而且注定会是未来全世界最大的娱乐消费市场.
是无论如何,他也不愿意便宜外人,看到别人把爪子这么肆无忌惮的伸进自己家的锅里来捞肉吃啊。
为此,他甚至打消了原本要把《樱桃小丸子》送到电视台播放,然后开发周边产品,吃这个IP红利的打算。
就因为他宁可延迟获益,不惜自我牺牲,也不愿意让已经很糟糕的情况再雪上加霜。
不愿意在自己没有还手能力的时候,进一步增加日本动漫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影响力,甚至连女孩子的心也给攻克下来。
就这样,想来想去,宁卫民做出了一个决定,必须要在尽快国内成立一个娱乐公司,全方位的插手一下国内的流行文化产业了。
因为越耽搁下去,未来本土创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就会越被动。
他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看着大陆内地的文化产业在外来者的“淫威”下,再走一遍二十年步步蹉跌,死而后生的老路。
是的,作为一个商人必须要精明,进入一个行业必须讲究时机,才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但问题是,他还是一个华夏的商人,华夏商人和其他商人最大的区别是有大义的。
将道义融于商业,强调义在利先,以大义求利而非仅仅是利益,这才是一个华夏商人的本色。
所以哪怕现在国内的市场只有音乐领域能赚到钱,影视剧环境仍然不适合商业运作,弄不好要赔不少的钱,宁卫民也顾不得了。
哪怕他明知道自己现在进入市场,还得额外拿出一大笔钱来用于培养相关人才,很可能长期没有回报,他也不是很在乎了。
因为他心甘情愿去做一个当代普罗米修斯,他只求为本土文化创作者,至少烧起一些能让人看见希望,抵御住严寒的篝火,能让本土文化的复兴速度加快一些。
不过好在做这件事,他也并非全然不自量力,在螳臂当车。
因为他不但有充足的财力,有国内关系,而且还能搭日本老婆的便车。
能够把日本艺能界先进的经验、技术,甚至培养人才的模式,直接拿过来用。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套现有术,名下的产业也多啊。
千万不要忘了一点,投资影视业,既是个烧钱的买卖,也是财务最好的平衡器。
至于他在国内搞的生意,未来将以旅游为主干,几乎涉及到了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各个细分领域,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广告公司,甚至还有众多奢侈品牌作为最优质的广告客户。
可以说在商业模式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他仔细琢磨了琢磨,别人注定要赔钱的事儿,放他身上还真的未必。
那他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
说白了,他现在已经混到了这个份儿上,其实就跟华夏古代的皇帝一样,已经不怎么去追求个人的享乐了,而是更愿意去追求人生建树,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这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
于是乎,这次回来,除了要在海南注册大国观光旅行社的之外,另一个注册演艺娱乐公司的计划也被宁卫民给敲定了下来。
而他第一个想到的合作对象,就是国内目前最著名的喜剧演员陈培斯。
宁卫民看中的,除了他们双方一直保持的良好关系和已经建立起来的初步合作关系之外。
他更在意的是陈培斯在喜剧领域的名气、天赋、勤奋和独立创作才能。
要知道喜剧本身就是最有商业价值的电影类型。
投资不会太高,技术要求也低,却很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
别的不说,国内电影市场真正开始商业化之后,无论是冯小刚还是徐峥,又或是沈腾,贾玲……
这些曾经创造过票房神话,刷新票房纪律的的人,哪一个不是靠喜剧起家的?
所以找陈培斯拍喜剧进入市场试水,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再加上宁卫民还知道陈培斯本身就是最早在海南注册影视公司的第一个人,想来找他合伙不难。
当然,虽然宁卫民也清楚陈培斯作为全国第一个独立影视制作人最后的结局并不好,好像是没吃着螃蟹,反而让螃蟹给夹了。
但没关系。还是那句话,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就看怎么干了。
他就有这个把握,只要由他来负责公司的运营和套现,由陈培斯负责拍摄制作,即使暂时赚不到什么大钱,但也赔不了什么钱。
他是绝对不会让陈培斯再赔个底儿掉,几年后以落寞收场的。
果不其然,本着弘扬民族文化,创作喜剧精品为宗旨,对这件事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尤其双方的互信是多年来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条件谈得也很顺利,根本就没商量多久,这事儿差不多就定下来了。
最终,俩人决定在海南注册一家电影制作公司。
公司名字起得很谦逊,就叫“贻笑大方影业公司”,但各个方面的条件可一点不含糊。
像资金上,宁卫民出资九百八十万元,陈培斯出资二十万元。
总共凑上了一千万的投资,可以说已经是国内之最了。
这还不算,公司成立之初,还拥有陈培斯此前所有电影作品和小品的版权,以及拍摄《父与子》系列用的两处四合院,可以说隐形资产方面底子也不薄。
至于具体合作模式是,陈培斯除了出资占比股份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技术入股。
他今后作为公司总经理和制片人,且身兼导演和主演的角色,将承担大部分的经营和拍摄工作,因此占股百分之三十。
相对来说,宁卫民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轻松多了。
由于他还要去东京,所以只负责把作品弄到海外推广就好。
同时作为主要出资人,占股高达百分之七十。
可以说俩人各得其所,对这个分配方式和责任划分都很满意。
甚至于公司初创接下来要拍什么都不用发愁了。
实际上陈培斯此时手头上已经有了两部他比较看好新剧本了。
一部叫《赚他一千万》,另一部叫《喜剧明星》。
原本陈培斯还琢磨去哪儿化缘,然后拍一部,放一部呢。
这下好了,他们俩合伙这一开公司,资金问题彻底不成问题了。
现在就是两部都拍也就是一百来万的事儿,哪儿用他们再做什么选择啊?
而接下来他们唯一需要认真商议的就是,公司成立之后,宁卫民免不了要往新注册的公司安排个信得过的人来做代理人才行。
那这个人,该选谁呢?
要知道,这个位置可是相当重要的。
具体职责除了替宁卫民监督公司的财务情况,也要作为公司副手,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
因为陈培斯日后是肯定要出去经常拍戏的,肯定不可能老在公司待着。
尤其最好还得有一定的专业性,完全的外行会很麻烦,对许多事物都没办法处理好。
宁卫民思来想去,他周末遍了自己在国内所有认识的人。
稍微合适一点的好像就是自己原先的老部下杨柳金了。
这个姑娘也是当初建国门店的四朵花儿之一,而且曾经辅助过自己,为斐翔和张嫱出过音乐专辑。
后来还代表皮尔卡顿公司负责与蒙妮塔公司对接,承接过多次模特大赛的美容美发业务,以及《摘金奇缘》剧组,在京城的化妆业务。
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对演艺明星和拍戏业务比较了解的人,办事能力也不比殷悦多少。
要是能请过来做个副总,还是能令他放心的。
只不过让人家离开舒适区,人家乐意不乐意单说。
关键是这又触及到另一个要命问题了——他得去挖皮尔卡顿公司的墙角啊。
这多败人品啊。
而且只要他开这个口,就注定会让杨柳金为难,弄不好人家不乐意的话,让别人知道了,还会影响她日后在公司的发展。
所以宁卫民对是否要开这个口,也很是犹豫,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了。
然而有些事还就是这么巧,就在他最为难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从东京传来。
日本松本事务所,突然用传真告知京城这边,说宁卫民从大陆带过去的姚培芳已经厌倦了松本事务所给安排的工作,递交辞呈想要辞职回国发展,事务所请示他们该如何处理。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打开了宁卫民的思路,让他骤然间发现了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