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1301章技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唐再起 | 作者︰蘭徹二世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西涼的假道滅虢政策,理論上成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潘美還是感覺有些不保險。

    或者說,他與郭守文不同,作為降臣,他的身份,一言一行,都無法自如,即使有唐崇山等人的附議,他仍舊不安。

    于是,他修書一封,去往了洛陽,陳述實情,甚至在書信中借兵。

    借靈州五千兵馬,隴右五千騎兵,加上西涼的兩萬,總計三萬人,一同行進,如此才萬無一失。

    書信等了近半個月,幾乎是四百里加急的水平,累死了十來匹馬,才堪堪送歸涼州。

    潘美渾身顫抖地打開了書信,只見皇帝只寫了一個字——準。

    之下,則是政事堂的政令,由翰林承旨草擬,加蓋了幾個宰相的印戳,以及簽字,更有五軍都督府的行文。

    如此,很顯然,皇帝以及朝廷完全同意了他的策略,假道滅虢這個法子可行。

    當然,這也是他恰巧踫到個好時候,朝廷開完御前會議,加快西北戰略粗略,他完全湊上了。

    潘美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可以說是心情舒爽,一片美好。

    到了這時,他再次聚集西涼府的幾人,統一了步驟,決定在四月,施行這套方案。

    騎在馬上,看著遼闊無垠的草原,流淌的河流,他迎著風,目光炯炯,大聲道︰“即日起,將所有的兵馬,都給我集合起來,別在待在涼州城了。”

    “大唐,將要重返西域了。”

    “總兵,我已經听到了歡呼聲。”

    李繼隆陪伴在一旁,附和道︰“安西四鎮的孤魂戰魂,已經開始歡迎咱們,兩百年雖然過去,但大唐依舊無法磨滅。”

    事實上,他父親猜對了。

    這位經歷戰爭雖少的潘叔,在西涼這般渾濁的水中,已經掌握了局勢,即使是西涼知府唐崇山,也不得不與他合作。

    小而堅的西涼府,將會震驚整個西域。

    潘美也是雄心壯志,封伯封侯,就是這一戰,這是他的機會,夢寐以求的機會。

    這一刻即將到來,太美好了。

    大唐重返西域,他並不怎麼在意,但這伴隨著他的功勛,就足以讓他豁出全力了。

    “繼隆,皇帝說過,伯爵之位,減等到驍勇校尉,就不再減了,直接石子是吧!”

    “沒錯!”李繼隆點頭道。

    “這比之前幾朝好多了,能襲爵,咱們就努力一把,賺個與國同休。”

    “年入百石的校尉,能夠後世的敗家子,留個口糧不是?”

    李繼隆也不由得暢想起來,他父親李處耘也是大批發的子爵,他繼承就是男爵,兒子就是校尉,然後沒了——

    我也得努力,不然仗都快打沒了。

    ……

    西北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整個中原,卻飛快地從戰亂中復甦,生產力不斷地發展。

    例如,在鋼鐵上,雖然九成的鐵,都用于軍械制造,但僅存的一成,仍舊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李嘉統一全國後,轉運使司自然也就統一了全國的稅收,而銅鐵繼續專營,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由此,數年來整理,終于得出來一個比較精確的鐵產量——五百余萬斤。

    按照粗略的兩千斤為一噸,就是兩千五百噸。

    而民營鐵礦,則繼承了前唐的兩成賦稅。

    五百萬斤,按照鎧甲三十斤來算,就是二十萬件。

    屬實不算太多,但比前唐又多了一大截。

    無他,實在是軍閥割據,鐵礦開采量不斷上升,還有為了收割財富,爭相鍛造鐵錢。

    這樣極大的促進了鐵產量的爆發。

    前唐元和年間,只有兩百萬斤而已。

    五十萬斤的生鐵,鍛造農具,也不過是一二十萬把罷了。

    但,這也對生產力有了極大的促進,畢竟以前鐵都為軍隊服務的。

    鐵產量最多的,反而是缺銅的蜀地,也就是西川,巴東,興元三府。

    由于缺銅,幾代蜀王鍛造了不少的鐵錢,鐵產量大增,冠絕全國。

    “這樣的產量不行啊!”

    皇帝看著轉運使司的奏疏,不由得對胡賓王說道︰“今後幾年,用兵的地方很多,替換的器械,以及農具,都得用啊!”

    “士農工商,以農為本,不可不凶之。”

    忙完了南征北戰的十年,李嘉終于能喘口氣,發展一下精力了,首先的目標,自然就是手工業。

    手工業中,采礦業,則是重中之重。

    銅礦可以造錢,鐵礦可以增加軍隊戰斗力,促進生產力發展。

    “少府這邊,有多少鐵礦?”

    “陛下,小型鐵礦售盡,只有一些大鐵礦留在手中,年產生鐵百萬斤。”

    李安國輕聲匯報道,他這個少府妻正卿,出現的時間有點少了。

    胡賓王聞言,瞳孔一縮,好家伙,少府竟然擁有整個天下兩成的產量。

    也就是說,年產是六百萬斤鐵。

    “少府寺這邊,主要是石碌鐵礦,雖然產量大,但成本高,用鐵依舊不足,無論是造船,還是其他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鐵,暫時不能挪用。”

    “是!”胡賓王點頭。

    皇帝都這樣說,他能如何?

    “轉運使司衙門,盡可能地提升鐵礦產量,如農之曲轅犁,以及筒車,重視技藝,事倍功半。”

    李嘉普及著技術的重要性,對于礦產,以及煉鐵來說,技術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像是宋朝,鐵產量不過數百萬斤,而到了明朝,由于不禁私礦,且稅低廉,導致鋼鐵產量爆增到了三千萬斤。

    到了嘉靖年間,甚至超過了億斤。

    像是高爐技術,活塞式鼓風機,等等,都是民營鐵廠創造普及的。

    “類如高爐,鼓風機等技藝,要多多獎賞,莫要吝嗇。”

    “諾!”胡賓王點頭應下,關于政績,他倒是頗為認真。

    “鐵聊完了,那銅礦呢?”

    皇帝眯著眼楮,問道︰“銅、金、銀,此三者是錢幣,全國百姓都能接受,多增產一些,也能緩解錢荒。”

    “陛下,全國各地,金銀甚少,銅礦枯竭,也只有金山島,才能大規模的產量。”

    說到這,胡賓王不由得述說道︰“商稅交錢,雖然錢票盛行,但依舊喜愛銅錢,銀幣,去年轉運使司收到的錢票,不足十萬貫。”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