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凱爾特人的逆襲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造神插件 | 作者︰爵語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太陽西斜,天色漸近黃昏。www.biquge001.com

    拉著長長的影子,數萬人的羅馬軍團出現在城鎮的北郊。

    貝爾法斯特的人們翹首以盼了一天,遠遠的看見北邊出現大量的人影,迫不及待的發出了勝利的歡呼,一時間,貝爾法斯特似乎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但,現實總是那麼的缺乏營養,極其的骨感。

    幾個眼楮好使的凱爾特人率先發現不對,正在接近的隊伍並不是所謂凱旋歸來的凱爾特戰士,而是高舉著鷹旗的羅馬侵略者!

    貝爾法斯特歡樂的氣氛,瞬間轉變成冰冷,而後是恐懼。

    缺了特華德這個部落首領,人們茫然失措、四處奔走,男人四處找武器,女人拖著小孩往屋子里竄。一切都是徒勞,基本沒有太多反抗,貝爾法斯特就落入了王軍的手中;沒有人跑的掉,奧塔的幾千弓騎兵把所有企圖逃跑的人都給逮了回來。

    因為貝爾法斯特的地理位置不錯,王軍暫時停下了向愛爾蘭南部進軍的動作;維勒瑞斯帶著步兵、雜役兵變身為建築工,建設軍寨、修造軍港,而王軍則帶著奧塔騎兵軍團,從貝爾法斯特為東端,直接打到西端的斯萊戈,並將兩地以北的區域全部掃蕩了一通。

    現在王軍控制的區域,相當于後世的北愛爾蘭,只是西北部多佔了些地方,譬如說萊特肯尼區域,而南部則少了些區域;從面積上來看,幾乎一致。

    征服的過程是充滿著血腥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幾萬凱爾特青壯陸續消失在這片土地上,而納入羅馬帝國管轄下的愛爾蘭人口總數達到了近二十幾萬,只是老人、女人和小孩所佔的比例很大。

    為減少殺戮,王軍試過招降,但凱爾特人的反應卻讓他很無奈。

    難道凱爾特人個個都寧死不降?

    不,恰恰相反,他們投降後,遠比不列顛北部的那些皮克特人要乖的多,很好管理;不少活下來的青壯,甚至願意參加羅馬軍隊,對著其他部落的凱爾特人舉起屠刀。

    只是,這一切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王軍先把他們部落的戰士殺掉一大半……

    這算什麼?

    犯賤?

    從本質上看,王軍的思想依舊是21世紀的思想,有時候看古代的事確實很難理解;副指揮官維勒瑞斯和其他幾個將軍反而處之泰然,覺得這很正常。

    勝而驕,敗而餒,這是凱爾特人的通病;用第二軍團將軍克拉克的話來說,好好說話他們不愛听,非要你往死里打他們一頓,這就老實了。

    此外,部落觀念深入凱爾特人的內心;對他們來說,部落就是家和國家的結合體;部落和部落之間的關系,相當與一個家庭式國家和另一個家庭式國家的關系;只要投降後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部落的利益,干啥都行。

    克拉克的麾下多了兩個步兵大隊,全部都是由凱爾特人組成的;因為他們的組織姓太差,所以自組建以來,天天在練習隊列和戰陣配合。

    貝爾法斯特往南300公里,是整個愛爾蘭最大的城鎮埃布拉納,同時也是愛爾蘭最強大的巴巴泰部落的聖地。在愛爾蘭大陸上,沒有哪個部落敢于挑戰巴巴泰部落的威嚴,更沒有人敢于不尊重巴巴泰部落的首領杜卡魯。

    巴巴泰部落人口有二十余萬人,驍勇善戰的青壯近2萬,而愛爾蘭一般的部落能有幾千個戰士就很牛鼻了,這也是沒有人敢于挑戰巴巴泰部落的原因之一。

    杜卡魯,不僅僅是巴巴泰部落的首領,更是愛爾蘭的傳奇,是這塊大陸的智者;無論哪個部落的人,談到杜卡魯都非常的尊敬,據說,杜卡魯年輕時候曾經到過大海東邊的不列顛、高盧等地方,吃過很多苦,參加過很多大規模的戰爭。

    當然,傳說這東西,總是需要一些具體的例證才能夠變的更加有說服力,更加有傳播力。

    杜卡魯去海外的真正經歷,沒有第二個人真正了解,但是杜卡魯在愛爾蘭的作為,都在人們的眼皮底下,看的明明白白。

    杜卡魯返回愛爾蘭後,一手把當時人口不過數千的巴巴泰部落發展到今天愛爾蘭人口最多的部落;三十二年前,杜卡魯帶著還很弱小的巴巴泰部落,陸續擊敗了當時愛爾蘭幾個以殘暴好殺為名的大型部落,一舉奠定了巴巴泰部落在愛爾蘭大陸上的霸主地位。但是,杜卡魯並沒有乘機消滅其他的部落勢力,反而大力推動各部落間相互交好、平息連綿數百年的戰亂;愛爾蘭今天的平穩局面,完全是杜卡魯一手主導的。

    一大籮筐的功績加上無人真正知曉的神秘傳說,成就了杜卡魯被尊稱為愛爾蘭智者、善者、勇者的三重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說,杜卡魯已經是凱爾特人的無冕之王,早已經超出了巴巴泰部落首領的範疇。

    公元183年8月31曰,除了被羅馬人控制的區域外,愛爾蘭大陸上所有的部落首領雲集

    埃布拉納(後世的都柏林)。

    60歲的杜卡魯,在一大堆部落首領的眼中,似乎只有50歲上下;消瘦但高大的身軀,依然氣勢逼人,而大海一般碧藍的眼楮,充滿著智慧。

    只有杜卡魯明白,自己真的老了,容易感到疲憊,視力也明顯下降;曾經強健有力的臂膀,現在只有松弛的肌肉,也許,自己很快就要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途了。

    眼看著愛爾蘭越來越安定,只要挑選好部落的新首領,杜卡魯就可以開始安享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光了;但現在,羅馬人突然強勢入侵,把一切都給攪亂了。

    會議的內容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杜卡魯說,其他部落的首領听;也許是其他部落首領沒人敢在杜卡魯面前亂蹦,也許是這些首領壓根就沒有啥好辦法,總之這個漫長的會議,從頭到尾都沒有誰對杜卡魯的話有半點異議。

    杜卡魯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沒法生育,年輕時的歷險給了自己很多知識,但卻傷害了身體;今天看到會議上其他部落首領只听自己說,沒有任何意見,杜卡魯一點也不感到自豪,相反,他很不滿意、非常擔憂。

    鑒于擔憂,杜卡魯最後決定,調集整個愛爾蘭的力量,趁著羅馬人立足未穩,全線出擊,把敵人全部趕下海去;杜卡魯覺得自己時間不多了,若不能盡快解決這次的危機,恐怕愛爾蘭就完了。

    王軍並不知道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向遠征軍襲來,此刻他正在貝爾法斯特煩惱兵力不足的問題。

    通過投降的凱爾特人,王軍等人知道愛爾蘭征服之戰的最大敵人就是巴巴泰部落;無論是為了能夠盡快回家,還是為了避免給敵人太多時間準備,王軍早就想帶著人馬殺到埃布拉納去了。

    但是愛爾蘭局勢不同于不列顛,首先是兵力上不不夠用,雖然不列顛北方征服戰役中,第一軍團從頭至尾沒有參戰過,但至少起到了鎮守哈德良長城的作用,確保了後方無憂。現在第三軍團駐守不列顛北部的幾個戰略要地上,協助當地官員同化甦格蘭人和皮克特人;而第一軍團除了部分留守在哈德良長城之外,余部分布在不列顛南部各重要城鎮,雖然南部已經同化的七七八八的,但還是需要保持著軍事存在。

    王軍帶著現有的人馬繼續向南打,誰來鎮守已經打下的愛爾蘭北部?留下克拉克的第二軍團麼?

    愛爾蘭不同不列顛,茫茫的原野,基本無險可守,留下第二軍團,守好貝爾法斯特這一個地方還可以,但整個北部……

    再把第四軍團也留下?

    這樣防守問題基本過得去,但就帶上一個5000人馬的騎兵軍團,似乎太冒險了點。

    頭大如斗,這是此刻王軍的真實寫照。

    維勒瑞斯建議王軍向國內申請援兵,或者逐年往南修築要塞,慢慢向南方蠶食;反正勝利是必然的,多點時間也無妨。

    他們不會知道,王軍可是急著要回家,要回現實世界的家。

    申請援兵?

    馬克西姆斯皇帝現在正在帝國北方和曰耳曼人打的昏天黑地的,哪有援兵給你!

    國內兵源是很多,但養兵是要錢的,要很多很多錢的;況且,即使馬克西姆斯還有這份財力,組建新軍團,再趕到愛爾蘭,那至少也要到明年才能抵達。

    往南方修要塞?

    橫貫愛爾蘭大陸,由東到西建設一溜間隔半公里的要塞,之後向南推進幾里路,再建一溜要塞;以此類推,一直建到南部海邊,反抗者要麼下海喂魚,要麼主動攻打要塞……

    你妹哦!

    這要建到猴年馬月啊?

    王軍突然很想把自己的副指揮官維勒瑞斯踢到另一個世界去干維穩辦主任,太求穩了。

    升任第四軍團將軍的亞利克斯倒是給了個好點的辦法,讓第二軍團鎮守貝爾法斯特,第四軍團沿著東部沿海區域一直向南推進,而騎兵軍團則直接插入愛爾蘭南部區域,四處出擊,發現小部落就掃蕩,發現大部落就襲擾。

    王軍覺得這個辦法非常值得一試,雖然當中依然有不小的風險。

    世事難料。

    正當王軍收縮兵力、厲兵秣馬準備實施亞利克斯的計劃之時,杜卡魯他們先發制人了。

    時間,9月15曰晚。

    地點,貝爾法斯特城鎮,羅馬佔領軍指揮官大帳。

    人物,羅馬第九集團軍指揮官王軍、副指揮官維勒瑞斯、第二軍團將軍克拉克、第四軍團將軍亞利克斯、騎兵軍團將軍奧塔,外加三個軍團的預備副將。

    近兩天,王軍完成了全面收縮兵力的行動,暫時的放棄了對整個愛爾蘭北部區域的軍事控制;今夜正組織將軍們討論南征計劃的最後細節,明天天一亮就進行大隊長以上級別的南征擴大會議,下達命令、分派任務,之後,大軍開拔。

    也許幸運女神和王軍有那麼一腿,讓只從網上學了點皮毛軍事知識的王軍,穿越到了公元2世紀這個特別的時代,否則,今天夜里,王軍吃不了,還得兜著走。

    公元2世紀,是宅男宅女們很難生存的時代。

    這個時代,通訊基本靠吼;

    這個時代,照明基本靠火;

    這個時代,治安基本靠狗;

    這個時代,交通基本靠馬。

    杜卡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因為自己帶給愛爾蘭幾十年和平,結果導致很多部落的戰士已經不知道如何打仗了,甚至連夜襲的常識都搞不明白;實際上除了杜卡魯自己的巴巴泰部落戰士還能得到一些戰爭知識以外,其他部落的戰士們只會明刀明槍的對砍,簡單點說,就是會打群架而已。話又說回來,杜卡魯在年輕時候學到的軍事知識,大部分來之于正在崛起的羅馬,不考慮當時杜卡魯能學到多少,即便他全都學到了,那也是近四十年前的知識了。

    大多數的部落,打著火把行軍,形成了一條條浩浩蕩蕩的火龍;帶著狗狗開道,大家一高興還安排豎琴伴奏。

    巴巴泰部落的戰士表現的更有“素質”,沒有帶狗狗,也沒有在行軍時擺弄豎琴,但是……他們也打著火把。

    這還是夜襲麼?

    這簡直就是明火執仗!

    也許,凱爾特人的戰爭水平,還停留在帶頭大哥組織小弟打群架的時代。

    ;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