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2712章 二论书山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赤心巡天 | 作者:情何以甚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2712章 二论书山

    一论天下台,二论书山!

    这是古今都无的登圣路,横绝史书的论道行。www.399xs.com

    姜望并没有预期要和子先生对上,但要“魁于绝巅”,自然是“来者皆来”,没有挑拣对手的道理。要论“超脱之下无敌者”,退一步,让半分,都不算。

    “天下有‘儒’字,德扬万古,现世显学。世间有名‘书山’者,是人间绝巅!”

    “今日子先生坐而论道,请姜望于此言魁——”

    姜望双手扶膝,轻轻低头为礼:“姜某……不能辞也。”

    现世山河壮阔,各大名山竞艳其姿,数不胜数。但能够与书山相提并论的,可能也就玉京山、天刑崖、须弥山。

    于名于势,举世难匹。

    姜望今日若能魁于书山之巅,将是不输于原天神蹦跳玉京山的壮举——

    当然或者没有人认为那是壮举。

    颜生早早地来到了树台边缘,白歌笑、姚甫、陈朴等相继进来,一会儿工夫,照悟禅师、福允钦等也走了进来……都有些沉默。

    无论亲近与否,见朝阳横空,总不免感怀。

    这巍似高原的树台,成了新的天下台。

    黄河登圣的姜望和人间封圣的子先生,在这里做绝巅的魁决。

    可惜观众不多,只有台下寥寥几尊真君。

    但等结果的人,天下都是。

    天下台那边自然也通过各种路子得知了书山上的最新消息,但无法再以乾天镜观照。子先生不是燕春回,不愿意让人观摩他的道……纵霸国天子,也只能静等最后的答案。

    观河台上人似蚁。

    闾丘文月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做纸上诗。并不在离开观河台的人身上投入太多注意,只以观河台为长卷,不时落笔勾画。

    鲍玄镜和宫维章的魁决还在继续,整座演武台已经铺满了阵纹,唯余他们所斗的一角。古老的道文更是蔓延在六合之柱外,攀游观河台,写成一篇约书。

    观者隐有所见,其字曰“太虚垂象,本育烝民;玄门立教,乃求渡厄……”

    万古文字传其道,仓颉一笔开民智。

    古今不相见的人,通过文字能相知。

    书山之巅,子先生双手一张,自然有平地而起的铁画银钩,文华瀑流。他的书法是当世一绝,质朴归真,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

    见字成道,其曰:“山河无话,谁凭白章;岁月有言,只借青简——”

    其中飞出一个大字,名之曰“天”!

    好一幅字!

    墨浓如夜,锋起成山。

    横而无尽,撇捺无边。

    当它显现,天海奔流,浪潮万顷。一朵朵浪花是一篇篇文章,写的是英雄末路,烈士悲歌,天不假年。

    一篇篇千古雄文,交织成天幕,覆向广阔无边的人间。

    天之倒倾为朱笔,尽是人间无力事。

    “古往今来英雄气短,多有天命不眷,人事难成。故为此言,诚可叹也!”子先生慨声而吁!

    这位儒家圣人,并非天人,却晓天道之理。

    一字掀即有天幕落,要以此裹尸,终结英雄长旅——

    当然这只能算是一个问候,是君子拔剑前的致礼。

    这一卷雄文天幕当然煊赫,却不可能对姜望起到作用。世上或有人能跟今天的镇河真君较论天道,但那五指之数里,并不包括枯坐书山的子先生。

    先礼后兵,君子之风。

    姜望好歹曾在东国为公侯,礼仪上并不欠缺。行过礼后,在抬头的那一刻,便也抬起剑指。

    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是剑指上抬的过程,山为其开,水为其分——这道倾覆下来的雄文天幕,就被撕裂了。

    古今英雄故事,散为漫天的碎字,如雪而化。

    像是撕破一张纸,吹断一根发。天幕竟成裂帛两片,继而散为云影。

    这风轻云淡的一剑,也是见礼。彼此交换了认知,确立了边界。

    在这一指之后,真正的战斗才开始。

    褐如铁铸的树台,年轮转如命轮。

    雄文天幕撕开后,又是一重天。仍然广阔无边,但并非现世。

    道与天齐的姜真君,被暂且隔绝了天道之力。他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掌控天道。

    树台也非树台,先生不在眼前。

    此身在一私塾,嗅得墨香,见得文华,五感醺然。

    汹涌文气如云而举,琅琅书声似击玉之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姜望身下所坐,已是一方凳,身前所横,正是一长桌。

    身周左右都是年幼的蒙童,个个摇头晃脑,诵念经典。但都像是隔着雾镜,看不分明。雾里花,仍绰约,镜中人,忽已远。

    他低下头来——桌上摊开一本书,上面写着字,明明个个都认得,连在一起就糊涂,越看越头晕。

    姜望心有明悟——原是借身之感!

    自忖此刻所感受的这孩子,应该不是自己。想他姜某人虽然不是特别爱读书,儿时谈不上什么学问的基础,但因为本身的勤勉,在有条件后也是手不释卷,各家经典都读过。虽然不是读书的天才,也谈不上愚笨,多读几遍,多请教几人,总能有些收获……

    何至于现在这样懵懂?

    只要是他接触过的、有些交情的,哪个没有被他追着提问?甭管是世家公子,还是什么宗师!

    也别管问题问得是不是太简单,我考考你教不教得好!

    等到在他的感知里,自己的手已经不受控制地拿起笔来,按着宣纸写字,歪歪扭扭地留痕。

    他笑了:“子先生倘若要和我较量书法,我无以称魁。”

    姜望已经看清楚了这个时间片段本质,明白这是斑驳岁月里的某一道年轮。

    一瞬间就夺回天道。

    子先生的考题或许在纸上,或许是文章,或许是字,但他的答案写在这个世界的天道里!

    在他知世知时的这一刻,宣纸上的蒙童涂鸦,就变得清晰,形成两道深邃的痕迹。他看到帖上写的是——“玉山”。

    字虽歪扭稚拙,却灵性天成,呼之欲出,正在写字的这孩子,长大之后必是书法名家。只不知是哪个人的人生故事。或许就是子先生?

    玉山是个什么地方?亦或是什么代指?

    “呵呵……”正在写字的蒙童,低声笑了起来:“姜君谦虚了,你在白日碑上的刻字,可是筋骨皆备,意气纵横!”

    姜望饶有兴致地问:“这是什么意海法术?”

    他很好奇,以他如今的仙念强度,子先生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他的意识,修改他的感知,将他置于这方年轮。

    支撑这份好奇的,是他反掌握天道的从容。是他磅礴无复,接天海连长河的潜意识海。

    在这种层次的战斗里,犹可闲看风景!

    蒙童笑道:“君可知黄叶帖?”

    “兵仙征返,见黄叶枯落,遂成旸国第一书。有志于字者,何能不知?”姜望尽量云淡风轻:“原帖在我手上。”

    蒙童‘噢’了一声:“杨镇是跟我学的字。”

    姜望不说话了。

    今天也不是聊书法来的。

    蒙童继续道:“我是看你行笔之间有几分相似,但未得其神,不能确定,故有此问——”

    轰轰轰!

    浪潮咆来忽如龙。

    惊涛骇浪撞进此间来,冲书桌,溃方凳,将那读书的人影都撞碎。掀翻此世也!

    潜意之海,广阔无边,姜望独行海面。

    他负手而立:“先生莫要说书法了,讲得浅了你不尽兴,讲得深了我不懂——咱们来个痛快,如何?”

    子先生的笑声在海水中荡漾:“姜君真是快意人!此般朝气,令我艳羡——便试剑!”

    比言语更直接的是动作,姜望抬步而行,立刻履水如镜,整个潜意识海,自此寸澜不生!

    子先生的声音受此压迫,也有几分失真:“余幼时鲁钝,有志于学,然而书不成文,读不成章,师长都以为朽木,遗我束脩于晚桑……幸得一老叟,每日授一字,为我开蒙。”

    镜水之上,立起一孺童,手提木剑,面带微笑:“原来我非愚鲁,是生而见真,被那些无用之文字,迷惑了眼睛。是庸人不够教我,而以我为庸。”

    “往后我每思幼时,有教无类,不怠贤愚。”

    这孺童抬起木剑,发起决斗的邀请:“姜真君剑魁天下,试此孺子剑。”

    冥冥之中,有如此清晰的感受——

    年轮五转,过则不入。

    竟只能孺子对孺子!

    并非是以现在的觉知,驾驭五岁的身体。而是只能以五岁时的那个姜望来对决,

    子先生的力量神乎其神,好像百无禁忌,可以在任何秩序里存在,还能在其中切分……建立自己的秩序。

    就像这片潜意之海,明明被姜望的意志掌控,他也能自在地游走其间,并建立特别的决斗规则。

    这种力量关乎于“礼”,也关乎于“矩”。

    姜望微微抬眸。

    凡于斗剑,无所不应。

    哗啦啦!

    天空仿佛河流涌动。

    有一个跌落水中的孩童,一路下坠,跌到了海面上。

    这孩子爬起来,手上也抓着木剑,一脸倔强,微微抿唇。

    正是儿时落水的小姜望。

    “我幼时少读字,不解书,多看画,辨药材……但却是握着剑长大的。”小姜望笑道。

    “剑也无名,我父削之。”

    就此涉水而前,纵剑相斗。

    镜水无波,两小儿戏。

    “所谓字如其人,非以见品性,是以之见恒心。”子先生的声音道:“所谓观剑而知人,是于死生之地,见真性如何——今与汝决,试问剑魁。”

    姜望拔身如水上松,剑气纵横,亭亭如盖:“我与先生坐而论道,就论出剑魁来,想来司阁主很难认可。”

    子先生笑了笑:“官长青也曾求剑拜山。你若赢我,司玉安必无异议。”

    姜望终于明白,什么叫岁月长久。

    儒家这位圣人,端坐书山之巅,从古老的年月到如今,也不知落了多少颗子。从兵仙杨镇,到失落祸水的剑阁官长青……

    天下兴亡,史书翻页,不过是他一杯热茶,半盏晨昏。

    心下暗惊,却只是笑道:“应无明议,当于腹诽!”

    子先生也哈哈大笑。

    镜水之上,又立起一少年:“余十四,已知学无涯。初见血,江海藏锋。自以为天下之大,当魁少年。”

    其人手中提剑,而年轮十四转。

    姜望负手不动,只自眸光中,走出一个十四岁少年——

    那年他刚刚考进枫林城道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外院弟子。

    那年他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十四岁眉清目秀的少年,没有说任何话,只是提着剑往前。

    这一年的他,没有太长远的理想,只知道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就像他答应了父亲,一定要考进道院。

    镜海之上,又一霎光转,落成了九座光门。

    年轮在这一刻并不体现,门楣上清楚地刻写着不同的境界——

    游脉,周天,通天,腾龙,内府,外楼,神临,洞真,衍道。

    “与君斗剑十一场,入此门中,生死不论。”

    加上五岁场和十四岁场,子先生同时开启了十一场斗剑!

    这是要与姜望决于现在,也斗于过往。

    一生道途分高低!

    姜望只是笑:“为何超凡之后,此般战场,不再以年龄分界?”

    “因为二十三岁之后的姜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同龄争锋——即便世尊再世,儒祖苏醒。”

    “实言悦君之耳,叫我赧颜!”

    子先生的声音也在笑:“但我既然能够制定规则,肯定要为自己找一些赢面。”

    “割门而出,自是手段。搭起高台,本即良方。”姜望抬步往前:“便如先生所愿。”

    他每往前一步,在他的身体里就走出一人。

    青涩的姜望,白发的姜望,风尘仆仆的姜望,崭露头角的姜望,意气风发的姜望,光彩照人的姜望……

    尽入门中。

    最后只剩衍道境界的姜望自己,将负后的手,拿到身前,拿起了薄如蝉翼的薄幸郎……轻轻推开了门。

    门后也是一片海。

    并非意海,倒像是学海。

    但与现今镇在祸水的学海又有不同……

    若说学海是古往今来无数儒生的智慧体现。眼前这文气汹涌之海,则有一以贯之的灵光存在,乃一人之文心!

    旧色儒衫的子先生,便坐在这片文海中间,笑眼看着姜望:“活得久了,书读得多了,就稍微懂得多一些,不敢比天骄少年。”

    自以文海为学海,意成小洞天!

    姜望佩服不已。

    他佩服的并非这般力量,而是这等学问。

    他是苦读而有积累,一直都在努力弥补早年不足,很明白学成如此,要下多少苦功。

    子先生投入的岂止是年月?

    “若比背书,我已输了!”

    姜望笑着提剑而前。

    但这毕竟不是比学问。

    他不管前面的十场如何,这一场他必魁胜。

    坐于文海的子先生,也笑着提起一柄文气所铸的剑。

    刺——啦!!!

    子先生惊讶抬头——

    这片文海被刺破,天隙开来如天门。

    灿烂的金光之中,自此门后,走出一尊金冠金发金眉金眸的姜望!此尊面色淡漠,眸如镜恒,白色天火绕霜披,在空中招展,身成金性如永恒,于此世为尊。

    天海为其开拓,文海为其涌波。

    古往今来无此真,登于绝顶再绝顶,其乃天道剑仙!!

    就是这一句对话的工夫……

    洞真之门,已堪破!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