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842章 合作共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红楼琏二爷 |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荣公此言当真?”

    幽静的书房内,五十多岁的周延儒,老眼中透射出精光。www.biquge85.com

    他周家从他爷爷开始,就是朝廷钦点的盐商。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周家在他手里已经达到顶峰,手中掌握的财富早已不能用车船来计。

    但他知道只有富贵没有权势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在他的百般努力之下,他搭上了当朝太子的线。

    可不是像被贾琏端了的盐商王家那般,只是把银子送进了太子府。

    他可是得到过太子的亲自接见的。

    自从见了太子,被其礼遇之后,他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欲图搏个从龙之功!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不想大半个月之前,他人在家中坐,忽闻“太子谋逆,兵败身亡”,当场差点吓死。

    多番打听仍不安心,这才打点手段,亲自上京来探明情况。

    “本公何须骗你。”贾琏面色略带不悦。

    周延儒忙道:“荣公恕罪,实在是内情太过惊骇,小人一时不能保持镇定,还望荣公莫怪。”

    贾琏摆了摆手。

    一般的大商人或许不值得贾琏多费口舌,但是大到周家这个程度的,用处多着呢。

    见其对自己十分恭敬,贾琏忽然想到自己手里的一件大事,便问道:“不知道周会长,对于海禁如何看?”

    “这……”

    周延儒一时不知道贾琏何意。

    海禁是国策,莫非是朝廷知道了他们这些豪商暗中派船出海,所以要打击他们?

    “回荣公,海禁乃是我朝严令,既可以有效防止倭寇的泛滥,也能杜绝沿海百姓大肆出海行商,保持稳定的农耕,实是利国利民之国策……”

    周延儒很保守的说道。至于什么阻断百姓和海外诸国的交流,利于上层统治这种话他可不敢乱讲。

    “身为大商人,有这般短浅的见识,你令本公很失望。”

    贾琏似乎没看出周延儒的藏拙,教训一句之后道:

    “实不相瞒,当今陛下有意开海,加强与海外诸国的交流发展。

    蒙陛下圣恩,本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奉旨在天津卫新筑军港,监造新式战船,改革水师,提高水师海战能力,以待开海之后,保护我朝渔民、商户出海经营的正当权益。”

    一听这话,周延儒和其他人一样,露出吃惊之色。

    但他内心却比旁人更加掀起滔天巨浪。

    作为江南巨商,世上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清楚海外的利益有多么巨大!

    若是朝廷明令开海禁,他几乎可以想象,那些沿海的巨商大贾为了争夺海外的利益,会有多么疯狂。

    周延儒虽然没说话,但是仅从他的面容贾琏就知道,这个商人知道开海的好处。

    于是继续道:“本公在天津卫建成一座造船厂,雇了数千民工,日月不歇的建造战船。

    如今的天津卫水师,已经有新、旧大小战船数百艘。

    但本公的目标绝不止于此。

    本公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让我大魏水师,能够称雄于海上,让海外诸国,闻声臣服。”

    贾琏说的很平静,周延儒却听得心潮澎湃。

    若是朝廷能够强大慑服海外诸国,可以想象,到时候大魏的商人们,会对出海行商,有多么的趋之若鹜!

    与此同时,他开始疑惑,贾琏好端端与他说这些做什么?

    贾琏也没让他等太久,随即道:“如今朝局新定,国库暂无能力支持我大肆发展水师基业。

    于是本公联系了许多天津卫的富商大贾,让他们出资,支持天津造船厂的发展。

    本公给他们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纯属投资。

    本公以朝廷的名义,向他们借贷资金,以十年为限,承诺往后每年,给他们一成的借贷利息。

    十年之后,所有本金和利息如数偿还。

    第二便是参资入股。

    本公让他们携资产入股天津造船厂,按出资与朝廷共同持有股权。

    并且从明年开始,天津造船厂建造的船只,不再无偿供给朝廷或者水师,而是对朝廷和民间出售。

    届时,所赚取的利润,由所有的持股人,按股分每年分红。”

    这个时代商业已经较为发达,很多民间商人,都会合伙做生意。

    因此像这样简单的划分股份,按股份分红的概念,商人们大多数都是懂的。

    果然,周延儒听了贾琏这番话,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和利益得失。

    贾琏也不催促。

    宁康帝因为裤兜里紧张,所以削减了对他的财政支持,但是于此同时,也给他足够的自主权。

    可以说,只要他不要钱,他提出的不过分的政策支持,宁康帝都会答应。

    过了一会儿,周延儒抬头道:“投入资金,支持我朝水师的建设发展,我辈义不容辞。

    小人只是好奇,荣公为何要定下十年为限?”

    贾琏淡然道:“十年之后,朝廷定然不缺钱,自然不必再用如此高的利息借用民间资金。”

    周延儒暗暗咋舌。

    他就说这每年一成的利息也太高了,就比如他若是现在投入一百万,十年之后就能翻倍不说。

    若是不定期限,他这一百万两,每年都是十万两的纯利息。

    只要朝廷不败,岂不是就可以保子孙万代之富贵?

    想了想,他站起身道:“启禀荣公,小人祖孙三代经营盐业,倒是薄有家资。

    若是荣公所言为真,小人愿出资五十万两入股天津造船厂,支持朝廷水师事业的发展!”

    周延儒之所以这般容易就下定决心投资,非为赚钱,而是为了贾琏这个人。

    说实话,他此番入京,其实是想要看看是否有机会改换门庭,投入三皇子的麾下。

    他和其他人一样,觉得太子若是死了,将来必定是三皇子上位。

    但是入京之后他才发现,三皇子竟然已经被皇帝幽禁在王府中。

    他惊疑之下,细细打听,方才知道一些辛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有过教训的他,不敢再随意下注。

    同时他也在这些日子,知道了许多关于贾琏的消息,知道他是太上皇的皇孙,还是铁网山之变的参与者。

    正好他与贾琏有些“交情”,这才携重礼前来拜访。

    眼下贾琏既然提出这件事,显然是有所求,他当然乐意于拿出一些态度来。

    而且……

    贾琏见周延儒答应的如此痛快,也是略感意外的道:“哦,你确定是入股,而不是借贷?要知道,那些天津卫的商户们,可基本都是选择的借贷给朝廷。”

    周延儒笑了笑:“小人相信朝廷,更相信荣公。”

    贾琏就不再说什么。在这个富人们喜欢把银子埋在地下,到钱庄存钱通常没有利息不说,反倒要给存储费用的时代,一年百分之十的单利,确实是很高很高。

    但他这不过是千金买马骨。

    朝廷给商人们借钱,最大的就是信任问题。

    毕竟商人弱势,一但朝廷使诈耍赖,商人就会吃闷亏,血本无归。

    这也是很多商人不敢借钱给官方的原因。

    贾琏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只要他将来按期定时的支付利息,获得商人们的信任,那么将来他再做别的事,必定有大批商人赶着来投资。

    “另外,小人也有一个请求。”

    “哦?你说。”

    周延儒神色变得郑重且小心:“小人毕竟是扬州盐行会长,根基家底也都在江南。

    然而小人听闻荣公之言后,深觉将来海外有巨大的利润可图。

    因此小人斗胆,想要在回去之后,联合江南的各大商行,在南边也建造一个类似天津造船厂一样的船厂……”

    贾琏笑道:“你若是能够办成,不论是对朝廷还是整个大魏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周延儒心内松了一口气,立马道:“如此,不知道荣公可否准许小人,派人到天津造船厂,学习一些造船的工艺和技术?”

    说着,似乎怕贾琏误会,他继续道:“毕竟小人也想为朝廷出一番力气,也想我们的造船厂,有能够为朝廷造船的能力。

    如此将来倘若朝廷有需要,我们也是可以替朝廷效力的。”

    贾琏摆手打断了周延儒的解释,直接道:“自无不可。”

    正如他在南书房所说的那般,一人之力终究有限。

    他再牛逼,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让大魏的海上力量强到无可匹敌。

    而若是让周延儒作为表率,吸引大批民间资金参与到这番事业中来,定能让这个时间大大的缩短。

    他未来的目标,必定是进入中枢执掌大局,不可能一直奋斗在第一线。

    “本公不但允许你带人去天津造船厂考察技术,还可以做主将一些普通战船的建造技术,无偿捐赠于你。

    甚至你要是愿意的话,本公还可以替你上书,让你获得朝廷的支持,将来以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建造大型战船。

    不过你也得有心理准备,那样的话,朝廷必定要在其中参资入股。”

    周延儒大喜,立即拜道:“如此,就多谢荣公了。”

    他开始想要兴建船厂,只是因为听到贾琏说未来必开海禁。

    他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开海之后,必定有大量的商人出海攫取利益。

    想要出海,就必定要有可以抗住海上风浪的大船。

    而他提前布局,到时候单就卖船这一点,就能够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他也知道,海外并不太平。

    他们决不能完全等着朝廷的保护,必须要有自己的海上自卫力量。

    因此哪怕不能建造像朝廷那样的大型战船,一些小的战船,在出海的商队中也必须要配备。

    而今贾琏既然肯出面,让官方给他们背书,他更加有把握拉拢到其他人入伙了。

    至于朝廷入股,只要不太过分,他求之不得。

    那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建造大型战船,甚至可以不必再担风险出海,只在家里卖船就足以在开海之后分到足够的利益。

    就相关事宜讨论了半个时辰,见贾琏身上露出疲态,周延儒方才约定好去天津卫的日期,然后起身告辞。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