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不對,魏氏訓練新軍的時間比智氏早得多,他們老早就在建設重步兵,甚至都將戰車給舍棄了。
www.399xs.com
不過,魏駒說的魏氏新軍並不是早在建設的重步兵。
晉國內戰期間,魏氏動用自家那支重步兵的次數很少,後面打中山國就更不合適了。
中山國有平原, 大多數交戰爆發在山林,把重步兵拉過去找罪受嗎?
晉國最先訓練新軍的家族並不是魏氏,其實是 氏,後來被智氏和範氏瓜分了絕大多數,對範氏的加強或許沒有那麼明顯,智氏得到 氏的建設成果則是極大的加強家族戰斗力。
智氏的“潮水攻勢”就是從 氏那里得手。這種攻擊形態一直到近現代還在使用, 腳盆雞取名叫豬突戰術。
訓練新軍期間,智瑤都無法將得之 氏的戰術戰法抹掉, 乃至于需要進行契合。
大家覺得魏氏先搞新軍,說白了就是魏氏活到最後,跟原歷史上智瑤的各種成果被趙毋恤篡奪,其實是一樣的。
智瑤搞定了魏駒,兩人先行商討怎麼征討鄭國,等趙伯魯回到“新田”再一起前往拜訪。
“伐鄭?”趙伯魯剛從‘晉陽’回來,本來很高興魏駒和智瑤前來拜訪,听到主題就有點愁眉苦臉了。
魏駒說道︰“鄭國至今仍未致歉、賠禮。”
有點沒頭沒尾,趙伯魯還是听懂了。
智瑤說道︰“我出三‘旅’,魏氏亦是此數。”
所以, 就是小打小鬧而已, 不是什麼大動干戈。
趙伯魯可算是松了口氣。
要是那種起碼出動幾個“師”的戰事規模, 必定會給現在的趙氏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
只是吧?趙伯魯表示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準備。
魏駒與智瑤對視了一眼,有各自的想法。
三個“旅”而已, 哪怕趙氏再怎麼衰弱,拿出來應該不存在困難才對?
難道趙伯魯名義上是家主,無法真正做趙氏的主?
類似的問題,不管魏駒還是智瑤,交情再好也不能問出口。
“如果背後做主的人是趙毋恤,他絕對會往陰謀論的方向想。”智瑤心想。
趙氏內部到底是什麼情況,其實不難掌控。
接下來智瑤密切注意趙伯魯有沒有派人前往“晉陽”即可。
趙毋恤一直待在“晉陽”那邊,不出意外短期內沒有可能出現在“新田”這座都城,乃至于不適合去“趙”地。
當然了,智瑤和魏駒只給趙伯魯一個月的時間,期限將到之前,趙氏參不參與攻打鄭國都要給出正面回復。
在這期間,智氏和魏氏都會先行征調部隊,集合地點放在了“原”地。
相繼回到“新田”的其余各“卿”,他們得知智氏、魏氏和趙氏要聯合起來討伐鄭國,經過了解並不是國戰,一個個就有點小心思了。
智瑤這一次會帶上新軍的兩個“旅”,老式的一個“旅”,輔兵的安排大概是兩千左右的總數。
本來有多少輔兵這種事情,主家……也就是智申或智瑤都不好干涉,納賦的小貴族和“士”想帶多少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現在規則變了,智瑤將智氏的軍事規則弄得更加明細,說白了就是約束力遠比之前更高。
對于規則的改變並不是沒有阻力,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改動, 利益受到波及的人一定會有許多,他們覺得有利會樂于接受,將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不免會抗拒乃至于阻攔了。
智氏的新軍,他們裝備什麼武器都被嚴格規定,不存在主家無償贈予,可以是租用,也能是購買。他們不會獲得軍餉,獲立軍功則是能夠得到土地、住宅、奴隸以及其它物資上面的獎勵。
不一定是要親自殺人,參加某次作戰,集體獲得勝利,一次勝利獲得什麼樣的賞賜,分為小勝、大勝之類,再累積勝利的次數,次數到達一定數量又是什麼賞賜之類。
出現比較大的改變是,參戰人員不需要再自行攜帶糧食,吃喝由主家進行提供。
智瑤還將什麼身份地位吃什麼喝什麼的那一套拿了出來,目的跟商鞅的設想一致,使得將士知曉等級無處不在,鞭策他們奮發向上。
必須說明的是,智瑤制定的一些規則跟以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多只是換個玩法而已。比戰袍和武器、盔甲自己出錢,由于智瑤硬性規定必須是哪些,只有主家能夠生產,全軍也就達到了軍備制式化。
另外一點,新軍需要長時間處在納賦狀態,他們訓練時的吃喝依舊是主家負責,裝備也是由主家提供。
真正有利的地方在于將立下什麼軍功,會得到哪種等級的賞賜寫的清清楚楚外加明明白白。僅是這一點就是一種領先,並且會驅動參戰人員的作戰熱情。
智瑤抵達“原”的十天之後,三個“旅”的部隊也到了。
谷隻
再往後的第七天,魏駒帶著魏氏的三個“旅”過來。
跟智氏有點不同的是魏氏的輔兵數量有點多,算一算大概是一比二的數量。
“這是要去鄭國盡情收獲的架勢啊?”智瑤猜測。
不怪魏駒有那樣的心態,他跟智瑤一起出征了三次,哪一次不是收獲滿滿呢?
然而,今次智瑤認為收獲會有,要說有多少則是未必。
那是鄭國將靠近晉國的家族進行了遷徙,人為地搞出了寬度在五十里以上的民政空白地段。
什麼意思?就是靠近晉國的五十里內,鄭國沒有相關人員在進行生產,幾個要道長期留有少量的駐扎人員,用于警惕晉國突然發兵來襲。
鄭國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用意,使用這種方式對晉國示意︰知道為什麼不致歉加賠償嗎?因為俺就是知道你們無論怎麼樣都會進行報復啊!
那完全是廢話了。
晉國的睚眥必報誰不知道?百來年的時間中,得罪晉國就沒有道歉賠禮能解決的例子,無一例外都要打一場。
“我聞陳國已亡于楚之手。”魏駒見到智瑤,第一句話就講這個。
這個消息智瑤在四天前收到,沒有產生任何的心理波動。
魏駒又說道︰“我伐鄭,楚必北上。”
關于這點,智瑤比魏駒更加清楚。
楚國那邊有一個非常痛恨鄭國的大將,君臣現階段需要仰仗那位大將的統兵能力,某些事情上很願意配合。
智瑤之前已經跟魏駒說了,他們這一次南下展現晉國的態度,同時也是想要勾引楚軍討伐鄭國。
魏駒之所以同意,一來是魏氏需要剪除來自鄭國的威脅,再來就是認可智瑤覺得需要跟楚國進行互動的建議,額外的就是用實戰檢驗魏氏的新軍戰斗力。
吳國在崛起,慢慢已經沒有逮著楚國就是揍,變成四處出擊的狀態,打齊國比打楚國的熱情更高。
那可不行啊!
智瑤想要看到的是齊國繼續跟魯國過不去,兩個山東列國繼續打生打死消耗對方,不止能夠給智氏名正言順介入的借口,山東那塊地方的兩個強國互相消耗對智氏的東進戰略也是極為有利。
有那麼一件事情,趙伯魯和魏駒現在是坐在卿位上的人了,他們從事實上就是比智瑤的身份更高貴,南下討伐鄭國的話,還會是智瑤作為主將嗎?
這個看進行的是國戰,還是私戰。
智瑤對由趙伯魯或魏駒擔任主將本身沒有意見,主要是擔憂趙伯魯或魏駒扛不住大旗,才會將這一次南下定義為私戰。
只有魏駒的話,事情絕對沒有那麼容易。
再加上趙伯魯,並且趙伯魯的卿位排序比魏駒更靠前,考慮到趙氏現在的狀況以及趙伯魯的個人能力問題,魏駒寧願讓智瑤擔任主將也不會甘願屈從于趙伯魯之下。
所以,知道智瑤為什麼非要拉上趙氏了吧?無非就是一種人心上的算計,想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已。
又是過去半個月,堪堪在一個月的期限之內,趙伯魯可算是帶著家族的軍隊抵達“原”了。
在其過程中,一直在密切關注趙伯魯的智瑤確認了一件事情,趙伯魯果然有派人前往“晉陽”,只是從趙伯魯發出征召令到帶著軍隊過來的時間,中間有誰插手或是趙伯魯自行做主了。
“尤、庚?”智瑤事先有所猜測並且得到請求,看到狐尤和韓庚真的帶著部隊過來,還是心情挺復雜的。
狐尤和韓庚同樣是分別帶來三個“旅”的家族私軍,擺明了就是不想脫離小伙伴的圈子。
智瑤對他們說道︰“鐘武亦在來路。”
鐘武是鐘全的嫡長子,不出意外會是鐘氏的下一任家主。
所以,本來只是智氏、魏氏和趙氏的活動,一幫二代參與進來之後變成一次盛會。
每一個卿位家族出動三個“旅”,一些參與的中等家族帶來至少兩個“卒”,合計起來總兵力大約是四個“師”。
三萬左右的兵力?好些列國砸鍋賣鐵都不一定能湊得出來,偏偏晉國只是一個二代臨時起意而已,花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軍隊拉出來了。
“今次伐鄭,以何為準?”趙伯魯到現在才問。
智瑤看到魏駒也在等候答案,笑了一下才說道︰“若楚軍得力,會師‘新鄭’可也!”
不是吧,玩這麼大?
這一下,眾人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