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二百零四章 有些原始的喪葬文化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滿級考古大師 | 作者︰顧屈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在一個奇怪的位置發現了殉馬坑後,大家立馬就圍著這個殉馬坑,開始清理了起來。www.kmwx.net

    這個殉馬坑還挺大的,南北長六米多,寬度也有一米多,應該殉葬了不止一匹馬。

    而且,在坑里還不只有殉馬,還在坑內北部一角,凌亂堆放了一些青石塊和樹枝,不知道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很快,坑內的殉葬情況就清晰了起來。

    一共殉葬有六匹馬,馬的擺放很不規整,上下交錯疊壓,從南向北編號為1∼6號。

    其中1號馬側臥,頸旁有一塊三角形紅砂土磚殘塊,頸上系帶,應該是戰馬。

    2號馬頸部嚴重彎屈變形。

    3號馬緊靠西壁,馬頭朝下,馬頭前有一塊長木板,木板北端壓著4號馬頭。

    5號馬頭朝北,保存相對完整,其東側有大量碎石塊和樹枝。6號馬壓在5號馬下面。

    至于這些馬的性別,還有年齡,這得送去讓專業人士鑒別,才能弄清楚。

    不過陳翰猜測,這些馬應該都是公馬。

    一般拿來殉葬的馬匹,都是公馬,是戰馬或者戰車馬。

    至于年齡,應該也會在4到6歲之間,這個年齡的馬相當于人精力最旺盛的25-35歲階段,是最適合作戰的年齡。

    而就在他們忙著清理這個殉馬坑的時候,負責靠近甬道那一段墓道發掘清理工作的青海考古所,也傳來的消息。

    他們在距離墓壙開口1.4米處,在墓壙中部填土內發現一具殉人骨骼。

    墓壙,其實就是墓穴口的意思,相當于是在墓門旁邊的填土里,發現的殉人。

    殉人被盜洞擾亂,僅存下半身的骸骨了,現存人骨總長0.7米。

    據推測,他應該是原本葬在甬道口,給墓主人守墓的,類似于南越國君大墓里的那個車夫。

    只是這座墓已經被盜擾過了,盜墓賊在挖通墓道後,將其粗暴對待,並且在後續回填的時候,直接混著填土一起填進了墓道里。

    根據僅存的下半身骸骨,以及部分從填土中又發現的其他散落骨骼,特別是牙齒,推斷這位人殉的年紀,應該不超過16歲。

    這麼年輕,甚至還算是個孩子,就被殉葬了。

    可見吐谷渾,或者說吐蕃國,依舊還保留著十分殘忍的墓葬文化。

    不過這也沒什麼奇怪的。

    吐蕃國,實際上就是現代藏族的祖先。

    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藏族都還是奴隸制,而且還有用奴隸的腿骨、頭骨制作法器、酒器的習慣呢。

    在藏省博物館里,能夠看到一堆上世紀初期遺存下來的藏法師的法器,都是用人骨做的。

    二十世紀都尚且如此。

    公元八世紀的吐蕃人,能有多文明?

    用不到16歲的少年來殉葬什麼的,都是灑灑水拉!

    “這個人殉,至少右下肢還保存完整的股骨、脛骨和足骨,左下肢殘存脛骨和足骨。”

    “這說明,至少他沒有被拿來做啥吐蕃法器。”

    一般來說,藏人比較愛用顱骨和脛骨、股骨制作法器,不太常用手臂上的骨骼來做法器。

    主要是因為腿上的骨骼更長,更粗,更適合制作法器。

    這位人殉的下肢健全,至少可以說明他生前還是沒經歷過這種殘忍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s://m.01xs.com/xiaoshuo/118220/"></a>

    這可能也和這座墓是吐谷渾部落的墓,而非吐蕃人的墓有關吧。

    吐谷渾雖然也非漢人,是鮮卑族的一支。

    但是至少鮮卑族是有過漢化經驗的,當年南北朝時的北魏國,就是鮮卑族的拓跋部落建立的國家。

    當時鮮卑人就接受了漢文化的燻陶,算是從游牧民族,變成了半游牧半耕種的民族。

    到北魏後期,進入中原的鮮卑人,基本已經全面漢化了。

    而吐谷渾人,雖然和拓跋部落不是同一支,但是在過去的幾百年里,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漢文化影響的。

    至少不會再玩游牧民族和高原民族那種血腥的人骨法器、酒器了。

    當然,除了這一處人殉和殉馬坑之外,在地面上其他祭祀建築附近勘查的考古隊員,也很快就發現了兩處祭祀用的殉牲坑。

    一處是K4,位于墓園外北側,其西南角南距祭祀建築F2的西北角5.69米,顯然是用于祭祀的一個祭祀坑。

    這個坑開口距離地表深處只有2.5米,平面呈現長方形,東西長1.2米、南北寬1米、深1米,坑壁為生土。

    顯然就是就地挖,然後就地埋的一個祭祀坑。

    這應該是墓主人下葬後,後來的吐谷渾人為其進行祭祀時,新挖的殉葬坑。

    坑內發現大量動物骨骼,多為肢解後分層放入坑內,經初步辨認,主要有駱駝、馬、狗、山羊、鹿、雞等。

    這說明,此時的吐谷渾人,或者說吐蕃國,在祭祀文化上,和中原較原始的商周時期的祭司文化是很相似的。

    當時中原已經是唐代了,唐朝倡導薄葬薄祭,一般祭司的時候已經很現代很像,就是擺供桌,送上三牲,在祠堂之類的場所祭祀。

    祭祀完成後,這些貢品都還會拿回去吃,不浪費。

    但是吐谷渾和吐蕃,卻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祭司文化,和華夏先民們一樣,進行大祭祀,直接挖個祭司坑,將祭祀用的牲畜埋進去,供地底的先祖享用。

    除此之外,在墓壙東南隅的填土內,還發現了另一個通道連接著的殉牲坑。

    這個殉牲坑因為經挨著墓壙,所以很難避免盜墓賊的盜擾。

    在這個殉牲坑的附近,足足有四個盜洞,最近的一個盜洞,直接打到了殉牲坑上方。

    可能是盜墓的人判斷錯誤了位置,將殉葬坑當成了墓室,直接垂直打下來。

    因為這個殉牲坑就在墓壙外,大抵應該是墓主人送入墓室封墓後,進行的第一次祭祀所留下的殉牲坑。

    在這場祭祀結束後,才會將墓道封填上。

    殉牲坑頂部南北向並排鋪有棚木,這也是舉行過一場祭祀的重要左證。

    不過,由于盜擾破壞,只殘存長短不一的10根棚木了,大致可以看出,原來應該是架在殉牲坑上方,用作是支撐上方泥土,防止塌陷。

    而這座殉牲坑再往下,便是墓門所在的位置了。

    找到了墓門,這代表著這座屢遭盜擾的大墓,對現場的考古工作者們,敞開了胸懷。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