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960章 宋辽会谈(1)
兴龙节的皇家庆典,一直持续到当夜三更,相关的民间狂欢,更是通宵达旦,彻夜不休。
www.biquge85.com
虽然赵煦在子时之后,就回宫休息了。
可一点也不妨碍,汴京人在这个冬夜尽情的嗨皮。
等到第二天,赵煦醒来后,刚刚洗漱完毕,还在吃早膳。
郭忠孝就送来了,御史台的弹章。
赵煦吃完早膳后,就带着这些弹章到了书房,靠着坐褥快速的将所有的弹章扫了一遍,于是心下顿时了然。
“宰执们动手了啊……”他在心中说着:“很好!”
被送来的弹章,所针对的对象,全部是前些时日弹劾宰执的那几个御史。
孔文仲、韩川、刘安世等……
内容自然是相当的劲爆!
好多赵煦都不知道,甚至连风声都没有听过的黑料,被人捅了出来。
毋庸置疑,这就是对孔文仲等人前些时日,弹劾宰执的反击。
只能说,宰执们这次确实是动怒了。
也是真的想要借机给御史台立规矩——对宰执弹劾可以,造谣不行!
不然,孔文仲等就是尔等的下场!
本来,这样的事情,在大宋的政治体制里,是很有些忌讳的。
因为这可能引发皇权的反扑!
奈何,赵煦开了绿灯。
皇权主动向相权伸出了橄榄枝。
宰执们,自然是生怕夜长梦多,于是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动手。
他们甚至都不肯多等一天,直接就在兴龙节后的第一天开始发动。
赵煦摇摇头:“至于吗?”
“我像是那种会食言而肥,毫无信义的人?”
只是,这些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所以,只在嘴里含糊不清的嘟囔两句。
然后赵煦就靠着坐褥背,目光灼灼的盯着手上的弹章。
“且先让宰执们把御史台好好的清洗一遍!”
“然后,我再下场,对剩下的人,拣选一番!”
“得用的就留下,不合意的就外放!”
“然后,再从天下州郡,将我上上辈子的心腹都诏回来!”
唯一的遗憾是,赵煦上上辈子任用的心腹爪牙们,大部分的官阶,现在都还很低。
比如说著名的对旧党专武,号称是旧党克星的邓洵武,如今还只是一个选人。
很难一下子就提拔入京,去御史台里为言官。
但也不是没有目下可用的人才。
想了想,赵煦就站起身来,走到书案前,提笔在一张元书纸上,写下一连串的除授任命。
然后,他将此书藏到了书阁的一个木匣之中。
等到宰执们把御史台清洗完毕,他就会取出这木匣,将匣中官员依次召回。
至于他?
“我要把精力集中到外交上面!”赵官家如是说着。
所以,他将坐视宰执们清洗御史台。
这既是为了打扫屋子,方便迎客。
也是在授予宰执更大的权力!
……
赵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向太后命其身边的尚宫张氏来福宁殿,问他对今日御史台弹劾刘安世等人的事情的意见的时候,赵煦直接对张氏道:“御史言官者,上讽君王,下监百官,自然也包括言官自身!”
“既然有人弹劾,便叫诸位言官上章自辩罢!”
张氏回到保慈宫,将赵煦的话,原原本本转达给向太后。
向太后听完,顿时就踌躇起来。
她也临朝听政三年了,自然积累了许多政治上的常识。
其中之一就是——祖宗以大小相制,异论相搅,制衡宰执、外戚、宗室。
而御史台中的御史言官,就是串联着整个链路的关键一环。
故此,祖宗以来,对于言官,是百般优容。
哪怕言官犯错,也是小意回护。
如今,六哥却对言官受劾,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
这不对劲!
这三年来,向太后和赵煦可谓是朝夕相处,甚至一度日夜相伴。
对于这个孩子,向太后是清楚的。
他在政治上,是很清醒的,而且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向太后思考良久,对张氏问道:“夫人,六哥可还说过其他话?”
张氏摇头。
向太后嗯了一声,重新看向自己面前的这些弹章。
“六哥既这么说了,那就依六哥的意思办吧!”她说着,就拿起笔来,在所有弹章上批复——且许上章自辩!
就是这一个批复,直接让御史台内,本就慌乱的刘安世等人,陷入了绝望!
盖因,御史言官,乃是皇权所豢养的鹰犬。
鹰犬咬人,乃是本职。
即使咬错了,也该回护。
最多,事后随便找个理由,将相关言官打发到地方州郡去。
而现在,宫中却叫他们上书自辩?
这意味叫他们和过去那些被他们弹劾的人一样证明自己确实只吃了一碗粉!
这怎么能行?
“此必不是官家的旨意!”刘安世在得知了宫中的旨意后,立刻就跳起来:“定是有小人,在娘娘面前进了谗言!”
这是能自辩的事情吗?
要自辩,就得说清楚,他那洛阳的园宅、相州的田产的来源!
他能说得清楚吗?
说不清楚的!
就算能说清楚,也说不清楚!
因为这种事情,在捅出来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干净了。
只要他上章自辩,那么,所有的视线都会聚焦过来。
天下士人都会知道他刘器之,在洛阳有园宅,在相州有田产。
他哪怕能解释清楚,又能怎么样?
舆论从来都是这样的。
人们通常只关心,舆论爆炸的那一刻,至于之后的事情?
根本没有人在乎,也不会有人关心。
譬如元丰四年,大理寺弹劾章惇包庇其父亲章俞、弟弟章恺强占布衣沈立的田产。
尽管事后查明,章惇对其父、弟的行为既不知情,同时其父、弟也没有强占沈立的田产。
撑死了算是个经济合同纠纷,只是有人借机发难,欲构陷章惇罢了。
但,天下人迄今依然在议论章惇的时候,会给他扣一个包庇父、弟,欺压百姓的罪名。
章惇百口莫辩!
这就是人言可畏!
章惇都尚且如此,何况是他这样的小人物?何况,刘安世知道,自己是解释不清楚的。
他的俸禄,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让他在洛阳买园宅,在相州置田产。
哪怕把他全家的收入加在一起,也是不够。
所以,刘安世知道的,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认罪认罚。
只是……
这样做的话,等于是自断仕途。
此生都将在偏远军州的监司上为官。
故而,刘安世在深吸一口气后,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的,假若他不想这辈子,都如刘挚、王觌等人一般,在穷山僻壤的偏远军州看当地土人玩泥巴,或者在一个无关紧要的监司里看着空荡荡的仓库。
那他实际上,只能拼死一搏!
怎么个拼死一搏法?
自然是把水搅浑!
只有这样,他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一咬牙,直接开始提笔,写起了札子。
不过不是自辩札,而是弹劾札。
……
赵煦在答复了向太后后,就真的将精力,集中到了外交事务上。
先是,召见了礼部尚书王存、翰林学士刑恕等人。
命这两人,尽快安排好,列国使者入觐的流程。
这两人回去后,自是立刻就把赵煦交代下来的事情给办好了。
下午时分,就递上了安排好的列国使臣入觐时间。
赵煦看完,直接批示:可。
于是,到了第二天,元祐二年十二月戊子(初十)上午。
辽主耶律洪基的贺使耶律永昌,以及辽太孙耶律延禧的贺使耶律拱辰,便在刑恕的陪同下,来到了福宁殿前的东上閤门前。
之所以安排的这么急,是因为这两个人明天就要离京回国了——他们得赶快回朝,去向耶律洪基复命。
以方便耶律洪基根据他们两人的汇报,调整明年的正旦朝贺使的任务。
而明年的正旦朝贺使,将直接与赵煦商议明年的宋辽交子贸易的各种细节。
宋辽交子贸易,是目前整个世界,规模最大、涉及商品数量最多的两国经贸、金融条约。
不夸张的说,宋辽交子通过其金融魔法,如今已隐隐在两国国中,都培养出了依附于此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
过个三五年,说不定就是真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变成一个无论耶律洪基,还是赵煦,都轻易不愿动的怪物。
甚至,可能直接上升到,动就等于宣战的程度!
宋辽两国中,目前虽然还没有人察觉到这一点。
可是,有识之士,都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个始于元丰八年的交子贸易协定,在两国国内,日益重要的迹象。
这也是耶律洪基,之所以会派耶律拱辰来到汴京的缘故。
……
当童贯来禀报,刑恕已带着耶律永昌、耶律拱辰在东上閤门下候诏的事情时。
赵煦正在赏玩着,由沈括牵头,苏颂参与,调动了整个大宋朝廷所能掌握的先进技术和能工巧匠们所雕刻的新的宋辽交子铜版。
而三年的技术迭代以及持之以恒的不断投入,所产生的技术进步,自然是相当亮眼的。
哪怕赵煦不怎么动雕版雕刻、印刷。
但仅仅看着面前精美的铜板,赵煦也知道,新的宋辽交子,较之旧交子,无论在那个方面,都是碾压性的!
在听了童贯的禀报,赵煦就吩咐道:“快快有请!”
为了今天,赵煦已经等了一个多月了。
从宋辽两国,达成了高丽停战和约后,他就在等着今天了。
一刻钟后,刑恕就领着耶律永昌、耶律拱辰,到了赵煦面前。
“翰林学士臣恕……”
“大辽皇帝贺大宋皇帝陛下兴龙节使、北院枢密副使、宁远军节度使臣永昌……”
“大辽皇太孙、梁王、朝鲜国王贺大宋皇帝陛下兴龙节使、宁昌军节度使臣拱辰……“
“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在刑恕的引领下,耶律永昌、耶律拱辰依着大宋的朝觐之礼,毕恭毕敬的四拜问安。
“朕躬安!”赵煦端坐在坐褥上,轻声答礼:“三位爱卿免礼!”
“童贯,给三位爱卿赐座、赐茶!”
“诺!”
童贯带着殿中内臣,为三人搬来椅子,又奉上煮好的茶汤。
三人谢恩之后,坐到椅子上。
耶律永昌和耶律拱辰,看着被奉到他们面前的茶汤。
都是忍不住的口舌生津。
便是耶律拱辰,也条件反射般的咽了咽口水。
没办法!
他到汴京,虽然也就几天。
但却被汴京的茶汤,所深深折服了。
这种和过去的南朝点茶法,完全不同的新式茶汤,用了牛奶来烹煮,去掉了过去那些花里胡哨,味道驳杂的香料。
转而加入了红枣、蔗糖或者荔枝干、桂圆干等物。
味道醇厚,口感甘甜、顺滑。
对于在北方寒苦之地长大的辽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针对他们的身体量身打造的饮料。
哪怕是耶律拱辰,也无法拒绝。
端起茶盏,耶律拱辰满足的喝上一大口,才依依不舍的放下来。
“永昌卿、拱辰卿……”端坐在坐褥上的赵煦,视线在耶律永昌和耶律拱辰身上扫过。
两人立刻起身,躬身而拜:“臣等恭听皇帝陛下德音教诲!”
赵煦见着,微笑道:“两位爱卿不必如此拘礼!”
“都坐下,都坐下……”
“宋辽两国,乃是兄弟之邦!”
“大辽皇帝陛下,是我皇叔祖!大辽皇太孙则是我皇弟!我与大辽皇帝、大辽皇孙虽素未谋面,却神交久矣!我早已视大辽皇帝、大辽皇太孙为挚爱亲朋!两位爱卿虽是辽臣,但于礼法上,也属我之臣!”
一席话说下来,不止耶律永昌,欢喜不已。
就连耶律拱辰也是眉飞色舞。
他可太喜欢赵煦的这一番表述与态度了。
因为,这意味着,这南朝宋国的皇帝,中原的天子,承认了大辽与大宋是对等的存在。
且隐约默认了宋辽一家,这个辽人百年来,挖空心思,费劲手段,想方设法想要南朝承认,却始终无法成功的概念。
宋辽一家!
就意味着大宋是中国,大辽也是中国!
一旦如此,将来王师南下,大辽官军就不会被中原百姓、士绅与军民视作夷狄胡虏。
太宗当年,入主中原后,却被中原军民群起而攻之,只能含恨引兵北返,最终身死杀胡林的事情大概率就不会重演了。
只是想到这里,耶律拱辰就欢欣不已。
却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大宋、大辽互认中国。
不止有利于将来,大宋北伐,攻灭辽国后的统治。
更有利于现在,大宋对辽国上下的渗透——宋辽既然都是一家人。
那,大宋天子赏赐阁下,就等于大辽天子赏赐阁下啊!
都是赏赐,都是恩典!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