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1071章 琼林宴(2)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 作者:要离刺荆轲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71章 琼林宴(2)

    元祐三年六月乙酉(初十)。www.biquge900.com

    琼林苑中,百官齐聚,鼓乐齐鸣。

    赵煦坐在上首,靠着坐褥,看向在这殿中的群臣。

    在京元老、两府、两制大臣、馆阁学士尽皆在场。

    除了正旦大朝外,少有能凑齐这么多重臣的场合。

    看着大臣在这庭上,交头接耳的互相说着话。

    赵煦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与身边的童贯暗示了一下,后者立刻上前附耳。

    赵煦轻声问道:“童贯啊,可知今年的探花郎都是谁?”

    探花,在如今还不是科举考试第三名的专属称号。

    只是新科进士约定俗成的推选出来的门面代表。

    过程甚至相当民主——由新科进士在期集局中,一人一票选出来。

    一般是两人,按惯例通常是以年轻、容貌佳、好风姿者充任。

    正如唐人所言: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唐代的进士们,对于能当选探花郎,也是非常兴奋,与有荣焉。

    毕竟,这可是少有的,能光明正大的证明自己是大帅比的机会!

    所以,哪怕到了晚唐时节,天下文人,依旧对探花郎的头衔,趋之若鹜。

    比如昭宗时的进士翁承赞,在被推选为探花郎后,就兴奋的写下了: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但到了大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切向钱看。

    进士们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能明码标价了。

    自然,这探花郎的选举,也就乌烟瘴气起来。

    孔方兄的力量,开始深刻介入每年期集局内的探花郎选举。

    于是,种种怪事开始出现。

    当然,明着的贿选,没有傻子会做。

    不然,一旦传出去,名声立刻就要臭大街,同时所有人都要遭殃。

    但,各种雅贿、暗赂之事,从来不缺。

    士大夫们固然捶胸顿足,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斥年轻人没有道德,为铜臭所污。

    但没什么卵用。

    因为,汴京城不似长安,没有大量的‘杏园’。

    探花郎们不再需要出去抛头露面,采摘花卉。

    这样,探花郎们的美丑、年龄、风姿,外人就难以知晓。

    而期集局又是一个相当封闭,且只属于新科进士的小圈子,外部力量难以监督。

    只要注意一点吃相,别把又老又丑的老登选成探花郎,还让外人知道了就行。

    所以,后来的赵佶,才会忍不了,干脆将探花郎变成了科举名次——探花成为第三名的传统,由此而来。

    但赵煦对此却看得很开。

    期集局内的探花郎选举,不过是进士们自娱自乐的事情而已。

    他并不打算干涉。

    相反,赵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

    可以从中窥探出,新科进士们的素质。

    也能从中知晓,这一批进士里,谁最有钱或者谁的社交水平最牛!

    童贯能在历史上,作为六贼之一,遗臭万年,这记性自然是一等一的。

    只是略一沉吟,便禀报道:“大家,臣听说今年期集局中推选的探花郎,一为进士第三名谢潜,一为……”

    他犹豫了一下,才报告:“进士第七百零三名,熙州进士包诚……”

    “包诚?!”赵煦乐了。

    谢潜能当选,赵煦不意外。

    这位成都路的进士,很是年轻——今年未满三十,且姿态仪容,皆是上上之选。

    同时还是省元(贡试第一),家庭跟脚也好。

    乃父谢公望,乃是蜀地大儒,在成都讲学十余年。

    其与兄长谢湜,十几岁的时候,就前往伊川书院,拜在二程门下。

    程颢去世后,奉程颢遗命进京‘报效君父’。

    这两兄弟是第一批公考吏员。

    也是公考吏员里的佼佼者!

    先后在街道司、店宅务任职,后来又去了开封府下面的县镇办差。

    清正廉洁,为人质朴,在开封府上下,广受赞誉。

    无论是过去的蔡京,还是现在的钱勰,都曾褒扬过这对兄弟。

    只能说,不愧是程颢高徒!赵煦甚至都听说过他们的名声——这对兄弟的珠算技术,在整个开封府都是顶尖的!

    连刘惟简,都曾借调过他们去对账!

    但……

    包诚是什么情况?

    熙河路的蕃官们,进化的这么快?

    这就跑步进入了封建士绅社会?打入了地主士绅集团内部?

    赵煦怎么感觉有些科幻呢!

    自古文人相轻,大宋的文人,尤其如此!

    以赵煦所知,大宋的士大夫们,别说对属于夷狄的吐蕃人、羌人、党项人、契丹人极为鄙夷,极尽歧视了。

    他们就连自己内部,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北方人排斥南方人,南方人又看不起岭南人。

    在这些鄙视链中,又细分出一个个按照地域排序的鄙视链……

    旧党之中的洛党、朔党、蜀党,就带着浓厚的地域色彩。

    新党内部,也有这样的派系。

    比如说李清臣周围,基本都是大名府、安阳籍的新党官员。

    蔡确身边,围着一群福建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互相倾轧,也互相鄙视、看不起其他人。

    可以说,除非机缘巧合,气运逆天,不然外人很难融入某个特定的圈子。

    所以,赵煦很好奇,这个包诚是怎么当选的探花郎?

    光靠钞能力,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他看向童贯。

    童贯低着头,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对赵煦报告起来:“奏知大家,臣听说,这位熙州进士,自入了期集局后,便时常呼朋唤友,邀请诸位进士,游览汴京,一应开销、花费,皆由其承担……同时,其为人慷慨、豪爽,传说,无论是谁,只要有难处,寻到他……都能迎刃而解……故此,在期集局中有‘熙州及时雨’的诨号……”

    “只是这样?”赵煦不信。

    虽然,新科进士们身上的地域歧视色彩,较之那些已融入了各个圈子的家伙要淡上许多。

    但,想要让他们接受一个‘吐蕃人’,堂而皇之的与他们坐而论道,甚至称兄道弟……

    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包诚的这个进士身份,水分大的很——他能中进士,完全是赵煦抬起来的。

    若论文章,他早被黜落了!

    但,因为他是熙州贡生,而熙州在过去,从未有过进士!

    同时,又因为熙州今年一共只有三个贡生入京。

    于是,他成功的在这三个人里,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便踩着今年科举改革后,给偏远/穷困地区的贡生优待政策被录取了。

    这个事情,大宋朝廷虽然没有宣传。

    可,进士们人人清楚。

    所以,包诚在赵煦看来,完全是迭满了各种debuff的。

    他在期集局里,不被人孤立就不错了。

    怎么可能被推选成探花郎?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