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投石问路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过河卒 | 作者:莫问江湖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促使张气寒下定决心的当然不是这封信。www.biquge900.com

    难道没有这封信,张气寒就不投降玉京了?

    不管有没有这封信,张气寒都要奔向玉京。

    关于这一点,张气寒很明白,秦权殊和李长庚同样明白。

    双方此时的动作无非是投石问路和以退为进罢了。

    真正让张气寒转变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势。

    张气寒第一次真正动摇在什么时候?

    是国师从广陵府发兵,跨过大江攻打金陵府,结果因为齐玄素从地肺山提前回师来援而没能打下来,再联系前面玉京之变的失败,让张气寒产生了动摇。

    这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当时的齐玄素还没完成内部整合,大量的兵力都被牵扯在地肺山,金陵府略显空虚。

    这次没能打下金陵府,以后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待到齐玄素拔除地肺山这颗钉子,初步整合内部,有了余力,开始往金陵府调派兵力,反而是国师不得不放弃广陵府,退往庐阳府、怀南府。

    一言概之,攻守异形了,张气寒本就不怎么赞成所谓的玉京之变,现在又搞成这个样子,难免对未来悲观。

    待到天师率军跨过大江,连下怀安府、庐阳府、怀南府。张气寒就不是动摇了,而是彻底倒向另一边,不因李长庚和秦权殊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改变。

    换而言之,若是秦权殊拿下了玉京,甚至不必说玉京,只是拿下了金陵府,情况都会大不一样。那时候让张气寒交出凤麟洲道府,张气寒顶多有些怨言,是不敢正面对抗的。

    只说一点,若是玉京方面落入下风,那就没有余力从婆罗洲、罗娑洲两个方向施加压力,张气寒在没有外部强援的情况下,无法掌控凤麟洲的局势,凤麟洲的本土势力也不会乖乖听话,就算他心向玉京,也是有心无力,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带领少部分人逃离凤麟洲,孤身投奔玉京,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

    说回凤麟洲局势,秦权殊投石问路,张气寒就以退为进,只要不到退无可退,不到最后一刻,那就绝不撕破脸面,最好能够兵不血刃,让李长歌等人知难而退,这也算是他作为多年同道的最后情谊。

    当然,若是李长歌等人不知进退,得寸进尺,那也怪不得他不讲情面。

    就说如今的秀京城,除了张气寒这个掌府大真人,还有天门的斋王,若有必要,玉藻前也可以直接降临,想要玩擒贼先擒王的那套把戏,还差了点。

    自古以来,搞阴谋就两个把戏,一个是吃饭,一个是开会。手握优势却孤身犯险最终被人家逆风翻盘的例子,不胜枚举。

    远的不说,就说七代大掌教,不也是犯了这个毛病吗?

    张气寒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次来见李长歌,斋王埋伏于城内,张气寒还带了玉藻前的折扇,都是为了确保张气寒的安全。

    只要张气寒不被拿下,凤麟洲的大局就不会乱。

    帝京方面派人刺杀摄政关白,结果被斋王所阻,帝京方面由此得知张气寒已经有所防备,所以李长歌和李长诗也不敢贸然动手,又不好直接撕破脸面,只能按照第二套计划拿出秦权殊的亲笔信投石问路,希望通过敲山震虎的方式让张气寒有所顾虑。

    也就在这个时候,老殷先生已经正式在凤麟洲登陆。

    此时的老殷先生大变模样,换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魄,也就是姚懿亲自运送到婆罗洲的“帝释天”。

    如今的老殷先生不再是伪仙修为,乃是实打实的仙人修为,而且不是初入仙人,几乎与五娘相差不多,毕竟老殷先生本就距离仙人只有一步之遥,若是他能完全掌控“帝释天”的体魄,也许能有三大士一级的修为。

    不过就算不能完全掌控,那也足够用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道门的优势已经很大,能打的牌实在太多了。

    齐玄素远在玉京,不能亲自坐镇,同样设立了一个三人议事,成员分别是:老殷先生、兰大真人、齐教正。

    虽然是三人议事,大事需要三人共商而定,但总要有个主心骨。比如芦州的三人议事便是以天师为主,凤麟洲这边则是以老殷先生为主,齐玄素对老殷先生报以极大的信任,让他放开手脚去做,不必事事请示,这就是老殷先生的底气所在。

    张气寒要去迎接李长歌一行人,暂时脱不开身,再加上李长歌又要查问此事,为了保险起见,不好随意派出陆玉沉等心腹,所以委托了玉藻前去迎接老殷先生,代表他与老殷先生当面洽谈。

    见面地点选在了樱岛,这里位于凤麟洲南方,距离婆罗洲很近,曾是封印伊奘诺尊的地方之一,属于萨摩藩的领地。

    当初凤麟洲战事的时候,西婆娑洲公司曾试图干涉凤麟洲局势,切入点就是这个萨摩藩。

    涉及西洋人,不能轻忽大意。若非东西方距离太过遥远,圣廷才是道门最大的敌人。

    为此,张气寒亲自前往萨摩藩,要求萨摩藩交出藏匿的西洋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张气寒,萨摩藩把姿态放得很低。毕竟天门战败、皇室投降,道门兵锋正盛,萨摩藩区区一隅之地,自是不敢与道门正面抗衡,如实告知,西婆娑洲公司的人早已在伊势神宫陷落的第一时间就离开了凤麟洲。至于萨摩藩,只是与西婆娑洲公司有些生意往来,绝不敢有图谋不轨之事。

    因为没有切实证据,萨摩藩又地处偏远,再加上重新分配土地、推行新政、改革王室贵族,千头万绪,道门在短时间内实在腾不出手来收拾萨摩藩,只能是警告一番之后,便将此事搁置,待到日后再慢慢清算。

    萨摩藩倒是身段柔软,既然西洋人指望不上,那就借着这个事情抱紧掌府大真人的大腿。

    张气寒自然不会拒绝,虽然萨摩藩岛津氏和秀京丰臣家不和,但从上位者的角度来看,此举反而正合心意,底下的人要是铁板一块,那么自己就要被架空了,丰臣家和岛津家不和,都有求于张气寒,那么张气寒便可以居中平衡,掌握大权。

    换而言之,这是张气寒的地盘。

    眼看着圣廷大乱,西婆娑洲公司自顾不暇,彻底没了指望,自己这里又紧挨着婆罗洲道府,真要打起来,自家首当其冲,要直面婆罗洲道府的大军,所以萨摩藩是最愿意和平的。

    张气寒也考虑过,若是事不可为,不得不放弃秀京,便退到萨摩藩来,这里距离婆罗洲道府最近,便于接收婆罗洲道府的援助,进可依靠玉京的支援反攻秀京,退可退守婆罗洲道府。

    如今丁未灵官驻防秀京,甲寅灵官便在萨摩藩登陆,双方本就同属道门灵官体系,自然沟通便利,双方达成协议,若是秀京有变,则甲寅灵官自萨摩藩北上支援,若是来不及支援,则接应丁未灵官护卫张气寒南下。

    虽然张气寒想要通过和平手段兵不血刃地解决凤麟洲问题,但张气寒也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萨摩藩的藩主岛津重宣已经是九十岁高龄,与三师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无论怎么看,都是垂垂老朽了。不过与今天莅临樱岛的两位客人相比,岛津重宣反而算是年轻人了。

    玉藻前是活跃了几百年的大妖,如今靠着黄泉国的“荫庇”仍旧活跃,老殷先生则是大魏年间“人士”,曾经做过东皇的谋主,如今再度出山,道门之人见了都要尊称一声“殷老”,与五娘并列为道门二老。

    两人分别在岛津重宣和甲寅灵官的引领下见面了。

    甲寅灵官轻声介绍道:“这位就是紫霄宫首席辅理殷老,东皇和当今大掌教都极为倚重的道门元老,奉大掌教的意旨,全权负责凤麟洲有关事宜。”

    “久闻殷先生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玉藻前主动行了个女子的宫廷礼节,“幸会!”

    老殷先生双手抱拳:“不敢当‘元老’二字,不过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玉藻前道:“张大真人脱不开身,我谨代表张大真人和凤麟洲各界贤达,对殷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此番殷先生莅临凤麟,倡导和平,天下同声回应。凤麟洲弭战销兵,解万千生灵倒悬于万一。凤麟洲上下愿同心一德,一致协力促成永久之和平,以此响应玉京大掌教之号召。”

    老殷先生笑道:“好,很好。凤麟洲上下能有这样的共识,大掌教必然十分欣慰。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孰云其罪?关键还是在于人心。”

    玉藻前道:“殷先生所言极是,如今正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凤麟洲心向道门,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