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240章 那可是張殺頭啊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靖明 | 作者︰冬三十娘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240章那可是張殺頭啊

    孔家對朝廷辯議祀孔之禮的進度了解總會延遲那麼數日,而這數日之間,在張孚敬與楊廷和這一對原本大禮議當中正反雙方主辯的聯手出擊之下,反對重定孔子祀典的人左支右絀。www.biquge500.com

    好消息是,張孚敬終于啟程離京了。

    壞消息是,王守仁那幾卷《實踐學與辯證法之考》以離譜的速度被謄抄出來了很多卷。

    皇帝那邊最初只是讓宮里識字的內臣們不舍晝夜地換人謄抄,而謄抄出來的五套交給張孚敬及楊廷和等人之後,他們自然又都各能找到人謄抄更多。

    朱厚刑岢鎏 ぐ鎩お巳碇 檔氖奔渫υ紓 腔故竊詡尉岡 輟br />
    但這些學問觀點在御書房內和離京參策之間又推敲研討了很久,直到嘉靖二年的年底才正式讓外界得知。

    一直到現在,這也是第一本專門討論這些學問觀點的書籍。

    楊廷和他們的事太多太雜了,沒法完成這個工作。

    朱厚興淙蛔焐夏芩擔  盟約耗芎芮崴傻匾 蕕洹 孟衷詰難 蝕蠹頤竅骯叩穆嘸 痛示淙ン硎觶 且裁幌貳br />
    而丁憂的王守仁,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孔子祀典還只是一種態度和象征意義上的爭辯,這實踐學與辯證法,那是對如今身為官學的理學甚至是儒學的正面挑戰!

    楊廷和已經拿到了一套,看到第三卷了。

    “父親,歇一歇吧。”

    四個兒子當中,楊慎在廣東,楊 к雋搜菜 罰 友罨敢丫 牌倏肌 靡裰惺檣崛耍 畝友鈁碇芯僖丫 四輳 瓜胊偈砸皇浴br />
    看兒子端來了一杯茶,楊廷和先擱下了書,而後問他︰“你讀到哪里了?”

    “兒子剛讀到第二卷的開頭。王督台剖解物之理與人之理,看來已經不再堅持以往心即性之說。”

    楊廷和點了點頭,惆悵地說道︰“王伯安一生頗多坎坷,心志之堅遠非常人可比。悟得致良知之法後,更是已近渾然天成。能令王伯安能再有心得、更易學問堅持,這實踐學確實奧妙無窮……”

    他在學問的悟性上向王守仁低頭了,這是沒辦法的事。

    過去,皇帝有時候固然能有許多妙語讓他感覺猶如醍醐灌頂,但始終是不如王守仁講得這麼通透,講得讓他更容易理解。

    這原因很簡單,儒學之內本就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學術語言”體系。

    朱厚械撓糜鎰蓯歉鴉蛘吒炙濁誠裕 雜諮 醮罄忻搶此燈涫擋惶 押茫翰還瘓 罰 還蝗萌肆 氳礁嗲叭說難月鄱伎幾唷br />
    但王守仁是專家。

    實踐學要能夠稱之為“學”,是必須從世界觀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的︰世界的本質如何,世界變化的規律如何,人的思維與世界存在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方法如何。

    其實,從上古到現在,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提出“哲學”這一學科範疇,但先秦諸子百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包括宗教,其實都回避不了對世界觀的闡述。

    這個時候,學問也沒做很明確的具體分類。諸多學問中,也只有算學、天文歷法、醫學等等從上古渾然一體的學問當中獨立出去。哲學的研究內容,也就主要圍繞本體和認知來展開。

    理學與心學之別,也就是這些方面的觀點有些差異。

    現在王守仁再上一層樓,不再拘泥于心學或者單純理學的框架。

    這固然有王守仁悟性非常人可比的原因,但在楊廷和看來,朱厚心恰芭加興謾鋇囊恍┤搗  彩翟詮詵お松釷×艘恍 br />
    想到這里,他對四兒子說道︰“你既能中舉,其他學問倒不必再細細鑽研了。這實踐學與辯證法之精妙,不只是為父,諸位參策也都深為嘆服。為父平日里與你已經有些對談,如今又有王守仁這五卷書,們野殘難邢埃 槐}醋龐諍竽昊 浴H迥旰螅 廊吮孛餮 蝕蟺籃未Α!br />
    楊枕有些震撼地問︰“三五年?”

    什麼學問,不是在天下讀書人心目當中經過了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爭辯才會被更多人接受?

    是因為這實踐學的背後是陛下嗎?可學問的事,終究要經得住辯才行。

    楊廷和揮了揮手︰“回去繼續讀吧,為父把這第三卷讀完再歇息。”

    其實最耐人尋味的是物之理的提出。萬物之理,是最容易看得見、摸得著、得到明證的學問。這些學問也全都被納入了這儒學的新發展實踐學當中,學問的可證、可行,都不再只是言辭思辯。

    再者,若陛下說的這一套東西那麼好找到錯漏之處,以楊廷和這些人的功底,又豈會這麼熱心呢?

    今人勝古人……今後,恐怕也不必稱孔廟了,稱儒廟如何?

    那麼大成文宣先師及其弟子一殿之外,如何不能再添理學一殿、實踐學一殿?

    陛下說了,萬事萬物本就是發展著的!

    楊廷和想著自己“新黨黨魁”的身份,認認真真地閱讀著王守仁的成果。

    他也希望自己能有所啟發,著書立說。

    等到嘉靖五年新法推行全國,他也年近七十,應該激流勇退了才是。

    功業,他楊廷和已經不缺了;而這新學“登基”的過程里,他楊廷和還缺很多!

    京城之中,士子和官員們這次有了不得不參與也必定需要參與的熱議話題。

    皇帝只因為黎貫譏諷他猜疑已死去多年的孔子而打了他廷杖,其他引經據典就事論事的,皇帝都欣然鼓勵。

    現在王守仁的那本書只在大家的口口相傳中,具體的文本,許多人還沒資格讀到。

    可是那句話已經傳了出來。

    從無百代不移之學,也無萬世不變之法。

    求知是行,行而有知。知有真謬,行之便明。真知有時而變,行而驗之改之。知之行之有功,方為一時真知。

    “這豈非是說,我等寒窗苦讀,也終究多是一時真知?如此一來,這先賢經典,學之何用?”

    國子監里,監生們是最不安的。

    明年鄉試、後年會試,他們這些已經讀了多年聖賢書的人怎麼去應對?

    孔哲文和出自諸多先賢的後世子孫們成為了不少人拉著“熱心爭論”的主要對象。

    他也確實憤憤不平。

    這只是在國子監里,發表一點看法沒問題吧?

    “歷朝歷代皆遵聖賢之學,縱有亂世,也有諸多治世、盛世!由此觀之,此非聖賢之學之誤,而是在朝之人未能明其義、用其法!”

    孔哲文這番話引起一陣叫好,雖然這話有點危險。

    說完這些話,孔哲文的心跳也有點加速。

    就只差指名道姓地說如今在位的君臣不遵舊法、要引來亂世了。

    “還有那皇明大學院!”一個監生說道,“你們還記得陛下對張孚敬的恩旨嗎?所蔭一子,是入皇明大學院!難道國子監將來會不復存在嗎?”

    這句話可就更能引起大部分國子監生的共鳴了。

    自隋朝起,國子監就是國家最高的官學。洪武年間,國子監的地位也奇高無比,一度出現過科舉高中者一大半出自國子監的盛況。永樂年間,南京國子監曾有近萬學子,盛況空前。

    但自從後來開了“生員納米百石以上入國子監”的先例後,國子監的影響力確實在越來越低。

    如今,國子監內更是良莠不齊。既有會試落選的舉人經翰林院選拔後擇優送進來的舉監,還有貢監和夷生。

    這貢監里,又分為歲貢、選貢、恩貢、納貢。歲貢、選貢一般還有點水平,但恩蔭和納貢進來的監生和來自地方土官甚至外國的夷生,那基本都只是在這里混個出身。

    “依我看,如今為新法,什麼都亂了套!諸位,陛下既令禮部集議夫子祀典,我等坐監日誦聖賢經典,何不一同上書陛下,一抒己見?”

    “所得對!尊師重道,正要自我輩始!”

    孔哲文戰戰兢兢地看著他們要自己帶頭署名,正要另推學業更優的某舉監牽頭,卻見國子監司業帶了人搬著很多書頁來了。

    “奉旨,監生每日寫字課改為謄抄《實踐學與辯證學之考》,以備刊刻之前百官閱覽之用!每人每日不拘二百五十又六字,一日一交,俱端楷有體,合于書法。習字與作文,本月皆可免。”

    “……”

    監生確實經常被派一些需要大量識字人員進行的重復勞動,但這次居然是讓他們謄抄這本書,頓時有許多人炸鍋一般反對。

    國子監司業只是冷冷說道︰“本月小考,此事計入考課。未能完成者,皆為下等。”

    國子監一年要舉行十二次大小考課,按成績分為上中下等,各有積分。在六堂三級的考試當中,歷次積分達到八分的,就可以升級或者畢業授官,頗有點像後世的大學學分制。

    現在既然要把小小的謄抄事與考課聯系起來?監生們每天確實有二百五十六字的習字課業,每月還需作文六篇。

    不由分說地,國子監這邊就給每個監生都發了一頁單獨的紙。

    每人都只有一頁,而且一視同仁,上至舉監下至夷生,人人都得謄抄。

    看樣子,每人都只重復謄抄一頁上的內容。被收上去之後,恐怕才會又另行裝訂成冊。

    這樣的話,是每天都能得到數冊?

    被當成了抄書苦工倒在其次,關鍵是這謄抄的都是什麼?一本儒家經典之外的、原本由異端末學之人著述的新書!

    到國子監坐監是來學經典、謀出身的,國子監內許多人都怨聲載道。

    自然而然,發到手里的書頁也都被傳閱著。

    有的人只是先讀了一些“斷章”,而後就開口怒駁。

    鬧不鬧事的另說,這天之後,國子監內就往外傳出了更多關于這本書的只言片語。

    王佐匯總好了今天的奏報之後就遣人稟報了黃錦。

    張錦去了南直隸做守備太監之後,升任為司禮監掌印的張佐不能再直接提督錦衣衛。

    黃錦的權力又大了一些。

    他請示過朱厚兄 螅 踝艟頭蠲牘 攪搜牡睢br />
    時間已經是夜里,他站在那認真地稟報︰“自西苑那邊開闢圍牆、改建皇明大學院開始,監生們便議論頗多。張偉那幕僚沈文周此前與孔家貢監孔哲文多有往來,臣也一直留心著。陛下,今日令監生謄抄書冊,入夜之後城中多處酒肆、青樓里便傳談議論頗多。臣恐有人串聯鬧事,是否做些準備?”

    “鬧起來了再說。”朱厚兄豢醋拋啾ㄉ系鈉淥 玻 餳攏 踝舨 揮械Е佬叢誒錈媯 巴躒昝飛柩紓 聘蕖く翡   br />
    那天失了智的王汝梅沒有得到懲處,既然已經站出來了,他反倒成了反對重定孔子祀典的核心人物。

    朱厚鋅賜炅甦 蹕ぎ 房醋潘骸八鈉芬隕希 蝗巳ュ俊br />
    王佐搖了搖頭。

    王汝梅是從七品的禮科給事中,汪溱這個兵部主事是正六品,而唐皋這個正德九年的狀元目前是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另外赴宴的,除了正四品的一個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兩個正五品的六部郎中,也大多是六七品的京官。

    四品以上,那就是六部左右侍郎級別的人物了,離參策已經很近。

    朱厚行α似鵠矗呵巴淨故且﹦  H緗癲尾 鞫 餉純歟 煜錄溲劭醋啪鴕 粘齦喔 僦 唬 栽詿   徊 木怪皇O亂恍┬∠好住br />
    看完了奏報,朱厚薪桓平躒ン4孀啪陀摯聰蟯踝簦骸澳鬩 爰 恢皇俏﹤嗌氖擄桑恐彼怠!br />
    王佐行了一禮︰“湖廣報來,遼王病重。”

    朱厚醒凵褚荒骸霸趺椿厥攏俊br />
    “……淫樂過度。”王佐補充了一句,“荊州府及湖廣御史彈劾之事,恐怕也給了遼王不少驚嚇。總之,儀衛司里的人報來,遼王這次確實病得不輕。遼藩一些宗親也在籌謀向陛下狀告遼王昏聵、遼王妃行事跋扈,請陛下另封遼王為遼藩做主。”

    “怎麼還提到遼王妃?”

    “遼王服喪襲封之前,遼藩府事便大多由遼王妃毛氏代為處置。遼王襲封後只是于遼藩內大肆索賄宗親,代為乞恩或舉告報復。遼王妃……實有賢名,只是遼藩宗親頗多,遼王妃不免多有訓誡。”

    朱厚興懍慫閌奔洹br />
    這遼王正式襲封王位,也就個把月時間吧?這麼快就把自己的身體搞得更垮了?

    雖然是他自己的原因,但如果因為遼藩這段時間害民被彈劾之後,皇帝又給遼藩換一個王或者干脆除了遼藩,那又是一件大事了。

    其他諸藩可不會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覺得遼藩或者遼王罪有應得,只會覺得皇帝對藩王宗室實在是苛刻。

    王佐等著皇帝的決定。

    對于遼藩之事,之前其實已經做了處置,旨意已經在路上了︰朱厚懈搜到耄 禱亓四切├蚨鰨 盍賞跬嘶顧棧唄福 磽夥A艘淮蟊室 芎Π儺鍘br />
    荊州府的主要矛盾並不是遼王朱致格現在如何愚蠢,而是荊州府的官員在搞事。

    朱厚卸粵煞 雋舜Ψ# V莞 Ω猛P 瞬攀恰br />
    但現在朱致格病重,湖廣要是短短時間被“嚇死”了兩個藩王,那麼可能就真有點熱鬧了。

    朱厚諧了計 嘆退檔潰骸翱 砣МV莞  尬課柿賞  罹赴埠鈦憂朊轎 湔鋝 !br />
    已經入夏了,常有暴雨。

    京城里,監生擔憂著未來前途,許多各懷心思的京官覺得這是一次利用孔子地位激起天下許多讀書人以壯聲勢的好機會。

    張孚敬在去山東的路上,趕赴湖廣慰問遼王的太監和錦衣衛已經出發。

    王守仁剛剛到達南昌府,江西巡水御史、朱厚薪憬愕逆飴磯嘉居喑幸滌虢 髦詮僖煌 齔怯 頡br />
    北京派來告訴他最新情況的人也等在那,給他帶來了一個讓江西上下也必將為之一震的消息。

    張孚敬奏請重定孔子祀典。

    王守仁呆了呆︰不至于我剛把那幾卷書送入京城,陛下就玩這麼大吧?

    祀孔議,至此已經並不局限于京城,而是席卷了大半個大明。

    五軍營之變、四川之變,以謀逆之名,那些真正的鐵桿舊黨已經被清掃了許多高官。

    現在,諸省總督卻更加不敢掉以輕心。

    那些散落在各地的致仕官員、當地士紳,都有切身利益,也都知道要對孔子地位動一動刀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山東濟南府,新的總鎮太監高忠收到了來自曲阜的“席面”。

    他打開了那個食盒,看著其中豐盛的“大餐”。

    “……那可是張‘殺頭’啊……”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