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225章 三策(下)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明元輔 | 作者︰雲無風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朱翊鈞最著急的問題就是錢。www.biquge700.com

    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才發現,當初父皇之所以經常死皮賴臉要求戶部撥款搞這搞那,並非真的就是什麼貪得無厭,而是皇帝與戶部之間的關系就有這麼神奇。

    戶部恨不得朝廷所有的用度開支都從內帑出,皇帝則恨不得連給後妃采買胭脂水粉的錢都歸戶部出。

    究其原因,似乎是雙方都覺得自己很窮,而對方卻很富。

    然而,戶部國庫的錢財有多少,雙方都比較清楚,而內帑到底有多少錢,則只有皇帝清楚,戶部是不清楚的。

    這就造成了一個悖論般的情況,皇帝只要喊窮,戶部堅決不信;戶部一旦喊窮,皇帝卻不能不信。

    按理說,只要內帑財務公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上這一點至少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是沒有可操作性的。

    因為皇帝必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沒有任何神秘感的皇帝,經常會鎮不住場面——譬如歷史上的崇禎末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內帑空了,朝廷大臣就沒幾個把皇帝放在眼里的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沒錢的皇帝說話不好使,調誰都調不動,誰都會陽奉陰違。

    而原歷史上的萬歷朝,則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哪怕朱翊鈞數十年不上朝,也沒有哪位臣子敢抗旨不遵。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覺得內帑充裕,甚至極其充裕——有礦稅嘛。

    那麼,皇帝內帑有錢為什麼這麼厲害?道理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因為一旦皇帝有什麼想法,哪怕你內閣不同意、戶部不撥款,朕也可以直接拿內帑的銀子來辦事,其實甚至包括調兵打仗。

    這樣的局面,就相當于文官集團除了在道德層面也許能限制皇帝一二,在最關鍵的經濟層面卻根本控制不住皇帝,皇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真正的隨心所欲,言出法隨。

    這,才是權力運行的真正核心。

    大明的歷代皇帝們,或許他們的政治水平沒有高超到把這些問題理論化,但不代表他們不明白其中的要點,所以皇帝內帑到底有多少錢,那是從來不會讓外廷得知詳細的。

    不過,不同的皇帝會有不同的風格,比如成祖永樂帝的風格,就是始終讓外廷覺得內帑極其充裕,所以他可以不顧外廷的反對,又是五伐漠北,又是遷都燕京,又是七下西洋……搞得不亦樂乎。

    外廷既然不知道內帑到底有多豐厚,自然也就硬不起腰桿來,更遑論生出“限制皇權”的這種危險思想了。

    而隆慶帝的性格偏軟,他就不會效仿成祖,而是一門心思哭窮,整天說朕現在窮得叮當響,買區區兩萬兩銀子的珠寶、造一批春宮瓷器之類的破事,都非得讓戶部出錢。

    可是戶部也不傻,他們知道內帑不可能真的那麼窮,因為光是皇帝的金花銀等折稅,隆慶就用不完,更別提還有大片的皇莊、大量的皇店等收入。

    這樣一來,內帑在外廷眼里依舊還是充裕的,所以隆慶帝的性格雖然軟,但只要用了高拱這樣一個性格強勢又和他站一條戰壕的首輔,朝政就依然穩穩當當。

    這個情況在眼下的萬歷十一年開始有點變化了,朱翊鈞很敏感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因為戶部表現出來的苗頭不太對——戶部尚書開始動不動就以請辭來威脅皇帝收回成命。

    雖然這一年來戶部的確很困難,但動不動就以請辭來威脅,可還是嘉靖以來的頭一回,隆慶朝都沒有出現過這種局面。

    變化的主要根源,就在于外廷開始懷疑內帑到底還有多少錢。

    造成這種懷疑心態的因素有好幾點,不過說到底,有兩個人責任最大︰一個是朱翊鈞自己,另一個就是高務實。

    朱翊鈞為了樹立新君仁厚聖明等光輝形象,這兩三年來不停地搞各種免稅、減稅。

    土地貧瘠的地區,減免賦稅;受災受害的地區,減免賦稅;出現“異兆”的地區,減免賦稅;原先稅重的地區,減免賦稅……

    朱翊鈞的行政手段多半跑不了高務實的干系,他在這里頭也的確起了一些推動作用,不過他的出發點是“降低風險地區農業稅”,取而代之的是從其他重商地區收取商稅、關稅。

    只是不管怎麼說,農稅減少了,皇帝的金花銀也就減少了。而更“作死”的是,高務實還勸朱翊鈞把皇莊廢了個七七八八。

    廢皇莊,取而代之的是變成民田,這相當于提高戶部的收入,而減少皇帝內帑的收入。雖說當時廢皇莊的本意主要是逼勛貴們退田,但京師勛貴們很快上了高務實北洋海貿同盟的大船,找到了新的補血路子,甚至比以前的收入還更高一點,而皇帝內帑的損失卻是實打實的。

    戶部賺了,勛貴沒虧,吃虧的就只剩下皇帝一個人。

    然後就是漠南大戰的影響,當時戶部沒法陡然拿出那麼大一筆賞賜來,結果朱翊鈞又搭進去了一大筆銀子。

    如此前前後後加起來,各種此消彼長之下,外廷當然懷疑內帑現在還剩多少家底。

    朱翊鈞之所以對于這一次緬甸的挑釁很不滿,直接向高務實表示自己希望狠狠的教訓緬甸一番,也有這個原因——他希望用這一仗來證明內帑還是很充裕的,朝廷里的某些人不要誤判了形勢。

    眼下朱翊鈞自己能想到的“新創收”,只有高務實接手並進行改建擴建的營口鹽場,但高務實去遼東的時間本來就短,營口鹽場也不可能馬上給他提供大筆銀子——改建擴建不要本錢的啊?

    所以現在朱翊鈞面對的局面就是到處都缺錢,而內帑偏偏又出現坐吃山空的跡象,這換了誰來能不急?

    隆慶帝是有事不決問高肅卿,朱翊鈞是有事不決問高求真,所以高務實就奉詔回京了。

    當然,直接用這樣的理由召他回京未免有些面子上過不去,因此“春闈同考官”這件事必須說在前頭。而現在,高務實終于要在“搞錢”上開口獻策了,朱翊鈞哪里還沉得住氣?

    高務實面色如常,說道︰“臣這一計,或可名為借雞生蛋。”

    “借雞生蛋?”朱翊鈞有些疑惑,反問道︰“此做何解?”

    但高務實偏偏不直接解釋,而是問道︰“不知皇上以為,此戰若是我大明獲勝,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好處?”

    “好處?”朱翊鈞微微一怔,下意識道︰“打個緬甸能有什麼好處?我也不打算要緬甸那瘴癘之地,非要說好處,想來也就是能讓雲南邊地安靖十年罷了。”

    高務實大搖其頭,正色道︰“皇上,恕臣冒昧,若是我大明開戰、應戰都只是這樣考慮問題,恐怕再充裕的府庫也遲早要打窮。”

    朱翊鈞倒不生氣,只是皺眉道︰“那你的意思是?”

    高務實微微挑眉道︰“簡而言之,就是沒好處的仗盡量不打,實在不得不打的,也一定要仔細審視其中可能蘊藏的好處,然後挖出來、利用上。”

    朱翊鈞听得不是很理解,但他沒有馬上就問,而是想了一會兒才試探著問道︰“就像李成梁打蒙古韃子那樣,打完還要搶一把?”

    高務實听了差點忍不住翻白眼——這種低級手段像是我的做派嗎?

    “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何況就算真要如此以戰養戰,也不能是我大明天兵去公然行搶,那影響太糟了。對圖們可以這樣做,是因為蒙古乃我大明二百年宿敵,但緬甸的情況不同。一旦縱兵搶掠,就是放手容易收手難,到時候究竟是搶了緬甸,還是搶了其他宣慰司,只怕劉和鄧子龍也控制不了,到時候各宣慰司離心離德,雲南將來就有得亂了。”

    其實高務實這話已經是“講分寸”了的,實際上他本來還想說,劉、鄧子龍所部就算“奉旨搶掠”,難道搶回來的財物還真能上繳多少到你皇帝手里?想多了,他們兩個自己能拿到多少都不好說,畢竟這兩位雖然敢戰能戰,但帶兵的風格可不是戚繼光那種,御下可不會那麼嚴格。

    這一點,十多年前劉就對高務實解釋過︰他們這些將領不比戚繼光始終在朝廷高層有靠山,他們是經常要不到足餉的,哪像戚繼光還經常能要到加餉,這種情況下治軍根本就不可能多嚴厲,要不然下面輕則鬧餉,重則嘩變,那可不是說著玩。

    朱翊鈞倒沒想那麼多,見高務實否認,便問道︰“那要如何借雞生蛋?”

    高務實微笑道︰“這里頭的關鍵是,咱們首先需要讓朝廷上下都萬分肯定一件事︰雲南這一戰,我大明不僅必勝,而且會大獲全勝,甚至不會拖得太久。”

    朱翊鈞疑惑道︰“這……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其實他還真沒有想過大明會敗,即便眼下府庫告急,即便緬甸“遠在天邊”,但緬甸在明廷心目中本身就只是個大土司,朱翊鈞根本沒把莽應里當做一個層面的對手。

    但高務實是知道原歷史上大明,在前前後後打了幾十年的明緬戰爭中其實是吃了大虧的,雖說大明軍事上的失敗並不多,但最終卻把外附的一些宣慰司基本丟了個干干淨淨,這其中的緣故還是值得深思的。

    歸根結底,一方面大明被三大征給耽誤了,始終騰不出手來收拾緬甸,另一方面也是大明的國防思維有問題。

    而高務實現在就是打算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國防思維的問題。

    高務實道︰“臣以為用兵之道,最怕陷入僵持,一旦陷入僵持局面,無論最後是不是仍能取勝,本身也是一種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打法。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盡量不要打出僵持局面,最好是能集中力量,一戰而勝。”

    朱翊鈞點頭道︰“這個我也知道啊,就像漠南大戰那樣。現在之所以讓你去遼東,也是為了積攢實力,到時候快速擊敗圖們,以免夜長夢多——可這和眼下籌銀子有什麼關系?”

    高務實笑道︰“如果朝廷上下都覺得咱們能一戰擊潰緬甸,那咱們就有‘借雞’的本錢了。”

    朱翊鈞還是不理解,皺眉道︰“怎麼說?”

    “提前許願。”高務實道︰“先在朝中放出風聲,這次擊敗緬甸之後,要向緬甸提出城下之盟——好吧,也不是什麼盟不盟的,就是索取賠款,索取大筆賠款來作為對緬甸的懲罰。”

    索取戰爭賠款這種事,在西方很常見,在東方卻不那麼常見,東方的習慣一般是打到一方徹底倒下為止。

    所以朱翊鈞就听得有些新奇,忽然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讓他們出歲幣?”

    呃……你這個說法好像也差不多,歲幣這個詞,倒是很中國,差別只是這次是咱們收歲幣了。

    高務實干咳一聲,道︰“有些類似。”

    誰知道朱翊鈞卻搖頭道︰“那可不太好,明明是咱們佔理的事,一旦要錢,就顯得……顯得……”

    高務實明白了過來,這該死的天朝上國思維可真是要命,都這個局面了,你還要臉不要錢?不對啊,你朱翊鈞在原歷史上應該是要錢不要臉的啊,怎麼現在就看不開呢?

    原歷史上的朱翊鈞,下頭有人匯報說有些富商不遵朝廷的服色制度,越制穿大紅等色服裝,希望皇上嚴肅朝廷法度。

    結果朱翊鈞回了一句差點氣死百官的話,大意是︰如果這些人肯交錢,別說紅色了,就算是明黃之色,朕都可以準他們穿——但那要交得更多一些。

    這麼一位皇帝,現在居然還抱持著臉面比錢大的態度?看來我的確有罪,罪就罪在讓大明的財政比歷史上富裕了不少,你沒能體會到一文錢憋死一條好漢的窘迫。

    但高務實不怕朱翊鈞不上鉤,他說道︰“如果讓緬甸每年出二十萬兩歲幣,或者等價的物資,連續十年,甚至二十年呢?”

    朱翊鈞一下子坐直了,眼楮瞪得老大︰“務實,你是在說笑?緬甸拿得出這麼多銀子?”

    高務實道︰“緬甸在天南稱雄多年,這點家底應該是有的,就算沒有這麼多銀子,他們也能拿其他東西做抵。臣听說緬甸生產美玉、寶石,還有金礦什麼的,至于柚木、黑木、紫檀木、黃梨花木等珍品木料,那就更多了……這都是銀子啊。”

    朱翊鈞一听這話,頓時把天朝顏面忘到九霄雲外,目光炯炯地道︰“如此說來,這緬甸倒也不是一無是處……不過,這時間對不上呀,那歲幣得是打贏了之後才有,可眼下咱們的麻煩是大軍開拔的銀子都有困難啊。”

    高務實嘿嘿一笑︰“所以剛才臣才說,一定要讓朝廷上下完全確信此戰必勝。”

    “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系?”朱翊鈞始終沒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高務實道︰“既然大家都覺得能贏,以皇上之仁厚,就不妨讓大家都在這其中發一筆小財……咱們可以發行一些特殊的‘寶鈔’,比如就叫‘滇戰寶鈔’,每張面額為一兩銀子,第一期定量發行二十萬兩,滇戰結束之後,朝廷獲得緬甸歲幣,便以一兩一錢甚至一兩二錢來回收這批寶鈔……”

    “這,這……這果然是借雞生蛋。”朱翊鈞呆了半晌,以手扶額道︰“朕要好好想想,要好好想想……”

    但他也沒“好好想想”,便忽然又有些緊張地問道︰“務實,你覺得這寶鈔會有人換嗎?寶鈔早就和廢紙差不多了,我擔心到時候根本沒人要,那我這……”

    嗯,你是想說萬一賣不掉這些假借寶鈔之名的債券,你的面子就和廢紙一樣的寶鈔差不多了?

    高務實微笑著道︰“這一點皇上大可以放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必勝之戰的局面下,坐在家里白賺一兩成,是不可能沒人要的。退一萬步說,若真是沒人要,臣來兜這個底——這二十萬兩我京華一家包圓了。”

    ----------

    感謝書友“豆兒852”、“1樂觀向上好青年1”、“坐在小酒館門口”、“玄游冥”、“無憂無慮k書”的月票支持,謝謝!

    Ps︰高務實想搞戰爭債券這件事,以前就透漏過一些苗頭,這次終于找到機會了,嘿嘿~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