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00章 会客
邵勖来到河西郡时间不长,十余日罢了,不过已经从南到北走马观花看了一圈了。
www.biquge85.com
父亲说卑移山(贺兰山)是祁连山折向东北的余脉,他逛完后,发现这座南北向的山脉长四百余里,东西宽多少他不知道,据陪同他的长安世兵军校说大概有三五十里的样子。
实话实说,对河西郡而言,这座山的存在是一个恩赐。
山脉西侧较为平缓,地接沙,中有湖泊以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季节性河流,生活着一些部落。
魏晋两朝称他们为鲜卑,但事实上很可能只是鲜卑化的土人罢了。
匈奴强盛时,这些部落是匈奴,鲜卑强盛时,他们就是鲜卑,以后如果再出一个能一统草原的部落,他们兴许也会被冠以其他名号。
山脉东侧则是大片的平原。
卑移山挡住了沙的侵袭,黄河流经其间,提供了灌溉水源。
据他观察,大部分河段比两侧平地高,此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修建「自流渠」,即直接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无须风车、水车提水;坏处是一旦发生水灾,农田、村庄乃至城池可能要被淹没。
尤其是治所灵洲县。
外人可能难以想象,这是一座位于黄河河心沙洲上的城池,一旦爆发洪水,那可遭老罪了。
灵洲县原属安定郡,现在被划到了河西。事实上卑移山以东的土地,原本就是大梁与拓跋代分据,梁土约占三一,而今都划入了河西郡。
灵洲县(今吴忠东北)成为了河西郡治所及朔州州治。
被划进来的并不止这一片。上月,盐川郡又多一县,即朐衍县(今陕西定边),该郡辖三县,治朐衍。
卑移都护府治西南方的「峡石」(青铜峡口附近),诏令改为鸣沙县,隶河西郡。
当地环境其实不是很好,只不过离安定较近,方便联络及接收财货、器械、粮食罢了。督护是前兵部尚书、荆州都督柳安之,他结束居丧后就上任了,至今还不到两年。
河西郡最精华的土地其实还是在卑移山东侧脚下,即邵如今所在的位置。
「大王。」见邵下山了,王府属吏们纷纷上前行礼。
不,说他们是属吏有些不太准确了,盖因其中不少人已然拥有了朝廷官职,比如州治中从事裴恒、河西太守宋恒、灵洲令李等。
中尉薛涛、友沈劲、大农柳恭等人仍是王府属吏。
哦,还有个新来的舍人慕容恪。被天子打发来的,听说他母亲很受宠。
不过他只有十六岁,人又老实,不太受人重视,除了跑腿外没什么作用。
邵向众人回了一礼,然后吸了吸鼻子,道:「好香。」
然后看向站在不远处的一人,道:「让公久等了,先用饭吧。」
来人名叫虞凝,乃被杀的普吴兴太守虞谭族弟,发配高昌后,已在当地生活数年,这次也是得到沈氏族人相邀,跟随商队一起来到灵洲。
虞凝也不着急,在高昌住了四年了,全族数百口人从一开始的难以忍受,赌气说要杀回中原,到后来的哭哭啼啼乃至接受事实,这么难的心理历程都走过来了,还急什么呢?
他甚至有些想笑,因为邵贼疼爱的三皇子很可能也要被发配过去,至少要去那边当官没人和他说这些,但这些老牌世家太清楚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了,从沈家人开始接触他们的那一刻起,虞氏上下就明白赵王邵至少要到高昌当官,且年头不短。
高昌是什么地方?地广人稀,走几十里都不一定看得到人的那种,景致单调得让人绝望,除了沙漠就是山脉,大部分人生活在高山融水形成的河流附近。
且一到夏天河床就干枯得剩不下几滴水了,人畜饮水、田地灌溉都只能靠不知道什么年代修建的井渠。
此渠自山中引水,经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流至城镇、农田,灌溉着历代开垦出来的农田。
他们一开始很不适应,曾经试图在河道中取水灌溉,但后来慢慢明白了,将官府划给他们的一段传说是后汉年间的旧渠修了起来,尝试灌溉农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虞家数百口人及依附他们的会稽部曲生存了下来。
但饶是如此,所有人依然很厌恶这个地方。
夏天热得要死,能把人烤干的那种酷热。冬天稍稍舒服一些,但农时和中原及江南完全不一样,你能想象正月初就要春耕吗?
风沙随时可见,落满屋顶、门窗乃至吃饭的案几。唯水果比较鲜美,但比起恶劣的环境,几乎不值一提。
赵王要去高昌?哈哈!好,好啊,邵贼真狠!
邵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只招呼众人吃饭,并笑道:「正所谓入乡随俗。别看灵洲是正县,可百姓多是休屠胡后裔,他们吃什么,我们今天就吃什么。来,先喝下这碗乳,正午刚挤的。」
语罢,带头喝了起来。
裴啊闻言笑道:「此地胡人说正午乃阴阳交替时刻,此时所挤之乳乃神灵赐福,别有滋味。」
说完,他也低头喝了起来。
众人见了,便不再废话,纷纷啜饮,
虞凝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端起瓷碗,很快就喝完了。
「昔闻吴人不耐乳酪,今见虞公,方知谬矣。」邵说道。
「四年了,该学会了。」虞凝不卑不亢道。
说话间,有军士搬来了一筐饼,开始分发。
虞凝先观察了一下这些兵,连戎服都不齐,穿着五花八门,看着不似经制之军,更像是私兵部曲。不过器械倒是挺全的,看样子不是那种地里临时拉来的田舍夫一一田舍夫之流,压根不用给他们配备太多武器,给了也不会用,浪费。
看完兵土,虞凝文盯上了手里的饼,有些发愣。
「此为荞麦饼。」河西太守宋恒在一旁介绍道:「卑移山有土人,原在山中耕牧,种的便是荞麦。此麦倒挺适合在山中耕种,可土人下山后,有沃壤良田,却还死心眼般日复一日种荞麦。
说到这里,他摇头失笑,仿佛在嘲笑那些土人的愚蠢。
虞凝以前也觉得可笑,现在见多了,懒得笑了。
高昌西北有车师前部,多少年来就一直种植小麦,哪怕某些地方缺水,更适宜种粟,
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一点不带变的。
他们就是死脑筋,很多东西还需要中夏之人教导一一不过有一说一,与江南山里的蛮夷比,西域土人似乎更文明一些,至少他们有百工,织出来的布匹还挺特别的,就连草原上的胡人,也不如西域土人文明。
一边想,一边咬着荞麦饼,只觉味道很是一般,他不是很喜欢,但还是吃完了。
「吐伏,愣着干什么?上菜啊?」赵王友沈劲站起身,朝慕容恪喊道。
慕容恪应了一声,跑开了。
「世坚,你不要总欺负吐伏,他为人孝顺,性情宽厚,孤很喜欢他。」邵在一旁说道。
沈劲应了一声,然后笑道:「不知道为何,看他那傻样就来气。」
「吐伏才十六岁,弓马娴熟,以前定然下过苦功。」中尉薛涛说道:「我观察他好久了,猎羊时箭无虚发,怕是练了七八年了。」
「今日就有吐伏猎的羊,叫什么来着?」邵问道。
「顽羊。」
「对,便是此物,正合招待贵客。」邵又看向虞凝,笑道。
虞凝立刻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羊肉很快被端了上来,倒入一个大盆中,香气扑鼻。
所谓「顽羊」,其实就是羊,经常出没于山地、草原之中。此刻被切成肉块,与沙葱、野韭、地黄叶、沙米之类的胡乱炖在一起,风格极为粗犷,与此地环境可谓交相辉映。
薛涛亲自给众人分肉。
邵拍了拍他身旁的空地,道:「吐伏,坐孤身边。」
慕容恪愣了一下,看到邵鼓励的目光后,他道了声谢,然后坐到邵身旁。
薛涛也给他来了一碗,道:「殿下就是心善。」
慕容恪深以为然,暗道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赵王确实宽厚仁德,待人十分友善。
善人不该被欺负。既已是赵王府舍人,他今后当勤谨用事。
众人哩呼噜吃下一碗肉后,薛涛再度起身分肉。
邵拿起一块荞麦饼啃了两口,然后看向虞凝,说道:「还没问虞公在高昌过得如何,可还习惯?」
虞凝看了邵一眼,暗道过得苦不堪言,不过嘴上却说道:「只能靠着并渠灌田,勉强充饥。时而还有胡虏劫掠,虞氏子弟已战死数人。」
「劫掠?从何而来?」邵脸色一正,问道。
「自雪山(天山)而来。」虞凝回道:「雪山上有两条孔道,可过大军,直通山后。
彼处有不少胡人部落,老夫亦不清楚其族属,反正逐水草而居,时常变换,应非一部。」
邵点了点头。
他也听说雪山以北有不少部落,之所以没能南下攻取高昌,最大的原因便是其不团结,互相之间就有冲突,有些甚至是世仇。
再加上这些部落迁徙不定,本身没有固定在一处的习惯,所以偌大的高昌郡能维持着。
另外,他还记得有一次和父亲闲谈,提及雪山以北有些地方其实不错,若觉得高昌夏日酷热,大可至山后筑一城,以为「夏宫」,用来避暑。
待夏天过了,可于深秋大雪封山前南下高昌,将此作为「冬宫」。
邵听了很感兴趣,不过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征服山后的部落,而是招抚,
父亲听了不置可否,只说这些部落愚味野蛮,兴许能招抚,兴许不能。
邵明白这个道理。
招抚其实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你有一定的魅力,能得胡酋认可,然后处事公断,得其人心。
草原上很多酋帅起家,并不完全是靠打打杀杀,很多时候是折服了其他部落的贵人,
得其心甘情愿追随。
邵读过不少书,甚至包括外文的书籍,对西域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知道那是一种迥异于中原的政治文化,不可以常理度之,得因地制宜。
「虞氏不容易。」邵感慨道:「天子有意收复西域,或就在几年后,公若抓住良机,虞氏未必不能重回士族之列。」
虞凝闻言,却没太大触动。再立功,还能回江南不成?
仿佛能看穿虞凝心思一般,邵诚恳地说道:「虞公,事已至此,多想无益。扎根高昌,未必就没有生发之机了啊。虞氏子弟可以入太学、国子学,可以察孝廉、举秀才,乃至恩荫入仕,机会还是有的。我闻虞公已有孙辈出生在高昌,便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孙谋算啊。」
这番话让虞凝有些触动。
是啊,大梁朝国力日趋增长,人心日益稳固,他们大概是真没机会返回家乡了。
想来想去,除了让自已痛苦之外,毫无所得,还不如面对现实。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殿下所言极是。」
邵见状,从薛涛手中拿过勺子,亲手给虞凝盛了一碗肉,道:「今后还得力同心。」
虞凝谢了一声,接过瓷碗。
其实,愿意来此,不就已经有所决断了么?他暗暗自嘲,还矫情个什么劲?遂大口吃肉,不复多言。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