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正文 第393章 金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 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396章 金团

    几人看大丑鱼耽搁了一会儿,李长乐提着渔网回到船尾,看到鱼群又聚集在灯光下。m.biquge85.com

    他和陈永威接连撒了几网,李二哥给大鱼放完血,也提着抄网加入,你一网我一网,申板上大大小小的鱼儿堆成了小山。

    感觉已经将灯光下聚集的鱼群捞完,等他们回头帮着分拣一会儿,发现灯光下又是密密麻麻的,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肯定头皮发麻。

    李长乐和陈永威接连撒了十几网,又换王新城和李大哥上,他们去帮着分拣。

    两条船的人交换着轮流上,一直干到快两点,捕捞的几人发现朝灯光下聚集的鱼开始减少。

    从一网两三百斤,减少到一百来斤,几十斤,直到灯光下零星还有几条鱼游动,几人看后都松了一口气,觉得鱼不来了好,再来的话,明早连起网的力气都没了。

    李长乐干脆关掉几盏灯,把灯取下来装竹筐里,「哥,关掉机器把甲板上的鱼获分抹完,早点休息。」

    「好嘞!」李大哥关掉机器过来,看了看货舱口堆积的竹筐,「怎么这么多?」

    王杰抬头露出乌漆嘛黑的脸,「叔,有三百多——快四百筐。」

    他跟王新城搬竹筐出来的时候就数过了,一共四百五十个竹筐,甲板上现在还有八十个筐子,一大堆鱼获没分抹。

    李大哥高兴的点头,「好,白跑的一个多小时的损失,总算找补回来了。」

    「何止找补回来,一个多小时连起一网的时间都没到。」

    李长乐捶捶腰,揉揉手臂,一口气没歇连续干了几个钟头,胳膊和腰都快累废掉。

    「阿乐,我们拉了上万斤起来,灯光诱鱼捞上来的带鱼比拖网的好,明天定能卖个好价钱。」陈阿毛豪爽欢快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长乐扭头笑道:「我们大概比你多一倍。」

    「卧槽,白面书生成黑熊怪喽!」陈阿毛看着只剩下一口牙齿还是原来颜色的李长乐,拍着大腿直乐。

    「大哥别说二哥,你自己比我还黑。」

    「对,大哥别说二哥。」陈阿毛说罢提起饭篓和几盏电瓶灯,「我老婆做的金团,还是软乎的,一家整两个。」

    「好嘞,刚好肚子有点饿了!」李长乐笑着接过,「都去洗手,吃了再慢慢分抹。」

    大伙儿凑到水桶前,稍微搓洗两下,从饭篓里拿起一个金黄的糯米金团,大口吃了起来。

    入口便是甘甜的松花粉,糯滋滋的糯米饼皮,味道醇厚的豆沙馅,一人两个管饱!

    金团就是用糯米和豆沙馅做的糯米饼,因外面裹了一层金黄的松花粉而得名。

    每年清明前后,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上山采集松花,摊晒后把松花粉抖落在竹扁里面,用筛子筛除杂质,将金色的松花粉收集起来。

    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松花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家里孩子满月、订婚、房子上栋梁,就要提前泡制糯米、豇豆。

    糯米磨粉,豇豆煮熟压碎,按比例添加白糖和红糖、猪油制成豆沙馅。

    然后将放入馅料的糯米团子,放入蒸笼蒸熟,取出稍晾一会儿,放入竹扁里铺开的松花粉中滚几滚压扁,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糯米金团就做好了。

    然后再装入竹篓里面,挨家挨户送给亲戚邻居,广而告之,讨个口彩,家有喜事送金团的习俗直到现在还保留看。

    吃饱后忙到凌晨三点多快四点,才把鱼获入舱,甲板冲洗干净,涨潮的时间也到了。

    李长乐抹了一把脸,「今天是大潮,大伙儿抓紧休息个把小时,起来下网。阿杰留下值守,等我们起来再回去睡。」

    「是!」王杰重重点头,欢喜的朝驾驶室走。

    他觉得阿乐叔肯让他值守,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他们的认可。

    大伙儿随便抹了一把脸,全都去了船舱休息,觉得刚睡着就到了起床的时间,大伙儿疲惫的跑到申板上,发现天已经大亮。

    李长乐发动渔船缓缓驶出后匀速前行,李大哥几人把拖网放下海,回船舱继续补觉。

    渔船驶出后,洋面上已经有不少作业的船只。

    李长乐记得再过大半月,这里将云集几地几千艘渔船捕捞带鱼,一天几万吨的捕捞量。

    几千艘捕捞起来的鱼获,全都在就近的岛上出售,并补给物资,到那时,冷清的海岛宛如「海上闹市」。

    上辈子下月,也是他第一次正式上船做捕鱼佬的日子,当时跟着大哥、二哥上的大房家合股的渔船,在这片渔场冬汛作业。

    平生第一次领略到,在寒彻入骨的寒风中捕鱼的滋味,得亏有大哥、二哥护着,他才咬看牙坚持下来,没在中途被船老大赶下船。

    「阿乐!」对讲机里传来陈阿毛的说话声,「还有大半月,捕鱼佬的苦日子就要来咯!你还没尝过那滋味吧?」

    「还没尝过,听我阿爸和大哥、二哥说过。」

    「熬过冬汛,好好歇几月,等春汛一到捕捞小黄鱼,接着就是墨鱼汛,不过这几年都没有过好的大、小黄鱼、墨鱼汛,运道好遇到,也只有两三千斤。」

    「咱们运道好,肯定会遇到的。」

    李长乐记得第二年,李长贵合伙的渔船,因为大哥疲劳驾驶,偏离了航道,把船开到距离虎子岛西北海域,四个小时航程的海岛。

    拉起来满满一网黄鱼,李长贵还指着大哥鼻子骂,说他连船都开不好,一辈子只有给人帮船的命。

    李长乐气得压着他打了一顿,大哥二哥也跟着他辞工,在一位姓金的船老大船上干活他们带着金老大去了那片海域,在那前后作业了两月就挣得盆满钵满。

    捕完小黄鱼,接着捕大黄鱼和墨鱼,当时捕捞到的大黄鱼,全是被弯弯来的渔船收走的,那边给的价钱,比当时的零售价还贵。

    夏汛也是渔民一年中最好的汛期,从立夏到立秋,除了几次风暴,海面大多时候都是风平浪静。

    海、虾蟹、大黄鱼、墨鱼,鱼、鱼、红、白、黄、蓝、黑各种鱼类先后汇集洋面,运道好,就这一季就能挣得盆满钵满。

    张老大那里要是在年前能找到合适的二手铁皮船,明年,他们就有三条船一起作业,到时候去那看看。

    有人说话,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很快就到了,两人分别凑到喇叭前,喊睡觉的起床起网。

    渔网很快被拉到了甲板上,李长乐站到窗前看着下面鼓鼓的网袋,估计有两千斤。

    等阿城将网袋解开,吊臂将网袋吊起后,倾倒在甲板上,只见前面半袋的鱼获很杂,带鱼、鲈鱼、梭子鱼、水潺、马鲛鱼—————还有少量的虾蟹。

    李长乐看后有些失望,觉得渔场的鱼获,还不及他们在海龟岛附近的鱼获好。

    剩下的半袋倒出来后,跟刚才的差不多,值钱的不值钱的都有,又是让人分抹到头疼的一网。

    等李大哥几人将拖网清理干净,便转身坐到驾驶台前,发动渔船匀速前行。

    甲板上的几人忙着分拣鱼获,看到那些杂鱼都在皱眉,如果不是家里在晒干货卖,他们都不想把那些杂鱼装筐拉回去,价钱太低,连柴油钱都挣不回来。

    王新城抱起一条大概四五斤重,浑身长满斑点的鱼递给身旁的李大哥,「姑丈你看,小鱼也跟大苏眉一样长着厚厚的鱼嘴。」

    李大哥扭头笑道:「这鱼我们叫花脸婆,有的叫胡椒鲷、厚唇石石鲈,燕子花旦、打铁婆好多种叫法,大概能卖到一块一斤。」

    李二哥听后也扭头看了过来,「这种鱼出来就是一群,找找看,鱼堆里应该还有。」

    总算有一种价值高一点的鱼,分拣的几人都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扒开一堆水潺和带鱼,发现下面还藏了不少。

    「花纹倒是蛮好看的,吃起来味道咋样?」陈永威抓起一条朝竹筐里放,他觉得花纹好看的鱼,大多味道不错。

    李大哥笑道:「肉多味道也蛮鲜的,清蒸,红烧都成。」

    陈永威咽了一口口水,「说的我肚子都饿了,今早咱们吃米饭还是年糕?」

    李二哥接过去说道:「吃米饭吧,吃年糕啥的总觉得没吃饱似的。」

    李大哥抓起几条带鱼,「阿城把带鱼抓几条去蒸了下饭,再烧一盆水潺。」

    「好嘞!」王新城拿了竹篓,把鱼装上,陈永威忙叮嘱道,「阿城,别忘了煮一盆咸菜汤。」

    王新城笑着应下,快速朝船舱走。

    甲板上的几人继续忙着分抹,这些花脸婆,小的有两斤多,大的四五斤,还有两条七八斤重的,全部分抹出来后,装了八筐半。

    共计四百多斤,算得上是这一网最值钱的鱼了。

    斑胡椒鲷为石鲈科,胡椒鲷属鱼类,因幼鱼的颜色为咖啡色,并有多个乳白色大斑点,也可作为水族缸中的观赏鱼。

    这种鱼成年后,身体青白色,并有许多胡椒大小的斑点,这也是「胡椒鲷」名字的来历。

    成鱼可长到60厘米以上,成群栖息在珊瑚礁以及礁区、近海沿岸。

    <!-- 翻页上aD开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