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明世宗嘉靖時期,營政廢壞如故,京營兵士僅余5 萬余人,加派文臣提
督團營。
www.biquge001.com嘉靖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受命提督團營,他對當時營務的看法,
頗為中肯︰一是軍士多被朝廷及中貴、武臣拉去服工役,不似武夫,倒與田
夫無異。二是到了年齡的兵士,應由子弟替代,但吏胥上下其手,索要重賄,
使貧困老弱兵士充斥營伍。三是富裕的兵士不願參加營操訓練,賄賂將領將
名籍列入老家。語雖切中要害,但不久朝廷兩郊九廟諸宮殿大興土木,京營
盡被趨往勞作。嘉靖中期,邊警頻仍,僅選出騎兵 3 萬,仍分作東西官廳,
進行操練。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韃靼軍兵臨北京城下,京營軍士僅五
六萬人,被驅出城迎戰, “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明史》
卷九十 《兵志》)。大學士嚴嵩為塞責,對團營制又進行了改革。
這次改革是罷團營、兩官廳,復三大營舊制。三千營改名神樞營。設大
將 1人,稱總督京營戎政,設文臣 1人,稱協理京營戒政。五軍營副將2 人,
參將4 人,游擊將軍4 人。神樞、神機副將2 人,佐擊將軍6 人。不久又增
能戰之將,稱練勇參將6 人,革去神樞、神機副將 1人。12營、兩廳、司掖
哨等均罷設。又派遣御史4 人,募兵于畿輔、山東、山西、河南,得 4 萬人,
分隸于神樞、神機營,大將所統三營之兵,平日稱練勇,有戰事時更定職名。
五軍營,設大將 1人,統兵 1萬,總管三營副、參、游擊、佐擊及坐營等官;
副將2 員,各統軍7000;左右前後參將4 員,各統兵6000;游擊4 員,各統
兵3000。外備兵66660 人。神樞營,副將2 員,各統軍6000;佐擊6 員,各
統兵 3000。外備兵4 萬人。神樞營亦同。在京各衛軍,俱分隸于三大營。
隆慶年間,一些官員認為三營幾十萬大軍統于一人之手,不符合明太祖、
太宗時分府分營以分權的本意,于是三大營互不統屬,各設總兵一員 (又改
稱提督),又增設文臣總兵三人,自六提督設後,遇事各持己見,紛爭不決,
只得罷設,仍置總督,協理二臣。
此後,營制變化不大,官員設置上有增損而已。崇禎年間,營務已盡領
于中官。出戰時,廩給優厚,挾勢凌虐將士,瓦解軍心。明末,營將盡為內
監私人,不懂軍事,營兵只是注名支糧,買人雇役,朝甲暮乙。崇禎帝屢次
要求嚴加訓練,但每日操練者不過二三百人,未到黃昏,人已散去。崇禎問
協理京營戎政的兵部侍郎王家彥,如何才能振刷營務,王家彥稱 “勢已晚”
(《明史》卷九十《兵志》)。崇禎十八年(1644年)李自成率起義軍進攻
北京城,至沙河,京軍出戰,未及接戰,聞炮聲已潰不成軍,起義軍長驅直
入,守城的京軍僅有3000 人,城陷,明朝滅亡。
京營並不直接掌管皇帝的宿衛,另專設 12衛為皇帝親軍,不隸于五軍都
督府。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