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全文閱讀 第219章 石油、戰爭還有可愛的意大利人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鋼鐵雄心之艦男穿越記 | 作者︰半只青蛙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歷史上,動二戰的兩*西斯國家,德國和日本,在戰前和戰時,都面臨過相同的危機:石油危機。www.biquge001.com

    戰後,無數的日本右翼份子郁悶且後悔不迭的,就是沒有在東北的大慶開崛出大慶油。聲稱若是當時早早地開崛出大慶油田,日本也不至于後來為了石油挺而走險偷襲珍珠港惹上美國雲雲。

    至于德國方面,石油危機也是長期困擾著二戰中的德國。海運被封鎖的德國,二戰中僅能從羅馬尼亞的普羅什蒂那油田每年獲得兩百萬噸的石油,加上奧地利每年的六十萬噸的產量(1944年後產量上升到11o萬噸),此外就再沒有安全穩定的石油通道。而德國要維持戰爭需要,其石油需求量的缺口,卻達到每年一千萬噸以上。

    德國向來把羅馬尼亞石油儲備列為其戰爭準備的重要一環,因為後者至少提供了德國石油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歷史上,英法對德國宣戰後,通過經濟手段,在羅馬尼亞高價搶石油,

    為避免羅馬尼亞倒向德國,英國相張伯倫宣布在羅馬尼亞受到侵略時提供一切援助,並給予羅方5oo萬英鎊的貸款,用來購買英*備,而且還答應購買2o萬噸小麥,作為讓羅方放棄與德國合作的報償。

    由于羅馬尼亞嚴守中立,不願因此構釁于強國,因此只能對倫敦和柏林虛與委蛇,兩不得罪。英國轉而開始利用其經濟優勢,以經貿方式誘導羅方向己方靠攏。它聯合法國,準備向羅馬尼亞支付6ooo萬美元,條件是炸毀羅馬尼亞油田,但被羅方拒絕。英國轉而利用本國資本掌握羅馬尼亞大部分石油開采權的優勢。在“二戰”爆初期大量進口羅方石油,並抬高價格,使其主要流向外匯相對充足的其他西方國家。羅馬尼亞所有的庫存石油都被英國搶購。英國還預訂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滿後的石油供應權,而且盡可能租用羅馬尼亞所有的駁船和火車車廂。以免被用來向德國運銷油料。

    羅馬尼亞進口石油的數量從1939年1o月的7萬噸驟減至11月的6萬噸。194o年1月,輸入德國的原油僅為1萬噸,而出售給英、。英國相張伯倫甚至在寫給妹妹的信里驕傲地宣稱,“我預感戰爭到(194o年)春天就將結束了,……無須在戰場上打敗他們,只需讓德國人明白他們能不能取勝,繼續變得日益貧弱和窮困是不值得的。”

    英國在石油供應領域的狙擊,使德軍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時不得不有所節制。在戰爭爆初期。由于德國石油儲備自24o萬噸,迅下降到16o萬噸,德軍始終不敢主動展開針對英法等國的大規模空戰和轟炸,因為它的燃料庫存嚴重不足,僅夠在西線動一場6上進攻。

    林漢前世看到過一本名為《石油和世界大戰》的書,討論二戰德國石油供給情況的書時,看完之後的感覺,就是二戰希特勒簡直就是比山本五十六還要瘋狂的賭徒,德國那糟糕無比的石油供應渠道和比日本還要惡劣的地區戰略局面,希特勒當年居然敢在軍備還沒有完成的情況就冒然動二戰。挑戰英法兩國“豪賭”,簡直是瘋狂到了極點。最夸張的是,這份豪賭他在前期居然還勝了。而且還是用最夸張的方式大勝的那種。

    林漢就曾對漢娜吐糟過︰“仔細觀看1941年前小胡子的作為,我經常會產生希特勒同學其實是和我們一樣的穿越者的幻覺。就德國這種糟糕的軍備情況和戰略局勢,也只有穿越者仗著“歷史先知”才敢這樣豪賭了。”

    歷史上,如果不是德國閃擊法國成功,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擊敗法國,只要戰爭再多拖延幾個月,德國就將因為石油危機而立刻面臨戰敗的威脅。拿下西歐後,德國從法、荷、比等國的戰略儲備庫里繳獲了一千萬噸的石油,這才足以支持其後來的不列顛空戰以及1941年入侵甦聯的行動——即便如此。在1941年後的最後一個月,。僅能滿足一個月的消費。

    而後世很多軍迷在責怪希特勒將主力調去動基輔戰役,由此拖延了莫斯科戰役動的時機。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小事”︰在基輔戰役時,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在這里繳獲了一個百萬噸級別的大油庫——記住,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汽油、柴油油庫而不是需要煉化的石油。而在這之前,甦德前線上的德軍已經因為燃料供應問題而嚴重影響了攻擊度。沒有在基輔繳獲的這個級大油庫,希特勒別說動莫斯科戰役了,就連把部隊調到莫斯科城下的燃料都湊不齊。1942年後德國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戰略目標之一也是為了取奪巴庫的油田。

    德國重要的燃料來源之一就是煤化油,1943年後,隨著大量煤化油工廠的建成,最巔峰時,其境內的工廠一年內大概可以提供接近五百萬噸的汽油——這一弱點在1944年後被英美注意到,當盟軍的重型轟炸機開始轟炸德國的煤化油工廠後,德國很快開始面嚴重的燃料危機。

    在這位面,無論是主動參予“二戰游戲”的漢娜還是被迫參予的林漢,在心里都非常明白德國的這個致命的弱點。林漢主張甦德聯合,很大的原因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背靠甦聯,德國就能得到穩定安全石油供應來源,就不必再擔心石油供應的問題。

    但是知道甦聯是什麼德性,斯大林是什麼樣的人的林漢和漢娜,也不可能將砝碼全部壓在甦聯這個“危險”的盟友的身上。除了歷史上一般繼續建造本土的煤化油工廠以防不測外,德國另一條路就是開闢新的石油通道來源。

    二戰軸心國中,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亞就是極重要的石油產地。從1932年希特勒上台開始,在漢娜的指使下。德國政府就聯合意大利組建的德意石油公司,在距離利比亞卡普加港南部一百多公里外的甦爾特盆地地區進行石油開采鑽探活動。來自後世,經過充份準備的漢娜。手中擁有極詳細的利比區油井的經緯度坐標數據。要找到最佳的崛井開采點並不難,難的僅僅只是挖崛深度和開采出石油後如何將其運出的問題。

    二戰前的意大利。同樣是個需要進口大批石油的國家,一年的進口量約在兩百萬噸以上。對于在利比亞開采石油,同樣也是興趣極大。德國人主動上門提出在利比亞幫忙勘探石油,自然興趣滿滿。

    雖然德意在奧地利問題上多有齷齪,但是國家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墨索里尼政府對德意聯合出資的德意石油公司在利比亞勘探石油的開采工作一直是大開綠燈,更何況早期的堪探工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投入,過三分二都是德方出資的。利比亞油田的開。德國的投資佔了過百分七十之多,但是產出石油利益的分配,雙方地是五五分成。

    1932年年末德意間進行在利比亞堪探石油的秘密談判,1933年起,德國先是單方面出資,在利比亞的卡普國港的東南部地區開始修建配套的基礎設施。這一項基礎工程的建造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其間耗資無數。1937年六月時,才開始在選好地點進行鑽井工作,到了1937年九月。當齊柏林號航空母艦下水,第一口油井開始出油,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周邊地區更有數十口油井開始6續出油。

    之所以用了四年的時間才打出第一口高產油井,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比亞地區是個落後的沙漠國家,前期的基礎工程配套設施近乎無,一切只能從頭做起。其次是早期的石油鑽井技術還不夠成熟,當時最大的開采度不過一千八百米,還需等待更深的鑽探開采技術的進步。

    而第三個原因卻是德國人自己有意地在拖延。

    所謂的小兒持金于市,1936年前的德國,國力依舊不足以完全防備邊上的意大利“黑吃黑”吞了他們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而利比亞本身就是意大利人的殖民地。在德國能夠絕對地壓制住意大利,逼其老實地“听話”前。漢娜也不敢過早地泄露油井的具體的鑽探地點所在。而為了能讓意大利人老實地合作,在石油利益上雙方也是簽訂很公平的分紅原則。但就算是這樣,德國對意大利這個“面條”盟友,仍然是防備有加。直到德國自認國力軍力有能壓制住“不老實”的意大利人後,在利比亞鑽探那些油井才在短時間內紛紛開始出油。

    德國是一直等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被英法操縱的國聯進行石油禁運(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地禁運),需要取得德國的支持後,方才加快了在利比亞的石油開采工作。——事實上墨索里尼也並不是“老實人”,漢娜得到情報,早在德國吞並奧地利的過程中,墨索里尼就曾動過一吞掉利比亞即將出油的油田的念頭,只是在6軍和空軍的強烈反對下,意識到德意間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後,方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在利比亞石油的開采過程中,也只有漢娜這樣的穿越者,才敢在一口油井都沒有打的情況下,就提前數年進行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

    到了1938年的德國吞並甦台德時,新開的利比亞油田,每月的石油產量已突破二十五萬噸,而新的油井還正在鑽探中。擁有漢娜提供具體油井坐標的德意石油公司,每個鑽井都是一打一個準,利比亞油田產能,每個月都在快上升中。即使按最保守的角度去估計,1938年過後,光是從利比亞油田,德意兩國一年就可以獲得過四百萬噸的石油。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要知道二戰前意大利一年的石油需求也不過是一百八十萬噸左右。

    利比亞油田的開,大大援解了德國石油來源路線單一的問題。無論是漢娜還是林漢。都不會想把德國的石油安全問題完全押在甦聯信守合約承諾和保證羅馬尼亞的永久中立的基礎上。開利比亞油田,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在于和甦聯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但是,這也只是多了一個籌碼而已。

    利比亞的石油雖然好。最大的問題依舊是安全問題︰周圍全是英法的殖民地。一旦開戰,極有可能被英法攻擊。林漢和漢娜開利比亞油田。本意上也只是為德國多一條備用的石油通道而已,兩人其實都心知這條通道並不安全。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這條通道,在戰前盡可能多的讓德國囤積石油的戰略儲備。

    1938年後,隨著英法在捷克問題上的退讓,以及德國在歐洲更加強大的話語權,先前還曾想過動點壞心思的意大利,現在在德國面前。也愈地開始老實起來。1938年三月,德國兵不血刃地吞並捷克的甦台德地區後,意大利方面甚至已悄悄地向德國拋去“媚眼”,私下想和其討論“結盟”的話題。

    但是,深知意大利“豬隊友”屬性的漢娜和林漢,對于意大利主動送上門來的熱臉蛋,矛盾不已,只感覺貼也不是,拒絕也不是。

    意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拙劣的表現,一直是後世軍迷中間談笑吐糟的話題。雖然深知二戰“真實”歷史的林漢和漢娜。都認為意大利軍隊的戰斗力有些過度被黑了——相對意大利的6軍,其空軍和海軍在二戰時的表現都很不錯,尤其是海軍。在地中海的表現甚至足夠嘲笑德國海軍。

    至于6軍方面,意大利在北非的部隊,其實也有不少有著令人一亮的表現。比如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時,隆美爾的德軍搶了意大利人的交通工具逃走時,若不是他的意大利盟友依舊在頂在前線拼力抵抗,哪里輪到得這頭沙漠之狐逃走。意大利6軍戰斗力上不去的原因,一個是沒錢,裝備差,另一個原因。卻是意大利人散漫的天性的地域差距差的問題。

    意大利本土,北部分地區工業化程度較高。這里是墨索里尼的“基本盤”,這里征到的意大利士兵。在戰場上的斗志、戰斗力相對而言就很不錯。至于中南部地區,是以農業為主,這里征到的兵,戰斗力就很堪憂了。而一支軍隊的綜合戰力,在沒有“政委”這個大殺器存在的情況下,最膽小的士兵往往才是決定一軍隊最強戰力的關鍵。意大利6軍的“面”,主要還是被中南部地區征的兵拖了後腿。

    1938年三月後,隨著利比亞油田開始6續出油,意大利在獲得巨大的石油利益之後,對德國的態度也變得微妙起來,而英法兩國對意大利的態度,同樣也變得微妙了。

    英法兩國開始拉攏意大利,妄想象一戰時一般,將意大利拉到英法的戰車那邊。

    為了討好意大利,英法甚至取消了因為入侵埃塞俄比亞而對意大利實行的制裁和禁運。

    這樣的情況下,漢娜雖然心里認為,意大利態度“中立”對德國最有利,但面對著意大利的主動“示好”行為,她也不得出做出相應“友好”的回應,以免將意大利真的推到英法那邊。

    漢娜把他的煩惱告訴了林漢,林漢想了想,出了一個主意︰把甦聯的虎皮,也拉過來狐假虎威一下吧。

    于是漢娜在墨索里尼的秘密會談中,有意地暗示甦德已秘密結盟的風聲,以增加自己這的威懾力和政治籌碼。

    有了甦聯這個“盟友”虎皮的支撐,原本還有些的搖擺的意大利人,在德國面前變得更加地“恭順”。雖然不知道這個喜好投機變臉的國家未來的態度如何,但是只要甦聯對德態度不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化,至少在西線戰爭初期意大利人是不會投到英法那邊去,只要英法不主動翻臉炸了利比亞的油田,德國還是能通過意大利源源不斷地獲得石油,以減少對羅馬尼亞和甦聯石油的過度依賴。

    雖然拒絕了和意大利簽定正式的“聯盟”協議,為了安撫好這個喜歡騎牆和惹事的“面條兄弟”,秘談時,,此外還願意向意大利提供最先前進的蒸汽輪機和鍋爐設備以改善其軍艦的動力系統,而具體的費用還很優惠。

    騎牆本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性,對于德國要求意大利中立還能大給好處的作法,墨索里尼當然是求之不得。1938年之後的意大利,開始在英法德之間到處討好,加上利比亞石油的產出獲利,這一年里的日子倒也過得滋潤。意大利糟糕的國內經濟環境,在得到了利比亞石油的輸血,也開始有所好轉。(未完待續)

    ...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