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楊鶴的名望暴漲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使了大量銀子讓人回京打點,在這個皇上沒錢也犯愁的時代,這招可謂是一大殺器,一下就使朝中有力人士對楊鶴的觀感大好,更重要的,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陝北大捷確然是確鑿無虛,大伙兒為楊鶴唱起頌歌來也少了將來打臉之憂。
www.biquge001.com開玩笑,他又不是陶朱鄧通,也不能屙金尿銀,若非是真的大敗流賊,撈了一大筆銀子,哪會有這份好心來與大伙兒分潤?
說起來,打仗這活計從古到今都是金山銀海,但也要他娘的有這個本事去掙!大明朝在遼東跟東虜打了這麼些年,死了多少人,光游擊以上有將軍名號的就砍了一大堆,有的是被東虜砍的,有的是打敗仗被自己人砍的,遼餉雖多,真能掙著銀子的也沒幾個!
這楊鶴當真是個有本事的,書生領軍,算來還是初陣,就能使動了這許多丘八,不聲不響就漂漂亮亮地把事情給辦了,而且錢沒花多少,人沒死幾個,有名有姓的將官就戰死了一個衛指揮而已!這個責任當然也不能算在老楊頭上,衛所兵是個什麼成色大伙兒心里都清楚得很,那哪能算兵,簡直就是一幫叫花子!
不出意外的,在這樣的朝野輿論下,內閣票擬新入閣的閣僚人選名單中排在頭一號的就是楊鶴!本來擬的是任禮部尚書,以東閣大學士餃入閣,崇禎皇帝御筆一揮,就將東閣改成了文淵閣!
話說這個改動可非同小可。因為後者含金量比前者要高得多!
大明朝從老朱砍了宰相胡惟庸之後就把宰相這個職位廢了,搞了個內閣負責制,內閣成員被朝野稱為閣老,都算得是相臣,軍機大事都是這幾個人商量著辦,議出了結果再呈給皇帝聖斷,實際最後一個步奏也就是走個過場,除了極個別重大事項,皇帝聖斷個屁,還不是就批個“知道了”。
所謂“閣體重首輔”。雖然這哥幾個都是輔臣。嚴格來說都是宰相,但彼此間也分三六九等,最牛叉的自然是餃頭是武英殿大學士的那位了,又稱為內閣首輔。普通閣員和初入閣的一般都加餃東閣大學士。至于餃頭是文淵閣大學士的那位。通常地位資歷僅次于首輔,那便是通常大伙兒所稱的內閣次輔了!
楊鶴初次入閣,就直接跳過了東閣大學士直接掛了個文淵閣大學士的餃頭。離首輔不過一步之遙,一下子就超車繞到了內閣中其他幾位大佬前面去,以這勢頭,再進一步也只是遲早的事兒,由此可見其聖眷之隆!
從宮里傳出來的消息,據說今上是在看了楊鶴呈上來的一封密折之後作的這個決定,這讓人不禁分外好奇,老楊到底在折子上說了些什麼,竟讓陛下這般龍顏大悅!
如果說楊鶴以文淵閣大學士越次超擢入閣還是因為資歷人望都擺在那的話,之後崇禎皇帝將其禮部尚書的虛餃改成了兵部尚書的實職就不禁讓人大掉眼鏡了!
這種情況雖然極少發生,一般須得有皇帝特旨,但也不是全然沒有先例,僅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今上對于楊鶴寄予了何等的厚望!
對這正在京師發生的一切,吳為自是一無所知,這也是缺少情報機構的後果了,但楊鶴的入閣,說不得最大的功臣就是他,而那封密折中,也赫然提到了李崇和他兩人的名姓!
說起來楊鶴能有如許財力在京中運作,與吳為的大力支持是離不開的,光是從“二王”的賊贓中楊鶴就分潤了白銀十余萬兩,再加上從十萬兩內帑銀中多銷了不少賬,一進一出,三邊總督大人此番陝北宦游所得竟接近二十萬兩!前者就不必說了,後者也要歸功吳為甚多,若不是他出力賑災,又在分贓中發揚高風亮節,楊大人帶的這點銀子全填了窟窿還不夠,哪里還有別的想頭!
再加上在安塞的所見所聞,讓自詡心憂國事的楊大人不禁對吳為心生好感,頗有籠絡提攜之意,而吳為也正缺少朝中助力,雙方一拍即合,不由惺惺相惜,無論是送年禮還是定親,吳為都沒忘了加強與楊鶴的聯絡往還,書信封皮上就是讓他肉麻得想吐的幾個抬頭大字“門下沐恩小的某”,儼然以總督大人的心腹自居。沒辦法,這也是久經官場的李崇強烈要求他這麼寫的,老丈人現在對女婿的前程可是上心的很!
除了年節孝敬豐厚無比,更讓楊鶴看重吳為的是他在書信中提出的各種對時政的建議。在其中吳為挑緊要的介紹了不少自己在安塞的發展思路、發展過程和相關舉措,雖然仍只是只鱗片爪,但都是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象楊鶴這樣的大行家自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凡來。尤其是其中一些諸如“解決群眾溫飽問題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之類措辭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楊鶴早就提出了“培養小民元氣”的觀點,萬歷末年三大征勞師糜餉,將張居正秉政時明朝好不容易攢下的一點老底子都抖落個精光。薩爾滸一役後遼事勃興,朝廷為之加派賦稅,大肆搜刮,給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小冰河來襲,氣溫下降,年年旱蝗不斷,小民百姓早已元氣大傷!
兵從哪里來,餉從哪里來,還有這許多達官顯貴、皇家宗室都講豪華的排場,要過奢侈的生活,這一切無一例外都是取之于民間!而小民百姓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得幾斤釘!
這些年來,民間疲敝之象已十分明顯,賦稅年年都不能足額征收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逋欠未繳,新賦又生,貪官滑胥又上下其手,這一切都日漸造成了民不堪命的嚴重後果!
如果再不重視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只是一味加征加派,就算今天平定了一個陝北,說不得哪天又冒出來個晉北,甦北。
所以楊鶴在崇禎剛一即位時便大聲疾呼,要“培養小民元氣”,雖然深得崇禎贊同,但囿于見識的局限性,他也提不出什麼具體的好辦法來。而吳為不僅思路與其不謀而合,而且所提出的具體建議正好彌補了他的短板,說出了許多他想說而說不出的話,提出了許多他想提而提不出的法子,字字句句都搔到了他的癢處!
更妙的是,吳為極為知情識趣,不僅不居功自傲,而且話里話外都將這些創意和措置都歸功于楊鶴,言之鑿鑿自己是在其思路啟發之下予以實踐而已,一切都是總督大人的功勞,天可憐見,楊鶴自己都不知道“培養小民元氣”六字竟然還能生發出這許多大道理來!
但這不妨礙他笑納吳為的好意,在向崇禎的奏折中將安塞乃至陝北發生諸多變化的功勞有意無意地輕輕歸于自家名下,但他也沒白佔吳為便宜,依足了官場規矩,投桃報李,在有功人員的議敘中重重提了李崇吳為二人一筆!(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