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玄武門李世民雖被迫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皇太子。
www.biquge001.com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大唐貞觀之治,被後人稱為一代明君,但玄武門之變殺兄殺弟仍舊是他一生的污點,被後人詬病,當年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初時褚遂良不許,後來他再要求房玄齡,房應允並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於貞觀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獻予太宗,但唐太宗終歸未能得觀《起居注》。自唐後唐宋元明,歷朝歷代的皇帝雖對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千古第一帝的稱號極為羨慕,但誰也不想作李世民殺兄殺弟的舉動。
“可漢王他想謀反——?”楊榮望著朱高熾顫聲道。
朱高熾看了楊士奇一眼,眼里涌出一絲得意的笑意,神色竟比方才還要好看了些,笑道︰“這不是還沒動手麼?”
“等動手就晚了,漢王勇猛神武,當年靖難在軍中立下功勞不少,素來有些威望,當年靖難出來的名將,丘福,朱能雖已死,但心腹還在,當年他們可都是支持漢王的,陛下不怕——?”
朱高熾笑道︰“楊大人覺得朕會是建文帝麼?“
楊榮一愣,有些不明的看了一眼朱高熾,好一會兒道︰“陛下重用文人,卻也不刻意壓低武將,我朝自陛下登基以來,便是文武並重,比起建文一朝,只重腐儒不知要強多少倍?所以陛下斷然不會建文帝?”
朱高熾道︰“朕,既不是建文帝,又怕什麼漢王呢?”
楊榮神色一震,仿佛明白了什麼。
朱高熾微笑的沖著他點了點頭,緩緩轉過身去,不遠處的幾處梅花隨風而動,帶著一陣淡淡的芳香,他輕輕吸了幾口,忽然道︰“朕雖不願效仿唐太宗李世民,但朕不介意做一回鄭莊公!“
“鄭莊公克段“楊榮下意識的喊了聲,心里萬分的驚訝,待喊了出來,才驚覺當著皇帝面這麼呼喊有些失態,忙跪在地上請罪。
朱高熾笑著擺了擺手,讓他起來。
楊榮道了聲謝,重新坐了起來,只听得朱高熾淡淡的道︰“當年鄭莊公的弟弟仗著母後武姜的寵愛,封地京邑,叔段到京邑以後,首先對京邑的城牆進行擴建。根據周朝禮法,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不能超過國都規模的五分之一,而小城只能是九分之一。而叔段的改建,已經明顯違背周朝禮制,這一點倒是如朕的弟弟有幾分相似!”
朱高熾輕輕嘆了聲,繼續說道︰“大夫祭仲發現叔段的逾制行為後,便上奏莊公,認為京邑的改建,明顯不合祖制,這樣下去則會不利于莊公。莊公則認為,武姜要段這樣做,他無法插手去阻止。祭仲隨即回答,武姜的要求永遠無法滿足,不如及早處理,如果讓叔段的勢力坐大,以後恐怕局勢無法收拾,蔓生的草都難以除盡,更何況是國君的弟弟。莊公便表示,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說道這兒,朱高熾看了一眼楊榮,笑道︰“漢王比之當年的共叔段如何?“
楊榮眉頭微微一挑,道︰“漢王當年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與共叔段好不相讓?“
朱高熾卻搖了搖頭道︰“漢王雖有謀逆之心,但比起昔日的共叔段還差了些,楊愛卿博學多才,定能知道那共叔段如何對莊公的?”
楊榮一愣,隨即說道︰“共叔段仗著武姜的支持,越發無法無天了,竟膽大到命令鄭國的西部和北部的邊城在服從國都的命令外,也听從自己的管轄,成為兩屬之地。公子呂聞訊後,便向莊公進言,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如果莊公不打算未來讓叔段成為鄭國國君的,則就要盡快鏟除叔段,以免百姓疑慮。而此時,莊公依舊回復公子呂,對叔段的行為置之不理。莊公的無作為使得叔段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他隨後進一步要求西、北兩座邊城不再接受國都來的命令。而在鄭國的政府內部,公子呂再次要求就叔段的這一行為進行處理,否則局勢將會失控。而鄭莊公沿襲以前的做法,還是听任叔段的這次違制行為。“
朱高熾點了點頭道︰“楊大人果然博學?”
楊榮拱手道︰“陛下過獎了?”
朱高熾點了點頭,接過話頭說道︰“後來,叔段則礪兵秣馬,準備偷襲乘機偷襲國都新鄭。同時武姜則準備在叔段來襲時,作為內應,打開城門。莊公獲悉這一叛亂陰謀以後,隨即命令子封(即公子呂)帶領兩百輛戰車前去討伐叔段。京邑的民眾在得知莊公大軍前來平叛後,紛紛背棄叔段。叔段不得已逃往鄢城,而平亂大軍則一路追至鄢城。鄭莊公廿二年五月廿三日,叔段逃離鄭國,前往共國避難。朕每次誦讀這段史書,心里都在想漢王素來不服朕,常以太宗李世民第二自居,想來他若有一日能打都京城,依著他的性子是斷然不會放過朕和太子的?”
楊榮知道這皇家的家事,身為臣子的可不好說什麼,並沒有出聲。
朱高熾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朕做不出殺弟的手段,所以朕不能學唐太宗李世民,只好用一用鄭莊公的手段了,任由他胡來一番,待民心失去,朕才出手,想來世人也不會說朕的不是了?“
“陛下聖明!“楊榮畢恭畢敬的道,這句話兒楊榮說得極為陳懇,作為帝王一味的仁是不夠的,必要的時候還要狠,楊榮一直朱高熾對漢王太過仁義,到今日才知道這個仁義無比的帝王,骨子里竟也有幾分狠毒!他不斷不排斥,反而有些高興!
“朕本不想做這麼做,可漢王不放過朕,朕也不能放任胡作非為,只要勉為其難做一回鄭莊公,倘若朕不幸做不了,請楊大人讓瞻基好生牢記?切莫留下千古罵名!“
楊榮驚得一身冷汗,心道︰“這個皇帝看似柔弱,其實早已有了主意,虧得我還擔心了時日?”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楊榮想起朱高熾剛才的那番話,才驚覺自己一味的驚訝皇帝做一回鄭莊公的話兒,竟忘記了皇帝後面的一番話兒,此時想起來急忙勸慰。
朱高熾擺了擺手道︰“朕自小熟讀儒家典籍,對于天象也略知一二,欽天監雖怕朕擔心,不敢直言,但朕還是知道,朕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不知為何,听了這一番話兒,楊榮眼里竟濕潤了起來,跪在地上喊了聲︰“皇上——?”
朱高熾扶起楊榮,語氣也有些失落,輕輕嘆了聲道︰““朕建國二十年,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我們三人相同。依賴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後,朕還能知當年朕與你們的情分呢?”說著竟留下眼淚來。
楊榮亦是淚流滿面。
一陣沉默後,朱高熾率先打破了沉默,道︰“好了,好了,別哭了,朕這不是好好的麼,或許欽天監看錯了也不一定?”
楊榮道︰“不錯,不錯,一定是看做了?”心里卻暗道︰“怎麼會錯呢,我親自看了三遍——?”這話他自不敢說出來。
君臣二人又說了一些相互寬慰的話兒,然後重新坐了下來,朱高熾隱隱的交代了一些身後之事,楊榮听得極為用心,一一記載心里。
“瞻基去南京也有些時日了,朕接到了情報,江南局面已經平復了下來,彌勒教也被消滅了,江南運河也在年底疏通了——?”
“太子精明能干,實乃我大明之福,陛下之福?”楊榮躬身說道。
朱高熾嘴角一處一抹淡淡的笑意,自己這個兒子從一出生就預示著不凡,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也日益成熟,深得他的喜愛,所以登基後立即立為皇太子,這一次南京之行,做出了如此的政績,的確讓他大感欣慰?“頷首點了點頭,道︰“楊愛卿所言極是,太子精明能干實乃我大明之福,朕之福啊!過完年,楊愛卿去一道旨意吧,讓太子回京吧?”
楊榮躬身道︰“微臣領旨!”
^^^^^^^^^^^^^^^^^^^^^^^^
注解︰魏晉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監起居注”等官,掌侍從皇帝、記錄皇帝言行。隋代于內史省(即中書省)設“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門下省設“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記皇帝言行。元代以給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專設起居注,後漸廢。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被送入宮中講解經史者)兼充,稱“日講起居注官”。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銘》︰“賜進士及第、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裁國史玉牒、同知制誥、起居經筵日講、通家侍生孔貞運頓首拜撰”。
據讀武德年間所著《大唐創業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以及訂正詳實的《資治通鑒考異》(同時記錄了《實錄》、野史、物證等考據》),再考查《舊唐書》等(以《實錄》為藍本)相關記載,不同之處僅存于三個方面︰其一,太原起兵的發起人是誰;二是,隱太子李建成在攻取長安時的戰功;再有,李淵宮闈禁中的是否檢點。而上述三個方面皆以“玄武門之變”為中心而展開,其余初唐歷史事件,各史料中所載(包括不受官方干預的稗官野史)竟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除“玄武門之變”外,其它的初唐歷史事件並無唐太宗參與刪改杜撰的可能。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