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劉淵之死,給大晉帶來了寶貴的兩個月的戰略主動期。
www.biquge001.com可是身在洛陽的東海王不僅自己不出兵,還不讓劉琨出兵。
原來劉淵死後,懷帝也覺得外患壓力大減,對東海王把持朝政更加不滿,竟命苟討伐東海王。
作為精明的戰將,應該說當時的苟大腦還是清醒的。他認為國家內憂外患,而不宜自亂陣腳。
苟也知懷帝對東海王怨恨很深,在回信中就不敢說東海王一句好話。只說外敵當前,不可自亂,請懷帝再忍忍,滅了前漢以後,東海王也就不算個什麼菜。
他當然不敢說︰“小皇帝,你老實點,沒了東海王你也會完蛋。別搞小動作,長安司馬模、幽州王浚早有自立野心,江南的司馬睿也不听你的。正是東海王鎮著,他們才不敢發作。”苟自然要說東海王一些不是,寬慰一下懷帝。
可是東海王越自去年清君側,殺了懷帝幾個秘書(侍中)後,心里很不自安,加強了對懷帝的監控,懷帝身邊有他的間諜。他們的來往信件被東海王發現。
東海王見苟不僅不給自己說好話,言語中還有輕蔑自己。于是大怒,開始防著苟。東海王不叫劉琨出兵,就是怕有萬一,可讓劉琨先截住苟。
苟在十幾年前就和東海王建立了一定的友誼。尤其是苟戰敗汲桑時,東海王為了報答苟為其弟司馬騰報仇雪恨,還主動和苟結拜為兄弟。東海王作為苟的老領導。本該主動調和矛盾,可是他卻不調和矛盾,而是暗中防著苟。
這里面潘滔起到了很壞的作用。他經常給東海王說。苟是再世曹操,必須壓制。但東海王作為作為決策者,壓制苟,他的錯誤是首要的。
而前時被懷帝任命出去的方鎮,以周馥為首請求朝廷遷都。洛陽再無屏障,請遷揚州壽春(合肥附近)。
朝廷在大敵劉淵死之後,出現了明顯的不和跡象。東海王甚至還命江南的司馬睿去討伐周馥。司馬睿在江南士族周 (周處之子)的幫助下。剛剛平定江南的第三次叛亂,正想收拾周馥。接到東海王指令便馬上攻打周馥。東海王作為亂世宰相是不及格的。二個月轉瞬即逝。劉聰坐穩皇位,年輕氣盛的他立刻命令再攻洛陽。
十月埋了老父。劉聰命兒子劉粲和大將軍劉曜領一萬騎兵,進軍洛陽。只有一萬人,可見草創基業之後,劉聰還是不敢派出太多的人。一方面國中未穩。一方面劉琨境內的上萬拓跋騎兵給他造成壓力。劉聰很有顧慮。可是有王彌、石勒可用,劉聰命兩部全力支援。這兩人卻帶來八萬兵,向洛陽步步推進。
東海王越見敵三面而來,也有些心驚,召集四方入援京師。可他明確不許苟和劉琨入援。苟遠水不解近渴,不讓他來也沒錯,可是劉琨接近前漢大本營,又有十萬拓跋騎兵。不叫劉琨來個圍魏救趙,可是太可惜了。
幽州王浚軍力強勁。可是離得太遠;江南司馬睿也不能派人來,離洛陽最近強鎮的要數荊州了。督荊、湘、交、廣四州的山簡接到命令,迅速派出軍隊,可是還沒出荊州地界,被流寇阻擊,竟過不去。
還有江州刺史王澄,和山簡不在一城,也親自率軍前去支援洛陽。可是途中听說山簡受阻,王澄也就又領兵返回荊州。攢雞毛湊撢子,一個跑全跑,這就是名士的水平,比他們作詩的水平可是從天上差到地下了。
有人會嘆惜他們把吟詩作賦的時間用來研習兵書不就好了?不好!因為他們這樣做,就當不了大官了。是整個社會重文輕武,可悲?可笑?
山簡所督的荊州、江州本來實力超群,可是他們不僅不能支援中原,甚至連自己也承受巨大壓力,這和他們的戰略失誤有極大關系。永嘉之亂還未開始前,已經有三支巨大的流民團體,第一個是李特率領的數萬氐族,他們已經在西蜀建國。雖然由于中原禍亂,晉廷不關心西蜀戰事,但是西蜀還有一員晉將,名叫羅尚。此人參與過滅吳戰爭,還是比較善于作戰,與氐族建立的成漢打的不可開交。這樣,蜀地以北的漢中地區和蜀地的流民大量涌入荊州、江州一帶,成為第二只流民集團。第三支流民集團是乞活軍。
而山簡和江州刺史王澄對待流民采取了極其錯誤的戰略。他們沒有像司馬騰對待乞活軍那樣安置流民,而是采取以驅逐為主的方針。在大小事務上,不僅不好好安置流民,還對其處處限制,想逼走流民,結果引起流民大暴動,這是山簡和王澄的戰略錯誤。有鑒于山簡和王澄的錯誤,東晉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衣冠過江,采取了安撫措施。即使是沒有大士族率領的流民,也被好生安撫,安排在荊、楊的江北地區。
晉末的流民人數之眾,是由于當時那個士族社會引起的,在其他的時代,像如此大規模的‘數次’流民遷移事件非常少見。在西晉末期士族莊園主幾乎壟斷經濟,農民成為他們的依附。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底層出現一種以莊園主為主導的秩序,他們可以組織流民遷徙,或者就地建立烏壁。這些流民都是有組織的,荊州最主要的兩支被逼反的流民集團,一支由王如領導,一支由杜|領導,他們本身就是半官半士族。這是這一時期的流民特點,由半官方的士族組織,不要認為他們是散亂不堪的。而且他們在異地被逼反之後,還具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可是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農民‘流民’武裝大多還是心向晉室的,包括王如和杜|。
山簡、王澄敵視流民集團,做出了錯誤的戰略決策,致使大晉的荊、江在永嘉之亂中,對中原沒有一丁點的助力。要知永嘉之亂後,中國形成南北對立局面,荊州成為南方各朝的橋頭堡。南朝任何一屆荊州刺史不僅被南朝政府所尊重,甚至也被北朝所重視,幾乎個個在當時聞名天下。雄武如苻堅大帝,也是在認為東晉荊州軍事集團強于揚州的情況下,才采取直接攻擊揚州的策略,最終導致失敗。合肥之戰前荊州的桓氏門閥正在主動攻擊前秦!由此可見,山簡、王澄誤國之嚴重。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