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實際上,一路過來,與方謙,魏王李玄道的談話,並非一無所獲。
www.biquge001.com<-》
起碼,趙石已經知道,吐蕃人的使者來到了長安,正在與大秦商議,吐蕃王庭的重建以及稱臣的事情,近千年過去,這個曾經輝煌無比,在漢人帝國的西疆,與漢人相持不下的老大帝國,在沒落的今日終于選擇了屈服。
不過,像草原部族,以及南邊叢林中的那些小國yiyang,有著地勢之利的吐蕃,也同樣有著復興的希望。
因為漢人再如何強盛,對那些荒涼的不毛之地,以及滿布瘴氣沼澤的叢林,都不會太過感興趣,最多最多,也只是設置一些象征性的官職,或者象征性的收取一下貢賦罷了。
漢人很多時候,要的只不過是一個宗主的名義,來標榜豐功偉業,至于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好像並不怎麼看重……
不過,現在的大秦,顯然還沒有進入到萬邦來朝的階段,大秦上下,對于功業都有著天然的饑渴,也不可能像盛唐時節那般,對于想要稱臣的邦國那樣的寬容慷慨。
這和那些吐蕃貴族們的想象差的很遠,所以商議起來,也很艱難,吐蕃人對于漢人,有著敬畏和輕蔑兩種皆然不同的矛盾心理,這是歷史造成的,不用多說,在這一點上,他們和許多北方胡人,極為相似。
而吐蕃人這次派出使節,打的如意算盤還不止這些,他們既要趁此機會結束內亂。還要大秦幫助他們重建王庭……
甚至于。他們還希望。大秦能夠仿效文成公主西嫁吐蕃的前例,與吐蕃王室聯姻。
用李玄道的話來說,這些吐蕃蠻子想的到是挺美,他們恐怕不知道,歸義王李匪那里已經傳書于朝廷,將吐蕃如今的情形,說的清清楚楚。
吐蕃高地,指日可下不說。就算剩下的這些家伙再怎麼蹦 ,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就算如此,這些吐蕃蠻子也還如此貪婪而無自知之明,朝堂上的那些大人們只要沒有都老糊涂,又怎麼可能答應這麼荒誕的要求?
不過听到這個消息,趙石也不過是笑笑,為了使胡人稱臣,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臣服,自古以來。多少皇帝大臣們答應了看似荒誕的要求,在這樣的事情上。他們表現的再沒有智商,再是愚蠢,都是有可能的……
除了吐蕃,西夏人的使者也已經到了,他們來的有些晚,但總歸是在趙石率軍南歸之前來到了大秦京師。
和狂妄的吐蕃人不同的是,西夏人這次明確的表達了稱臣納貢的願望,甚至願意裁撤右廂軍司,將西涼府劃歸大秦所有,那樣的話,也就意味著,肅州,沙洲一線,都在大秦指掌之間了……
西涼府原屬吐蕃地界,黨項人崛起之後,攻陷西涼府,驅逐了吐蕃人,在此設立右廂軍司,勢力一直延伸到肅州,沙洲等地,並最終歸為己有,從此,無論吐蕃,還是漢人,只能遙望玉門方向慨嘆,西北江山不復有矣。
而今西夏願意放棄大片的疆土,並以稱臣為提議,以求大秦與西夏息兵止戈,相安無事。
如此優厚的提議,確實也讓許多朝廷大臣心動不已,如此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坐擁西涼等數州之地,這樣的事情,在大秦開國以來,還是頭一次。
自此,朝堂之上議論紛紛,中書之內,也分作不同陣營,在為此事爭吵不休……
不過在趙石看來,西夏人只是在垂死掙扎而已,合圍之勢已成,將士枕戈待旦,滅夏之役就在眼前,再優厚的條件,又如何能與滅國之功相比?
最好的辦法,就是仿效西夏人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情,口頭上答應西夏人的提議,將西夏人的使者拖在長安,明年準備完畢,突然發起進攻,一舉覆滅西夏。
但那樣一來,大秦也不是沒有損失,如果用一句老話說,就是失信于諸侯,這在漢人看來,是了不得的大事……
當然,也確實不是小事,漢人有著大國的心態,和胡人不yiyang,大國首先就要重信用,講顏面,才能讓天下敬服。
這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也不是文人的無病呻吟,更非禮教之言,而是一個漢人大國的根本,精神上的信條。
這並不迂腐,而是一種氣度,自古以來,無論漢人強盛還是衰頹,都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在治國,這讓他們顯得很頑固,也確實發生了不少讓人扼腕痛悔的事情,但如果沒有了這些,漢人也就不是漢人了……
當然,這樣理念上的事情,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當世,漢人最看重的還是信用,尤其是在國與國的交往之上,可謂是一諾千金。
當然,私下里手段頻出,盡量使對方食言而肥,自己佔住大義之名之類的手段,便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了……
像赵石这样的人,很多时候,是难以理解这种固执的,但他在这个时代也呆的足够久了,很多时候,在思维上已经向这个时代靠拢,所以,他也知道,那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即便那样,会使大秦更容易攻取西夏,伤亡也会降低不少。
但之后大秦内部纷争先不必提,外间也会给大秦戴上无信之国的帽子,那对于大秦征战中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许多本可以收服的人,会拼死作战,许多本可以轻易获得的城池,会成为秦军将士的坟墓,这就是失信于天下的结果,汉人看重这个,不光是自己人,即便是你的敌人,也是如此……
既然明白了这一点,回到长安之后,就有很多事要做,他也相信,大秦朝堂上的重臣们,有着长远的目光,不会被眼前这点利益所迷惑。
而他现在也有那个能力,来影响很多人的决定,尤其是当今陛下……
吐蕃人的使节没有闲着,西夏人的使节也在奔走,这让今年冬天的长安看上去很是热闹,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秦强盛的征兆。
而从方谦口中,赵石也知道,克烈部的使者并没有全部离开长安,有那么几个蒙古人留了下来,在理藩院占据了一间屋子,好像有着久居长安的打算,当然,名义上,他们还是蒙古使者,有着将大秦关于克烈部的谕令传送给克烈部的使命。
这其实就是克烈部的使节奎帖木儿的成熟之处了,相比不颜惜班,这个蒙古人有着更加敏锐的目光和心思……
他相信,在强盛的大秦的京师,这里将来会发生许多能影响到草原格局的事情,如果克烈部能先一步知道,会让克烈部早早做好准备,实际上,他在长安留下的,是一些耳目,看上去很稚嫩的举动。
因为这几个蒙古人根本不可能jiēchù到那大秦朝中真正能影响到朝局的权贵,而且,由于语言不通,他们也打听不到太多的消息,他们所得到的消息,甚至不及达达儿真随意听到的一句话来的重要。
但这个好像无意间的举动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是胡人对于汉人政权一种变相的承认,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敬畏的意味也是如此的浓重。
而之后,很多来到京师的胡人部族,仿效蒙古人此举,在京师不但留下了质子,而且在理藩院中还留下人手常驻。
许多年后,大秦当初理藩院所在,形成了一片很大的聚居区,里面住着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异族人,顺带的成为了长安胜景之一……
而那个时候,汉胡之间的了解和交通往来,盛唐时节,也已是难望其项背了……
废话少说,赵石回到定军侯府,其间种种欢腾景象,不必一一细表。
一去数载,如今的定军侯府,已经成为长安城中,真正的豪门之一,它的主人的权势,带给这座府邸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
哪个豪门,不是数十年,甚至百多年积聚而来,但长安城中的定军侯府,却是其中的异类,十余年间,这座府邸的主人拥有了常人一生难以企及的权势,再大的家族,再显赫的家世,在这样的权势面前,也是暗淡无光。
这样的人和他的家人,即便是住在草屋之中,也足以称之为豪门,因为这个词儿本来就不是指的真正的房宅门户……
當趙石回到這里的時候,也定然會使長安城中,人人側目,因為這是長安之亂後,大將軍第一次回京述職,也必定會在宦途上,更進一步。
许多人都在猜想,如今的大秦,可能要出现第一位国公了……
(求月票,终于码出来了,十点,不算晚,也不知道明天情况如何,阿草会努力的……)(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