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297章 熱鬧的郯城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霸王 | 作者︰寧公子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吳刺史那突如其來的決心,讓常浩有些莫名其妙,不過他倒也沒有太過在意就是了,他的注意力,此時大都集中在了那張地圖之上。www.biquge001.com?

    “吳大人說的不錯,咱們不能束手待斃!”點頭肯定了吳刺史的決心,常浩看著地圖沉吟道︰“咱們必須主動出擊,在野外迎擊倭寇!”

    吳刺史剛剛下定的決心,因為常浩的這一句話,頓時又有煙消雲散的跡像。

    “主動出擊?在野外迎擊倭寇?”反問的時候,吳刺史的聲音明顯有點發顫。

    我的個天,難道不是應該據城而守麼?那可是數萬倭寇啊,就算欽差大人神勇無敵,可憑著那還在編練之中的新軍還有正在整編的東海郡郡兵,出城野戰真的能有勝算?

    吳刺史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有些懸乎。

    畢竟欽差大人編練新軍和接管東海郡郡兵的時間都還太短了一些,就算欽差大人真是練兵奇才,月余時間也不可能真讓新軍和東海郡郡兵的戰斗力達到欽差大人親兵那種程度啊!

    常浩這時候似乎已經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維當中,並沒有注意到吳刺史語氣中的異樣,他沉聲道︰“當然要主動出擊,在野外迎戰倭寇!因為若是常某猜得不錯,倭寇如果敢來攻打郯城,必然是有所依仗甚至有必勝的信心!吳大人難道忘了,咱們這邊可是有人在暗地里幫著倭寇呢!”

    吳刺史听常浩如此說,哪里還不知道對方是意有所指,畢竟他只是膽子有點小,但並不是沒腦子。

    所以吳刺史當即是又嚇了一大跳︰“大人的意思是說,那些人不但會把倭寇一路放過來,還會在郯城這邊設法接應倭寇?”

    一瞬間,諸如里應外合,內外夾攻,舉火為號,奪取城門等等等等之類的字眼,在吳刺史腦海中一一劃過。

    吳刺史覺得自己已經快要不能呼吸了。

    “不至于做到這樣的地步吧?”

    受驚過度之下,吳刺史又開始了自言自語。

    常浩這時候終于是注意到了吳刺史的情緒有些不對,他抬起頭來,看了看臉色蒼白的吳刺史,不由得失笑道︰“吳大人何必如此驚慌,倭寇不過數萬之眾,咱們在郯城,如今兵力也不少,城內青壯也是眾多,數量遠勝倭寇,加之如今民心士氣皆是可用,倭寇不來倒還罷了,若是敢來,定然叫他們有來無回!”

    吳刺史听了,心中暗道若是人多就有用,吳某人我早就把倭寇給掃平了,不過再想想,當時自己雖然人多,可卻人人都無戰意,這倒是不能和如今相比了。

    于是心中稍定,又向常浩問道︰“欽差大人如此篤定,莫非是心中已有了什麼計較不成?”

    常浩用手指了指地圖,笑道︰“適才觀看地圖,的確是略有所得!”

    “哦?”吳刺史聞言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又追問道︰“不知欽差大人計將安出?”

    常浩見吳刺史著急,便起了逗弄對方的心思,于是便故作高深狀,笑道︰“兵法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咱們郯城,上至吳大人,下至百姓,更有那三軍將士,皆一心抗倭,士氣高漲,這就已經佔了人和,已有了七成勝算!而常某適才觀圖,發現咱們郯城,這一次還佔了這地利之便!”

    說著常浩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圖上的某處點了點︰“吳大人請看此處,難道吳大人不覺得,這是一個狙擊倭寇的天險所在麼?咱們有了人和,再加上這地利之便,這一戰豈有不勝之理?”

    吳刺史順著常浩的手指往地圖上看去,卻見常浩所指一處,赫然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細線。

    而在大漢朝的地圖上,這樣細線,代表著河流。

    “沐水?”

    吳刺史愣住了。

    ***********我是愣住了的分割線************

    時間一晃,又是幾天過去了。

    郯城最近一直都很熱鬧。

    因為自打那位年輕得有些不像話的欽差大人來了郯城,並在入城前在老鴉渡那邊將龍造寺秋虎率領的那群倭寇給殺得落花流水,連龍造寺秋虎這個倭寇頭子都給斬了之後,好長一段時間不敢出城活動,甚至連春耕都給耽誤了的郯城百姓們,終于是敢出城了。

    而且隨著欽差大人之後的動作連連,郯城百姓們的心氣也是越來越高,對那倭寇,也沒那麼害怕了。

    在城外有地的農家人開始回到地里勞作,試著補種一些還來得及收獲的作物,雖說這樣並不能彌補耽誤春耕帶來的損失,但也聊勝于無,總好過一點收成也沒有不是?

    也有那從城外的村落逃到城里去避倭寇的百姓開始返回家園,查看情況,在發現自己的村子幾乎被倭寇給燒光了之後,這些百姓不是痛哭失聲,就是放聲咒罵,然後開始重建家園。

    不管怎麼說,郯城周邊那因為倭寇而亂成了一團的正常生活秩序正在慢慢回復,在發現倭寇貌似消聲匿跡之後,越來越多的百姓壯著膽子出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城的人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抱著某些心思的,因為自打徐州商會的那什麼抗倭基金成立以來,刺史府那邊欽差大人又發了一條公告,說是各地百姓如果有提供倭寇下落或是相關情報的,視具體情況將給予現銀獎勵。

    財帛動人心,加上此時正是抗倭熱情高漲的時候,于是就有許多那生活沒什麼著落的百姓開始打這方面的心思,特別是那些本來就要出城的,都是想著反正要出城,到時四下看看,萬一真有發現,豈不是能白賺一筆?

    當然了,也有那在城內無所事事的傻大膽兒為了這懸賞而專門出了城,然後在郯城附近的野地里徘徊,而且專往地形高的地方跑,借著視野開闊四處張望,知道的明白他們這是在找倭寇的蹤跡,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丟了什麼東西。

    這麼鬧哄了一陣之後,這些人自然是一無所得,因為那個時候倭寇都在山本六十六的命令下縮回郁洲山老巢了,怎麼可能會出現在郯城邊上?

    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重賞之下也必有勇夫,于是在郯城附近沒有發現之後,開始有那不死心的家伙越走越遠,甚至不惜跑到了相鄰的郡縣去打探,也因此,郯城的各種消息隨著這些人的出沒,開始一傳十,十傳百地向郯城周邊的郡縣輻射開來,這些人和吳刺史派出的信使啊快馬啊什麼的一樣,成了常浩這位欽差大人各種光輝事跡的宣傳者,而且還是義務的,而且經由他們傳播之後的效果,往往會比官方途徑來的更好一些。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算是大漢朝的特色了,老百姓們對于官府放出的消息,總是會下意識地質疑一番,而對身邊流傳的各種小道消息,卻往往會不經思考地就深信不疑。

    也因此,不過月余的時間,常浩這位討倭欽差的威名就已經傳遍整個東海郡,乃至大半個徐州了,說起來常浩其實也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就是在老鴉渡那邊和倭寇干了一仗,然後以少勝多地踫巧打贏了,然後又為了提升民間抗倭熱情,推行了一些事情罷了。

    問題是這些事跡在傳播的過程中,總是會被那些好事的人在無意或是刻意間夸大夸張一番。

    以至于到了最後,當欽差大人的事跡傳到了徐州的下邳郡和廣陵郡那邊時,老鴉渡大捷已經由原本的殺敵八百變成了殺敵八千,欽差大人的手下親兵也被人傳成了天兵天將一般的存在,至于欽差大人,那更不用說了,那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老天爺早就知道徐州今日會有倭寇這一劫,特別讓欽差大人提早轉生過來解救大家了!

    除此之外,關于欽差大人當日公開演武招募虎賁的事情,也隨之一起被人傳得沸沸揚揚,同樣的,當日演武之時欽差大人手下親兵的各種驚人表現也被傳到了一種相當夸張的地步,至于欽差大人三棍敗郯城第一年輕高手白家公子白玉方的橋段,更是因此而出現了數個說法不同的版本。

    而其中一個流傳最廣的版本是這樣的。

    首先前邊是一段因為口口相傳之後,關于已經成功地由郯城第一年輕高手華麗變身成為郯城第一高手甚至是東海郡第一高手的白玉方白公子如何如何厲害的描述,這其中包括了諸如生撕虎豹之類俗得不能再俗的橋段,總之,怎麼喜聞樂見怎麼來就是。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位白玉方白公子那是一個頂頂厲害的高手中的高手,打遍郯城甚至是東海郡無敵手,手下難有三合之將就對了。

    然後就是白玉方白公子和欽差大人交手的過程了。

    在這個版本中,當時發生的事情是這樣的,話說白玉方白公子眼見那欽差大人手下的親兵就已如此厲害,心生佩服之余,也見獵心喜,燃起了熊熊的戰意,于是便也跳入場中,指名道姓地要和欽差大人比劃一番。

    什麼,你說白公子怎麼一上來就挑戰欽差大人,拜托人家是高手中的高手啊,欽差大人的親兵雖然厲害,但當然也不是人家白公子的對手,白公子當然不可能自降身份去挑戰他們了不是?

    總之,白公子就是直接挑戰欽差大人就對了!

    咱們接著往下說,當時那位常浩常欽差一看有人向自己邀戰,本來是不想答應的,畢竟欽差大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來救苦救難的,要操心的事情多著呢,哪有這許多閑情逸志來理會凡人間的高手?

    不過當時欽差大人呢,最終還是答應了,因為他忽然發現,這個白公子是個可造之材,說不定指點一番,這白公子能在抗倭大業中幫上點忙什麼的。

    所以欽差大人出手了,出手之前,還放言道只要三棍下去,白玉方白公子必定會敗!

    一般說到這里,說故事的人大都會停頓一下,然後向听眾們介紹一下欽差大人的兵器,盤龍棍原本不過是黑鐵木制成的一根大棍子,如今也是身價不菲了,因為這根盤龍棍已經成了欽差大人出生時就帶在身邊的,從娘胎里直接帶出來的一根神兵,乃是欽差大人在天上時就隨身用的兵器!

    至于這棍子是怎麼跑到欽差大人他娘的肚子里去的這個邏輯性的問題,向來相信神仙無所不能的大漢朝百姓們並沒有去深究,要是這點小事都辦不成,那神仙還能稱之為神仙麼?

    介紹完了欽差大人的兵器,說故事的人才會接著往下說。

    欽差大人的出身和兵器都這麼神奇了,這交手的過程當然也不可能簡單,于是兩人交手的場面理所當然地也被人無限地夸大了,雖然只是三棍子的事情,可到了最後,這三棍子已經是奪天地之造化,融日月之精華的三棍子了。

    據說欽差大人第一棍下去,白玉方白公子就有些抵擋不住了,只見欽差大人這一棍揮出,風雲變色飛沙走石什麼的,白玉方白公子雖然全力相迎,卻仍是被這一棍子給駭得腳下一軟,當時就跪下了!

    注意,是白公子自己嚇得腳軟跪下了!

    由此可見,傳聞與事實之間,這究竟是有著多大的差距!

    也就是白玉方白公子如今知恥而後勇,****在歸義營那邊苦練,兩耳不聞窗外事,暫時還不知道外邊已經把自己當日挑戰欽差大人的事情給傳成了這樣,若是他知道了,不知道會有何感想,他肯定想不到自己會有名揚徐州的一天,而且還是以這樣一種方式。

    至于第二棍,不說也罷,大抵就是白公子終究是高手中的高手,雖然一開始被嚇跪了,但後來仍是鼓起勇氣再戰,結果欽差大人見他勇氣可嘉,心甚喜之,于是便放了一回水,可就算是這樣,白公子還是有些抵擋不住,被欽差大人一棍輕而易舉地打退了。

    接下來的第三棍,則是白公子有感于欽差大人的強大,自知不敵,但仍是想見識一下欽差大人的真正實力,于是便在明知必敗的情況下,懇請欽差大人全力出手,欽差大人見他如此誠心實意地請求,于是便成全了他,全力出手了。

    然後白玉方白公子便被欽差大人一棍掃飛到了半空之中,足足半晌都沒能落地,若不是後來欽差大人施展了大神通,將白公子從空中弄了下來,說不定這時候白公子還在天上飛呢,不然也肯定會被活活摔死!

    雖然這整個過程甚至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神話故事,若是換在了常浩原先所處的那個世界,絕對絕對是不會有人相信的,可在大漢朝,在徐州,老百姓們對于這樣的神話故事,卻是深信不疑,至少,也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他們覺得這故事或許有夸張的成分,但那位欽差大人是老天爺派給他們的救星這一點,卻是絕計不會有錯的!

    在這種心理之下,開始有百姓自發地從原本居住的地方往郯城那邊遷移,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百姓是越來越多,以至于到了現在,郯城那邊在城頭值守的士兵們,時不時就能遠遠地看到官道上有其他地方的百姓拖兒帶口趕著大車什麼的往郯城這邊趕路。

    這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是覺得有欽差大人在的地方,總是會比較安全一些。

    這種情況顯然是常浩這個討倭欽差始料不及的,同時這種情況也讓吳刺史傷透了腦筋,地方官最怕的就是這種流民,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發生意外,釀出什麼變故來。

    而且再這麼下去,郯城也養不起這許多人口啊!

    為此,吳刺史一邊絞盡腦汁地對已經過來的人進行安置,並努力勸說他們回返故里,一邊又請欽差大人頒下文書,派出人手四出到各郡各縣進行勸諭,以免事態進一步地惡化,有更多的人都跑到郯城這邊來,可惜的是收效甚微。

    但吳刺史也不是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對于某些人,吳刺史還是很歡迎他們到郯城來的。

    那當然就是那些聞訊過趕來郯城,想加入欽差大人新軍的徐州各地的青壯好漢們了。

    大漢朝從來就不缺貪生怕死的軟蛋,但也同樣不缺敢打敢殺的熱血好漢,只是以前從來就沒有人能激起他們心中的血性罷了。

    不過現在情況顯然不同了,听說了欽差大人的種種事跡,听說了欽差大人在郯城這邊編練新軍要打倭寇,這些個滿腔熱血的好漢們都是開始行動了。

    他們自發地往郯城這邊移動,基本每一個人到了地頭之後,向當地人打听的第一件事,就是欽差大人在何處招兵。

    常浩對這些人也是十分歡迎,于是蕩寇軍轅門外的空地上再次熱鬧了起來,四大考核項目再次上陣,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這些考核,但架不住來的人多,所以每日里常浩的蕩寇軍都陸陸續續地能招進一些合格的新兵蛋子,甚至還有那和白玉方一樣通過全部考核的高手。

    也因此,到了如今,常浩的新軍已經由原本的一千五百人,擴張到了三千余人,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

    在這種種讓人振奮的情況下,郯城想不熱鬧都是不行,可是這種熱鬧的氣氛,在某一天終于是結束了,因為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郯城這邊,倭寇在郁洲山集結了兩萬人的大軍,並且已經跨海而來,在胊縣登陸,過羽山道,一路奔著郯城方向,殺將過來了!不是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對于某些人,吳刺史還是很歡迎他們到郯城來的。

    那當然就是那些聞訊過趕來郯城,想加入欽差大人新軍的徐州各地的青壯好漢們了。

    大漢朝從來就不缺貪生怕死的軟蛋,但也同樣不缺敢打敢殺的熱血好漢,只是以前從來就沒有人能激起他們心中的血性罷了。

    不過現在情況顯然不同了,听說了欽差大人的種種事跡,听說了欽差大人在郯城這邊編練新軍要打倭寇,這些個滿腔熱血的好漢們都是開始行動了。

    他們自發地往郯城這邊移動,基本每一個人到了地頭之後,向當地人打听的第一件事,就是欽差大人在何處招兵。

    常浩對這些人也是十分歡迎,于是蕩寇軍轅門外的空地上再次熱鬧了起來,四大考核項目再次上陣,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這些考核,但架不住來的人多,所以每日里常浩的蕩寇軍都陸陸續續地能招進一些合格的新兵蛋子,甚至還有那和白玉方一樣通過全部考核的高手。

    也因此,到了如今,常浩的新軍已經由原本的一千五百人,擴張到了三千余人,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

    在這種種讓人振奮的情況下,郯城想不熱鬧都是不行,可是這種熱鬧的氣氛,在某一天終于是結束了,因為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郯城這邊,倭寇在郁洲山集結了兩萬人的大軍,並且已經跨海而來,在胊縣登陸,過羽山道,一路奔著郯城方向,殺將過來了!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