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战船上,那些疲惫不堪的幕僚们看着太子的目光也和以往有所不同。
www.biquge369.com
尤其是那几名真正了解太子的心腹幕僚,眼中甚至时不时会流露出沮丧的神色。
这些人之前始终是充满信心的,在讨论军情和各种策略时,他们始终激情澎湃,明明他们大多都已到暮年,但却像那些刚刚到达长安的年轻才俊一样,仿佛江山唾手可得,名垂千古就在眼前。
而此时,他们甚至都不想说话。
面对这座潭州城,太子已经动用了所有能够动用的手段,阴气法阵、血蛊之术、甚至连那件神通物都用了出来,然而却依旧拿不下这座城。
甚至这里没有出现任何强大的修行者,即便那些玄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对于大唐的军队而言,玄甲也只是稀少一些的制式军械,这里甚至连李氏专破真气的箭矢都没有出现。
萧子固这样的将领虽然厉害,但对于整个大唐而言,难道也很稀缺么?
他们以往的激情澎湃,是觉得太子手中握着的力量足以扫平一切障碍,然而当这座城好好的给他们上了一课之后,他们就已经意识到,整个大唐,还有更多比这座城难啃的骨头。
曳落河。
他们的脑海里几乎同时响起这支骑军的名字。
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够真正依赖的,似乎只有这支与众不同且强悍至极的骑军了。
……
人在巨大的挫折面前,都会比较容易认清现实。
哪怕眼前这座潭州城没有更多隐匿的力量,但在以很小的代价拖延了他们这么多天之后,双方的兵力甚至出现了逆转。
当然潭州城里骑军很少,过半的军力都是乡勇和城里的普通百姓,一时没有冲出城来反守为攻的可能,但要想攻占这座城,就算是付出一比一战损的代价,这也是太子和他的幕僚无法承受的代价。
在此之前,他们觉得潭州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占领的,否则满盘皆输。
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却不得不在心中说服自己,还有折中的办法。
只要控扼住江心洲,拥有绝对的水军优势,依旧可以控制住航道,保证漕运。
至于潭州,等到彻底控制岭南局势之后,再视情形而定了。
……
王若虚等明月行馆派出的修行者一直坐镇在牙城,每个时辰都会将自己的观测所得作为军情传递出去,通过飞驿,这些军情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传递至明月行馆。
因此,明月行馆收到潭州方面最新军情的速度,比长安军方都要快上三至四天。
各种法门、秘术,包括神通物,都不会凭空出现,都会有迹可循。
杨氏的生祭造煞不是什么秘密,但杨氏的生祭造煞除非是提前用大量生命造就厉害的阴物,否则在这种战场上临时动用就没多少用处,那些滔天的杀意和热血,能够不断的消解这种阴气。
王若虚有关此战的最新军情传递至明月行馆之后,太子所表现出来的真正有威胁的东西,就是那种令军士不知恐惧和痛苦,甚至战死后还会被蛊虫控制而具有一定杀戮能力的血蛊术,以及他手中那面三角小旗。
血蛊术并不难查。
这种蛊术曾经出现在隋朝征战高丽的时候,其拥有者和使用者也是无名观的一名道人。
这名道人在隋军兵败后身亡,估计法门就落在了王幽山的手里。
无名观没有能够留下这名道人的法门,但有些记载却也说了这门血蛊术虽然类似妖法,但施法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要用自己的鲜血来控制这些蛊虫的,控制的蛊虫越多,就要放更多的血。
太子所修李氏真气法门,他气血本身旺盛,又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偶尔放放血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经常性的大量放血,那肯定吃不消,肯定损伤根基。
至于拼命的时候,一次令数千名军士身中这种血蛊,不知恐惧的疯狂杀敌,那也应该是极限了。
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发狂,在有些时候或许是能够改变结局,但有时候面对潭州这种巷战都未必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更不用说动辄十余万人厮杀的修罗场里了。
经历过那种血肉横飞的修罗场绞杀的老军都知道,置身其中的时候,哪怕没中这种血蛊,那时候也没什么恐惧可言,也就是拼命的砍杀,不能砍死眼前的敌人,马上倒下的就是自己,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但太子手中那面明显是神通物的三角小旗就值得商榷了。
找不出它的来历。
整个道宗,无名观,乃至李氏机要处,城中各修行地,都找不到它的记载,没有人听说过哪出现过这样的一件神通物。
那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是一件新炼制的,没正儿八经出现过的神通物。
能够瞬间消解玄甲之中的真气,这种神通物消解真气手段和护体真气的能力毋庸置疑,可以肯定的是,八品之下的修行者单独出现在太子面前,那几乎就和纸糊的一样,没什么区别了。
至于八品大修士,恐怕面对太子的时候,实力也得大打折扣,否则太子绝对不敢身先士卒的冲锋陷阵。
关键就在于,这件神通物能够同时对付多少个人,笼罩多少范围。
其实弄两三个八品大修士去试一试,一下子就能试得出来,但眼下这大唐,除了那几个顶级门阀联手,除了皇帝,除了顾留白,还有谁能弄出两三个八品大修士联手出现的阵势?
现在这种局势之下,谁都是舍不得派自己的八品大修士出来冒险的。
……
很多朝堂官员已经越来越对明月行馆和顾留白看不顺眼。
每日里都有很多对明月行馆表达强烈不满的折子递到皇帝和李得意的面前。
而当潭州的最新军情终于传递到长安,当知道有这么多尊玄甲参战,再次将太子的军队击退之后,许多官员在朝会上对皇帝以及萧子固大加赞美之余,同时也更为言辞激烈的抨击大唐道首顾留白。
各方都在使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萧子固都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退敌,那掌握了那么多修行者资源的大唐道首在做什么?
只是借着战乱大肆敛财,什么都不做么?
那他之前在扶风郡做那么多事情,是为了大唐,为了皇帝,还是为了裴国公?
这时候李得意冷笑着提出了一个问题,让他们仔细想想,“不依靠军方的驿站,在各水道和官道都被严密监控的情形之下,这些玄甲,穿着玄甲的这些修行者,是如何不被太子察觉而插着翅膀飞到潭州城里去的?”
这话一说,这些言辞激烈批评顾留白的官员顿时集体哑火。
太子的势力错综复杂,不说军方各环节和每个驿站都有太子的密谍,但若是大唐军方来运送这些玄甲,要做到这么多天下来都让太子没有任何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太子早就派军队占据了潭州附近的要道,他的斥候应该监视着所有道口。
李得意的这话一说,基本上就只存在一个可能,那这些玄甲,都不是大唐军方运送的,而是完全脱离于大唐军方的明月行馆完全用自己人运送的。
所以谁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唐道首只捞好处不做事?
只是他所做的事情,你们不知道而已。
李得意的这些话,除了让这些抨击明月行馆的官员哑火之外,也令许多门阀权贵捕捉到了更多的讯息。
也就是说,明月行馆已经不再暗中观虎斗,它其实已经动用自己的手段,开始参战了。
而且李得意的这些话也让他们有所惊醒,明月行馆和顾留白不依靠大唐官家机构行事,他们更像是那些蛇虫鼠蚁般偷偷做事情的江湖帮派,官家很难查清楚这些江湖帮派到底在做什么,做了些什么,但关键在于,那些个江湖帮派最多在一个城区里面搞些事情,弄些蝇头小利,但明月行馆这个江湖帮派手中掌控的力量,却甚至已经超出了大唐的疆域。
……
扬州和润州已经在新任节度使安知鹿的实际控制之下,不过扬州毕竟是太子经营时间很长的老巢,许多人自然还是暗中和太子有着联络。
但其实这里面有些人也已经成了安知鹿的密谍。
太子那边很容易得知安知鹿最近到底做了什么事,与此同时,安知鹿也很容易知道太子接下来的战略意图,以及一些具体的安排。
太子和其幕僚决定放弃拿下潭州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其实并未马上离开潭州,他们甚至还大张旗鼓的伐木,似乎准备制作一些大型的攻城军械的模样,但实际上从那时候开始,安知鹿就已经知道,那些砍伐的木头并不是要制作大型的攻城军械,而是要围绕着湘江沙洲新建水寨,以确保他布置在沙洲的水军的安全,保证水道。
放弃潭州,那意味着衡州也是直接要放弃的。
衡州那地方实在不能作为要塞使用,只能作为太子骑兵的宿地,太子或许会在那地方放一支骑军。
但这支骑军绝对不可能是曳落河。
曳落河这样强大的骑军,自然不可能作为地方军镇守一处,哪怕可以确保湘江沿岸不出什么岔子,但那也实在太过大材小用了。
八千曳落河作为太子独一无二的震慑性力量,一定会在外面到处转战。
安知鹿脑海之中一出现曳落河三字的时候,他和顾留白以及裴云蕖、五皇子等人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
他盯着墙上的那些地图,第一时间在想,接下来哪个倒霉鬼要遭遇如狼似虎的曳落河骑军?
太子是个要面子的人。
在这种时候更是不能丢面子。
要消除潭州拿不下来的影响,那唯有马上用一场大胜来掩盖。
那急于要一场大胜,又要一场足够令人震撼的大胜。
只有依靠曳落河了。
关键什么样的对手,可以让曳落河的这场大胜显得更为震撼一些?
……
安知鹿之前已经知道这支曳落河骑军分成了两股,一股用于震慑清河崔氏的私军,另外一股可能朝着江陵行进,应该要设法进入岭南。
按照时间推算,他觉得太子最有可能动用这一股曳落河骑军,攻击汉中和金州一带。
如果这支曳落河骑军听自己指挥,那安知鹿肯定是要让他们攻击汉中。
汉中若是陷落,相当于长安东南门户洞开,而且可以控制蜀地漕运,让整个剑南道军需断绝。
我打下了汉中,接下来进不进关中是一回事,但至少可以让长安感受到压力,如果不好好的调兵来守护长安,那我可就真的进关中了。
打汉中,按照军情显示,还有个天然的优势。
数月之前,当地的羌人部落就和刺史卢圆性结仇,曳落河骑军如果肯联络羌人部落,那这些部落肯定愿意和曳落河一起攻打汉中。
然而太子和他不是同一类人。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做派,导致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剑南道在太子看来,现在本身没什么威胁,又没多少唐军,也不可能从剑南道有援军过来对付他。把剑南道针对得太厉害,说不定反而便宜了皮鹤拓和其它门阀。
至于给长安压力?
他心中始终存在着的恐惧让他根本没有产生这样的念头。
而且关中囤兵不过四千八百人左右,其中骑兵六百,弩手八百。
他的曳落河就算屠杀了这四千八百人,其震撼力也完全比不上和陇右边军那一战。
在这种心情驱使之下,他选取的目标是连明月行馆都始料未及的河州。
而且无论是安知鹿还是明月行馆,都未曾想到,他改道去河州的曳落河骑军只有两千。
五千曳落河分出了两千和足够的备马和辅军,便朝着河州去了,其余三千曳落河继续按照原计划前行。
至此,八千曳落河分成了三股。
一支三千人的曳落河骑军处在关内道和陇右道的交界地带,还在盯着朔方边军,一支三千人的曳落河骑军进入江南西道,想要尽快进入岭南,还有两千曳落河则急行军折往河州。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