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1917年3月1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公布了一份德國外交大臣發給德駐墨西哥公使的密電,這份密電被英國截獲並破譯後,轉交美國,內容是引誘墨西哥參戰,如果美國由于潛艇戰而對德宣戰,墨西哥就與德國結成反美聯盟,作為參戰的報酬,德國答應幫助墨西哥奪回新墨西哥等三州。
www.biquge001.com密電公布後,美國輿論大嘩,反德情緒驟然升溫。
這就給美國出兵歐洲奠定了輿論基礎。自一戰爆發以來,美國民眾始終持中立立場,威爾遜總統為了謀求連任,也不得不屈服于民意,在戰爭最慘烈的1916年,大唱中立贊歌。但政府暗中已經開始了準備。
早在1916年6月,國會就通過了《國防法》,授權在5年內組建一支由正規軍22萬人和國民警衛隊45萬人組成的地面武裝部隊。該法案授權總統“直接采購包括任何供應來源的戰爭物資”和在必要時征用工廠的權利。並授權總統任命一個工業動員委員會。同年8月,國會又通過《軍事撥款法》,授權成立由陸軍、海軍、內政、農業商務和勞工部長組成的國防委員會,負責協調工業和資源,以保證國家的安全和福利。
1917年2月,國防委員會設立了軍需品標準委員會來研究軍需的標準與采購。這些都說明,美國已做好了參戰的準備,就等一個借口就會把整個國家納入戰爭的軌道。
而德國人的潛艇戰只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即便沒有無限制潛艇戰,美國人也會尋找其他的理由。美國加入協約國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出于經濟和政治的利益。
經濟關系 ︰自19世紀末開始。美英矛盾逐漸緩和。而美德矛盾則日益增長。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競爭對手。到1914年。美國在拉美的投資為17億美元,德國為9億美元,直追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于英國對德國實行嚴密的海上封鎖,美國同協約國的貿易從1914年的8.24億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億美元,而與同盟國的貿易則從1914年的l.69億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區區116萬美元,幾近于無。戰爭期間,美國還供給協約國各種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因此,美國同協約國在經濟利益上已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了。特別是俄國已發生二月革命,一旦俄與德單獨議和,退出戰爭,同盟國戰勝協約國,那麼美國100億美元貸款將一筆勾銷,利害攸關,不得不參戰。
政治利益 ︰美國參戰前的“中立”,只不過是為了發戰爭財和等待參戰的最好時機。1917年,戰爭已近尾聲。兩大軍事集團都已精疲力竭,美國此時參戰。既可輕易獲勝、撈取戰利品,又有利于戰後奪取世界霸權。1918年1月,大戰即將結束前,美國總統威爾遜就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儼然以世界領袖自居。這充分體現了美國妄圖稱霸世界的野心。
戰前準備 ︰大戰開始時,美國尚未作好戰爭準備,陸軍只有25萬,此時參戰力不從心。同時,美國人民反戰情緒普遍,威爾遜面臨1916年的總統競選,便以“威爾遜使國家免于戰爭”為口號,迷惑選民撈取選票。1916年威爾遜已在總統競選中獲勝連任,美國也已作好了戰爭準備。
因此,美國參戰的目的絕不像總統威爾遜在對德宣戰演說中所宣稱的那樣︰“我們樂于為世界的最後和平,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為大小各國的利益作戰……我們沒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們不想征服別人,我們不為自己索取賠款,我們不為自願的犧牲尋求物質上的補償。
就在美國劍拔弩張的時候,俄國又出事了。戰爭使俄國經濟瀕于崩潰,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社會各種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廠工人開始罷工。3月8日,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舉行政治罷工,慶祝國際勞動婦女節。女工和男工紛紛走出工廠,舉行示威游行。10日,發展成為反對饑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的政治總罷工,罷工人數達到25萬人。沙皇政府下令開槍鎮壓參加示威和集會的群眾,激起人民更劇烈的反抗。11日,布爾什維克維堡區委員會決定將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3月12日(俄歷2月27日),起義席卷全城。駐守彼得格勒的士兵拒絕向工人開槍,大批轉到革命方面。起義士兵和工人逮捕沙皇的大臣和將軍,釋放政治犯,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發出《告全體俄國公民書》,宣布首都已經轉到起義人民手中。革命在全國迅猛展開。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被迫退位,統治俄國長達 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徹底覆滅。
接踵而來的消息,讓整個社會動蕩不已。威廉到沒有驚慌失措,美國參戰已經板上釘釘,戰時經濟和高額稅收也快來了。這些早早都做好了準備。他現在一心關注著沙皇財富。早在去年,陸續派去的幾個情報員就已經滲入到尼古拉斯的親信周圍。尤其是弄臣布赫林有意無意的幫助下,基本上查清了羅曼諾夫王朝幾百年積累的財富。
特戰隊在2月就早早準備就緒,就等沙皇下台後,摟草打兔子。但具體的藏匿地點只有尼古拉斯知道,雖然他下台了,但新成立的俄國臨時政府卻沒有動他,在沒有逼上絕路前,沙皇是不會暴露最後的底牌的。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正式加入了一戰的行列。但此時美國並沒有準備就緒,只是名義上加入協約國。此時的正規軍不過才二三十萬,而且都是沒有經驗的雛,軍隊需要大量擴充,習慣在墨西哥邊境打兔子的國民警衛隊需要訓練。
宣戰後剛剛上任的美國遠征軍司令“約翰?約瑟夫?潘興”將軍除了大規模募兵外,對于協約國的求助,也只能敦促政府加大對英法聯軍的支援力度。
為了把美國的大兵早日訓練成合格的炮灰,英法派出了大量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手把手的教美國人作戰。就算這樣,笨拙的動作,散漫的作風也讓英法撓頭不已。就這些少爺兵送上去,除了給德國人增添戰績,好像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潘興將軍作為一個出色的指揮官,當然也看出美軍這個最大的弱點。除了在國內加緊訓練外,心里也暗暗打定主意,就算去了歐洲,也不急著參戰,先把這幫小子訓練成一個合格的士兵再說。都是國家的好苗子,能少死一個算一個吧。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生產能力也到了一個瓶頸。由于大量的物資被用來供給歐洲,留給國內的軍事物資相應就少得多了。再加上鐵路、公路、航運都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極大的影響了物資的調配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尤其是鐵路系統,由于是私人在經營,推諉扯皮的事情時有發生,在和平年代還影響不大,但戰爭期間,哪怕晚一天,就會給前線將士造成巨大的損失。在忍無可忍下,美國政府以確保軍火、部隊和物資運輸為由,接管全國鐵路系統。承諾在戰爭結束後,這些鐵路的股東和債權人將會獲得政府補償。
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也讓政府嘗到了甜頭,在以後的戰爭物資籌集和調配中,經常用這招威脅嚇怕工廠和銀行,以保證戰爭能朝自己有力的方向延續。
1917年4月,法軍于西線開展春季攻勢,與德軍在蘭斯和甦瓦松之間進行會戰,歷時共一個月,但法軍在傷亡10萬人後卻仍未有進展,引起了法國士兵的騷動。戰事再度膠著,而法軍因內部騷動,無力防御,此後,協約國在西線的戰斗主要由英軍承擔。
法軍垮了,英國人也坐不住了。求援的電報如雪片般的撒向美國。“哥們,快點吧。再不來,兄弟們只能去跳海了。欠的錢你們就去海里撈吧。美國人看形勢不對啊,再不過去,上百億的款子保不準真收不回來了。得,硬著頭皮上吧,美國大兵沒訓練好?沒關系,打上幾仗就熟了,至于死不死的,先不予考慮。
于是,潘興帶著幾十萬大兵,坐著無數的貨輪,郵輪,在無數的軍艦護送下,浩浩蕩蕩的于6月27日,順利在法國登陸。但潘興卻不急于投入戰斗,而是認真地進行戰前訓練,這可把在塹壕里苦戰的英國人和法國人急得不得了。就連潘興的參謀也提醒他︰“我們的訓練計劃需要的時間太長了,會使人們感到德國人的預言是正確的——在英法軍隊垮台之前,美軍到不了前線!”誰知潘興只冷冷地丟下了一句話︰“我不知道德國人的想法,我只知道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打不了仗!”
加上美國自己搞出的大烏龍,美國大兵們等到了歐洲,才發現自己還拿著自家的左輪、獵槍在耍呢。美國政府也尷尬的發現,關顧著把軍火往歐洲運了,卻忘記給自家的軍隊裝備武器。法國人再怎麼氣,也不得不把倉庫里的槍支彈藥先發著這些炮灰們。就這樣,英法在前面扛著,美國在後面看的奇怪景象。(未完待續。。)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