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第十五章公元317年幽冀遼1
愍帝在臨出城投降的前一天,寫下數份詔文。
www.biquge001.comˋˋ大意都是將皇位讓給江南的司馬睿。愍帝出城,還是真有人逃出,將詔旨送與司馬睿。
司馬睿表面裝作痛苦異常,率兵數萬北伐。他本想讓大臣勸他回來,可是士族們或許是真的兔死狐悲,竟沒人拉他回來。于是司馬睿就以貽誤軍糧為名,殺了一個運糧官員,又以糧草不能供給為名,自行撤軍了。
曹‘操’也曾殺過一個運糧官,他在卑鄙之中顯示的是狡黠。而司馬睿表現得只是齷齪。
司馬睿回到南京,雖有愍帝詔書命司馬睿繼承皇位,但是愍帝終究未死,司馬睿只好先自封為晉王。在王導的薦議下,封長子為王太子。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爺爺是司馬昭的弟弟,司馬睿算武帝司馬炎的遠房佷子。這一年司馬睿年僅三十二歲,自愍帝被俘,武帝二十來個兒子和不知多少個孫子都沒了。悲催的諸王領兵。
司馬睿有個“牛繼馬後”的故事,說司馬睿是他母親和牛倌小廝生得‘私’生子。
這件事十有**是假的。因為“牛繼馬後”一說,是三國時期有人寫得預言,從無神論的觀點看,這也不會是真的。
縱觀中國古代,但凡冒出皇帝預言的時候,一般是他的政敵造出來的。像樊於期攻趙國失敗,怕被責罰。回秦國討伐呂不韋,就到處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後來司馬睿動了大士族的‘奶’酪。王敦清君側時,“牛繼馬後”此說大為盛行。王敦以此來污蔑司馬睿的非正統‘性’,暗指司馬睿不是皇室出身,嚇死了司馬睿。
這有一個史例,王導曾當著溫嶠的面,對太子司馬紹說,司馬懿開創天下時。誅滅名族,栽培自己人,司馬昭殺曹魏皇帝曹髦。司馬紹听後。掩面伏在‘床’上,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這是做臣下的王導可以說的話嗎?他應說曹髦多麼無道,司馬家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哪個開國皇帝又不是靠心狠手辣上得台!王導這麼講無非是嚇唬太子司馬紹。無非是讓他老實點。不然別人也會這樣對你。王導怎麼不說,幫司馬懿的小人里面也有他王家祖先。
“牛繼馬後”這個謠傳,沒幾年就沒人知道了。在那個殘酷的封建時代,傳這種事是被砍九族的。所以,知道的人連給自己的兒子都不敢說。
這件事說起來倒還有點意思,如果不是要寫下面的故事,筆者就不會提“牛繼馬後”之說。中古的人比較‘迷’信,天人合一。出大事前不是下隕石,就是有地震。筆者從來不寫這些。
東晉有個史學家叫孫盛。到了快死的時候,寫了一本《晉陽秋》。由于孫盛極重‘史德’,將當時的權臣桓溫的枋頭之敗,寫在其史書《晉陽秋》中。桓溫才是東晉一朝的頂天柱。三次北伐,奪回洛陽。可是枋頭之敗,損失過重,是其軍事生涯的一個污點。桓溫見到孫盛把枋頭之敗寫得如此詳細,氣憤之下讓孫盛改,不然殺他全家。桓溫當時都敢給東晉換一個皇帝,當然能殺了他全家。
孫盛的兒子們幫他改了,多替桓溫寫好話。可是孫盛卻把原本寄到北朝去了。估計也就是寄到北朝那個大臣家里,也沒人看。
後來桓溫老死了,因為他曾換過皇帝,後來的晉孝武帝就想惡心一下桓氏家族,就用重金從北朝買回來原本《晉陽秋》。可是最悲催的事發生了,原本《晉陽秋》不僅詳細記錄桓溫的枋頭之敗,還記下了司馬睿的“牛繼馬後”。
孫盛在王敦清君側時,已經二十歲了,也正好在南京。他既然是良史,當然也會寫皇家的丑事。孝武帝這不是沒事找事,想侮辱別人的人,自己也會被侮辱。心‘胸’小還真是不行。
由于東晉出高價來買原本,北朝也開始重視,就先抄了一本,留了下來。北朝開始研究。這一下“牛繼馬後”就被流傳到現在,東晉孝武帝此舉才真叫“被天下笑”。
劉琨在並州戰敗,並州治所陽曲被石勒佔去。劉琨沒法,只好退向幽州。
石勒將陽曲、樂平兩郡百姓遷去襄國一帶。他必須遷走這些人,因為晉陽離前漢都城平陽太近,劉聰不會把晉陽讓石勒來管。
劉琨來到幽州薊城,段匹 躬身來迎。劉琨本就是督並、幽、冀三州,算是段匹 的頂頭上司。可是虎落平陽,也只有寄在段匹 勢力之下。段匹 也非常尊重劉琨。劉琨在並州征戰十年,英雄失援,還是可歌可泣的。
劉琨進了並州,就和段匹 歃血為盟,約為兄弟,還結成兒‘女’親家。越‘花’哨越說明互相不信任。因為有愍帝詔書命司馬睿為帝,所以劉琨就帶頭勸進。當年懷帝被前漢擒去,一年多沒有皇帝,造成的‘混’‘亂’是很大的。
劉琨領段匹 、慕容鮮卑等幽、冀、遼三州官員同時勸進,聲勢浩大。江南的司馬睿政權雖然沒有正式成立,但是深受鼓舞。江南士族把劉琨看做大英雄。只知劉琨虎踞四州是北方最大的軍閥。並州的雁‘門’、代郡還在劉琨手中。還有冀、幽、遼州。他們不知道劉琨沒有‘根’。
當時劉琨並州兵和段匹 部在幽州薊城(天津西),段匹 的兄長在山海關一帶,慕容@在錦州以北(當時叫營州),就是遼東地區。
慕容@在遼東一味發展壯大,一般不參加中原事務。因慕容@遼東境內晉民過多,為安撫晉人之心,也就跟著劉琨上表勸進。
慕容鮮卑在遼州(遼寧一帶)收撫晉民,而且鼓勵鮮卑族改變習慣,從事農耕。慕容@後代在十六國中戰敗冉閔,建立前燕,後又建立後燕、南燕。
還有一件很令人詫異的事,慕容@有個庶兄,一次開會,庶兄的馬咬了慕容@的馬,慕容@一時生氣,說出氣話︰“咱老爹死的時候已經分給你部族、牛羊,你還不滾!”
庶兄說︰“馬這畜生本就好斗,你怎麼能遷怒于人。”
慕容@雖然是弟弟,但卻是大首領,也來了氣,說道︰“你給我滾,照一萬里滾。”
當時庶兄也是年輕氣盛,真就走了,而且一走真是上萬里。從遼寧東部走到青海。這位庶兄就是大明鼎鼎的慕容吐谷渾。後來直到唐朝初年,還橫行西域的吐谷渾國,竟來自中國最東部。
慕容@老了以後,異常後悔少時的年輕氣盛,作了名歌《阿干之歌》。“阿干(阿哥)西,我心悲,阿干‘欲’歸馬不歸。阿干身寒苦,辭我大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干!”
筆者讀此常淚落,中華兒‘女’是一家。
段氏、慕容、拓跋、宇文全是鮮卑部落,因歸晉較晚,被大晉安排在漠南,“明”長城以北。這里水草豐盛,又無與農耕民眾的矛盾,都得到良好發展。所以多對晉朝感恩。
而從兩個最高首領的馬相斗看,他們未進入中原,還沒學到中原先進的養馬技術,比中原游牧族落後。
鋼指戒,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